分享

历史寻踪|黔西南——夜郎考古

 韩林图书馆396 2020-09-25

夜郎探秘

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 年),汉使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奉命赴滇探寻通往身毒的道路,返途经夜郎。司马迁《史记》载: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自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后来人们就将妄自尊大比喻成夜郎自大

因为夜郎自大这一成语,使夜郎的知名度穿透了历史,留传至今。后来古夜郎国神秘消失,给后世留下了一团团迷雾,吸引人们不断探索并逐渐揭开它的面纱。

据文献考证,在战国时期已有夜郎存在,楚襄王时期(公元前298—公元前263 年),遣将军庄蹻溯沅水,出且兰,以伐夜郎……且兰既克,夜郎又降。(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 年),西南夷君长以什数,秦始皇遣常頞略通五尺道,在此诸国中设县置吏。

西汉初,汉王朝无力顾及西南夷。此时竹王多同兴起于豚水(今贵州北盘江),遂夷狄,自立为侯。

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 年),武帝遣唐蒙入夜郎,招抚多同,并于元光四年至五年(公元前131—公元前130 年)在其地置数县,属犍为南部都尉。汉中央以巴蜀人力、物力开始开凿自僰道指牂牁江的南夷道,汉对西南夷的经营从此开始。

汉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 年),汉在西南夷地区设置驿站,以便交通;同年,司马相如等又奉使宣抚。

汉武帝元朔三年(公元前126 年),汉武帝为专力对付匈奴暂罢西南夷,独置南夷夜郎两县一都尉。

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 年),武帝征南越,因夜郎等不听调遣,乃于翌年发兵平定西南夷之大半,在其地设牂牁郡与夜郎等十余县,同时暂存夜郎国号,以王爵授夜郎王,诸部族豪酋亦受册封。

汉昭帝始元元年(公元前86 年),牂牁谈指、同并等二十四邑,凡三万余人皆反。汉昭帝遣水衡都尉发蜀郡、犍为郡万余人击牂牁,大破之。

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 年),汉昭帝诏立句町侯亡波为句町王。

西汉末,夜郎王兴反叛,与句町王禹、漏卧侯俞连年攻战。汉成帝河平二年(公元前27 年),牂牁太守陈立杀夜郎王兴,夜郎国灭。

新莽始建国元年(公元9 年),王莽命改四夷中的王号为侯。又改牂牁郡为同亭郡,毋敛县为有敛县,夜郎县为同亭县。

夜郎国史事略图

 综上,夜郎国大致起于战国,存至西汉成帝河平年间,前后约300年。除上述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少数历史大事记之外,文献资料对夜郎古国的社会历史、风土人情的记录也多是只言片语。这就使得夜郎国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历史谜团。

谜团之一:古夜郎的疆域、中心区域在哪里?学者们对此分歧最大、争论最为激烈。通常认为,作为一个国家,应该有自己的统治范围,存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据《史记》《汉书》《后汉书》记载,夜郎古国位于东接交阯,西有滇国,北有邛都国的中间区域,其人皆椎结、左衽,邑聚而居,能耕田。夜郎鼎盛时期的疆域,包括今天的贵州全省,东到今湖南的新晃,南抵今广西的玉林、南丹,西辖今云南的曲靖、陆良,北至今四川南部。

根据历代文献、方志的记载及新中国成立后考古资料的印证,大多数学者认为夜郎的中心应在今贵州西部或西南部。随着研究范围的拓展,虽然夜郎国的轮廓日显明朗,但是未能得到普遍认可。

谜团之二:谁是夜郎的主体民族?谁是夜郎的统治民族或人口最多的民族?关于夜郎的族属主要有四种观点:苗族说、彝族说、布依族说和仡佬族说。

谜团之三:夜郎的社会性质是什么?根据对夜郎经济发展状况的不同理解和评价,对夜郎社会性质的认识大体可以归纳为四种观点:一是奴隶制社会的早期阶段;二是原始社会的末期阶段;三是封建社会早期;四是双重经济体制,即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因素已经对夜郎产生了较大影响,并逐步改变当时的社会状态,处于一个过渡阶段。

在上述几个谜团未解的前提下,有学者提出了从夜郎文化入手研究夜郎的设想,认为夜郎文化是产生在云贵高原喀斯特山地上的远古文化。创造这一文化的夜郎先民从遥远而辉煌的旧石器时代走来,孕育并形成了带有明显地域特征的旧、新石器时代及铜石并用时代的文化。在纵向方面,夜郎文化发展的脉络相当清晰,形成了一条古文化的长链在横向方面,夜郎文化则是夷、濮、越三大族群文化的体现与融合,并带有仰韶文化、齐家文化及前巴蜀文化的影响。它的原始农业及驯养业的兴起,制陶及纺织业的产生,母系氏族社会向着父系氏族社会的过渡,原始宗教信仰的形成,以及岩画、刻符及文字的出现,等等,不但显示出作为华夏民族组成部分的夜郎先民,在西南一隅创造的文明同样丰富而古老,同时也表明这一文化为夜郎立国提供了充分的条件,最终形成了多源合流的在西南夷中最大的奴隶制国家。

夜郎文化遗址

1997 年开始,贵州省夜郎考古工作正式启动,迄今已进行了多次夜郎考古调查,取得了可喜的收获,发现了一批遗址和墓葬。而近几年在配合高速公路和重点工程进行的文物普查中,在黔西南州的安龙县、兴义市又发现了6 处新的古夜郎遗址。

普安县铜鼓山遗址位于青山镇范家寨村(原营盘村)陈家龙滩东约500 米的铜鼓山顶,遗址总面积4000平方米。这个遗址是1978 年贵州省博物馆在调查中发现的,1979 年进行复查并做了小范围试掘。198010 月至12 月进行第一次大规模发掘,共出土文物1060 件,另有大量陶片及螺壳。20023 月至5月,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第二次发掘,共发掘出铜、石、玉、骨、陶、铁等各类文物580多件,其中60%以上的文物属女性装饰用品。

两次发掘共出土石器、青铜器、铁器、玉器和青铜器的冶铸范模1500 多件,陶器碎片1 万多片。尤其重要的是,遗址中除发现部分冶铸用具陶坩埚外,还出土戈范、剑范、钺范、镞范和鱼钩范等上百件,这些铸造青铜器的范模种类多、数量大。专家从两次发掘出土的文物断定:铜鼓山遗址属战国、秦汉时期古夜郎国的兵器加工厂和贵族装饰用品加工厂。那些玉珏、玉镯、玉管以及象牙雕刻首饰等,无不显示出当年夜郎古国繁华都市多丽人的歌舞升平。

2009 年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兴义市万屯镇发现了阿红遗址,并于2010 年在此发掘出了大批战国时期的陶器残片等文物。从发掘情况看,这个古遗址的面积非常大,至少有1 万平方米以上。从阿红遗址出土的陶器、青铜器文物的种类和工艺,结合先前发现的普安县铜鼓山遗址出土的石范、青铜剑、青铜钺等文物,可以想象,在青铜器时期,贵州黔西南部分地区的生产力水平已达到一定高度,人类活动已较频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