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朝历代,哪朝的江山最正统?

 凤凰山居士 2020-09-25



历史研习社

发布时间:09-2023:56百家榜创作者,优质创作者

作者:王传丰

爱新觉罗氏入主中原之后,一连四代皇帝都像是王婆附身。顺治说:“自古得天下之正,未之有比也。”康熙说:“自古得天下之正,莫如我朝。”雍正接力,“我朝驱逐流寇,应天顺人而得天下。”乾隆直接拿人垫背:“我朝得天下之正,实非汉唐宋明所可比。”

由此引出了一个有意思的话题——历朝历代,哪一个王朝的江山最正统呢?这可不是像清朝皇帝那样自卖自夸就行的。

一、“正统”的标准

首先要弄清“正统”的标准是什么?

雍正帝编过一本书,名叫《大义觉迷录》。在这本书里,雍正帝从古论到今,说凡是靠禅让制度立国的,都是乘人之危、欺负人家孤儿寡母,无耻至极、不值一提。汉和明虽然要好一点,但汉高祖刘邦和明太祖朱元璋不也都是秦和元的臣子吗?君主有错,做臣子的就要扶正共济,你倒好,趁乱而起,火中取粟,说到底也不过是乱臣贼子。如此说起来,纵观数千年,也只有大清朝得国光明正大、众望所归。为什么这么说呢?大清朝本来只是明朝的邻居,两下相安无事。可是明朝自己家的仆人李自成举起刀子杀了主人,大清朝不忍邻居遭难,替天行道,驱逐惩治了李自成,从而得了天下,这可是应天顺人啊。

原来满清正统的标准是“伦理纲纪”!

可是,谁买他的帐呢?清史学者孟森先生认为另有真命天子。他在《明史讲义》中给出理由:“中国自夏商周以来,取得天下最合法方式的朝代是汉朝和明朝,刘邦、朱元璋平民出身,白手起家没有借助高官权势;他们起义造反不是为了觊觎皇帝宝座,而是为了推翻暴政。”

他的正统是道义!

在中国历史上,正统的标准发生过演变。从战国到唐,正统的标准是“五德终始说”。五德即五行,木、火、土、金、水,终始即周而复始的循环运转,五行始于土,终于水。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最后土再克水。

按邹衍所说,虞舜、夏、商、周的历史是一个胜负转化的发展过程,虞是土,夏是木,商是金,周是火。两者交替斗争,历史是属于胜利者的。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正式采纳了这个理论,认为周是火德,秦取代了周,应该是水德,水德所对应的颜色是黑,秦人的衣服、旗帜等都变成黑色的啦。

这一政权合法性的理论就像老百姓喝酒的时候玩的“老虎吃鸡,鸡吃虫,虫吃棒槌,棒槌打老虎。”的游戏一样。只要你能建立新王朝,这个理论就能拿来用。

直到宋朝,一些学者忍不了了,这哪成呢?没一点道义性。欧阳修认为:“正者,所以正天下之不正也;统者,所以合天下之不一也”。这里的“正”不仅仅指取得天下的方式是否符合道义,还要取得天下之后是否施行仁政;“统”指的是一统天下。这个正统论基本为后世沿用。

我们今天的评价的主要框架也主要采纳欧阳修的,一从获得天下的方式,二从朝代的功德,三从是否为大一统王朝,这三个条件来评判评判。

这样具备条件的选手只有秦、西汉、东汉、西晋、隋、唐、宋、元、明、清。根据取得天下的方式,分为开天辟地组——秦朝,农民起义组——西汉、东汉、明朝,篡权夺位组——西晋、隋朝、宋朝、唐朝,夷狄入主组——元朝、清朝。

可能读者会有疑问,唐朝也是篡权夺位?当初,唐军拿下长安,李渊册立杨侑为隋恭帝,干起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买卖,等到唐朝剿灭群雄,统一全国的时候,这桩买卖的价值没了,恭帝被废了。可是自己树立的“人设”又被自己推倒,只得落了个篡权夺位的骂名了。

可是大唐的江山实际是靠自己一刀一枪拼出来的。李渊在太原起兵的时候,隋朝已经弄失了它的“鹿”:炀帝被18路反王逼得只能蜗居在扬州,坐以待毙。李渊父子经过七八年的征战,灭薛举、刘武周、宋金刚、王世充等统一天下。

所以并非评委会给唐朝穿小鞋,虽然把唐朝划分为“篡权夺位组”,但唐朝可以高歌,我们不一样。

二、农民起义组vs篡权夺位组

篡权夺位既坐享其成,又吃相难看,虽令人不耻,但它对社会的破坏程度远不如农民起义,田氏代齐,齐国还是那个齐国;如果要是农民起义,大小官员一旁做小板凳吃瓜的份都没了,“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那篡权夺位反倒香了?这不是节操碎了一地么?对不起,道德不是全知全能的上帝,它只是社会关系的产物,不能覆盖万事万物。

另外,有学者认为,农民起义是白手起家,篡权夺位是机巧的盗窃,明显农民起义的难度更大。容易到手的,也容易浪费。

果真如此么?

刘邦虽然白手起家,但首先向秦朝发难的是陈胜,消灭秦军主力的是项羽,后来居上的却是刘邦。朱元璋白手起家,但打响武装反抗蒙古第一枪的是刘福通,消灭元军主力的是张士诚,这时的朱元璋在忙着杀汉人,高筑墙,广积粮,壮大自己呢,最后来了个卞庄刺虎,得了天下。

▲影视剧中的刘邦

冯梦龙总结的特别好:“天下本是一餐饭,崇祯磨,闯王捶,福鲁唐桂把火添,大清赚的盘钵满”。杨坚、李渊、赵匡胤可以傲娇地对刘邦、朱元璋说,“我三代人的努力,凭什么要输给你十年寒窗?”

同理,夷狄入主中原所带来的破坏力不亚于农民起义,这两兄弟半斤八两吧。

秦灭六国,虽然凶暴,但其第一次统一的意义实在非同寻常,奠定了中国大一统的基础。不过毕竟秦始皇统一之后用暴政满足疯狂的私欲,统一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西晋,隋和宋这几位都通过篡权夺位的方式上台,但盗亦有道,司马氏和杨坚是小盗,小盗无道,就像《西游记》当中的“眼看喜”“耳听怒”“舌尝思”等6个毛贼;而赵匡胤是大盗,大盗有道,拿了你的东西还能让你拍手叫好,就像罗贯中、吴承恩、莎士比亚。

司马氏和杨坚在京城清洗异己,在京城之外与反对势力发生内战,将争权夺利的丑剧的血雨腥风全程真人秀了出来。赵匡胤在京城对百姓不但秋毫无犯,对后周旧臣也相当尊重,要么让他们体面下野,要么继续留用;在地方上多加安抚避免了内战。

▲影视剧中的赵匡胤

对于宋朝天命所归的说法,似乎也有根据:后周太祖郭威的子嗣全被后汉隐帝所杀,其皇位只得由其侄子柴荣继承,可柴荣即位仅6年就驾崩了,后周王室只剩下几个孤儿寡母。这个王朝的统治阶层零落到如此地步,国祚怎么可能绵延持续呢?试想身逢五代乱世,几个孤儿寡母如何能够治国理政?所以我们不能用封建伦理纲常的旧框架去框宋朝。在血雨腥风的宫斗历史大剧当中,赵匡胤是令人敬佩的大反派、大盗。

综上,评委不会因为小组不同而给这个戴高帽,给那个扣帽子。

三、从大秦帝国到晋室南渡

唐、明、清和西汉国祚长久,超过200年;其次为东汉和北宋国祚在150年到200年之间;然后是元朝逼近100年;西晋和隋只有30多年;秦朝垫底仅维持了14年。

地方的行政级别由两级到多级,说明中央集权在加强,地方权力在削弱。秦朝用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中央集权大为加强,但较之于后世,集权才刚刚开始。汉承秦制,“两汉吏治,永为后世称美”官级分得少,升转灵活,郡县长官可以自主选举下属,中央政府高高在上的威势没有那么强烈。东汉到宋朝地方变为三级制,地方长官的辟属权也被吏部收回,中央集权逐步增强。宋朝专制主义大为强化,中央集权也水涨船高,地方严重丧失了主动性、灵活性。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原本恶化的中央和地方关系得以缓解,明清因之,不过由于专制主义空前强化,地方权力十分孱弱。

首先来看秦朝的功德。

秦的统一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潮流,秦军号称虎狼之师,灭六国,击退匈奴,征服百越,征服西南夷等,用10年完成统一,开拓了约34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军功震烁古今,并为此后中国在农业经营方式、工商业水平、中央集权体制、意识形态文化等方面领先世界倒下了基础。

但是秦朝的人民过的很苦,《汉书》记载:秦朝的徭役负担是先秦时期的30倍,收取的田租、口赋和盐税是之前的20倍,以至贫穷的人衣不遮体,吃着猪狗吃的食物。而且秦朝严刑峻法,光是死刑就有戮、磔、腰斩、车裂、枭首、弃市、凿颠、抽肋、镬烹、囊扑、定杀等,令人不寒而栗。

再看来汉朝的功德。

西汉一出手即不凡,一连5位皇帝都是贤君,令其他王朝羡慕不来。“两汉吏治,永为后世称美。”中央和地方官员品级、升迁等务实、合理,地方权力有一定的自主性和灵活性;政府组织当中,皇权和相权分开,皇室和政府分开。选拔人才有客观的标准—察举制这些制度在汉初、中期发挥了积极作用,之后逐渐走样、消极。

在开疆拓土上,汉朝一点也不逊于秦朝。“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是汉军喊出的强音。汉军用8年时间完成统一,之后大破匈奴,开拓西域,国土面积达到609万平方公里……

在赋役上,汉朝也远比秦朝宽松,就拿地税税率来说,由高帝时的十五税一,到文帝的十五税一,甚至免除,达13年之久,再到景帝时的三十税一。

不过,汉朝的刑罚也同样残酷,罪名繁多分类细致:危害中央权力犯罪,危害君主权威犯罪,危害皇帝尊严和安全犯罪,危害政权犯罪。例如危害中央权力犯罪的名目有阿党附益罪、“左官”罪、非正、出界、僭越、漏泄省中语、酎金。

那么东汉呢?

东汉的皇帝与西汉的皇帝相比更似青黄不接,赵翼用“气运”解释和“老树新枝”比喻。光武帝、明帝、章帝一连三位都是贤君,后来大权旁落外戚之手,导致政治逐渐败坏。

东汉唯一可称道的是军事,东汉军队解决了匈奴边患问题,加强了对西域的管治,耗时12年,开拓58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

相比之下,后来的西晋就更差了。西晋君主真是“更无一人是男儿”,甚至还有像晋惠帝这样的千古奇葩,问百姓不吃饭,干嘛不吃肉呢?怎么就饿死了?西晋皇帝质量之差,创历史之最。

西晋耗时15年完成统一,短暂拥有了54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但内战内行有八王之乱,外战外行有五胡乱华,不得不衣冠南渡。廉颇已老,不能饭矣。

四、从隋唐到宋元

再来看隋朝的功德。

隋文帝既是明君又是暴君,隋炀帝是暴君。生于不义,又仁义不施,反倒欲壑难平,遂死于耻辱。

不过,隋朝在政府构建和选拔人才方面富有创举,三省六部制度,分工明确,提高行政效率;科举制有利于选拔人才,促进社会各阶层的流动,加强中央集权。

继承隋朝的唐朝,对内用时11年扫荡群雄,对外征服突厥,鼎盛是国土面积达到1237万平方公里。赫赫军功,威震天下。

唐朝的皇帝也对得起大唐的国号。高祖、太宗、宪宗、宣宗皆为贤君;武则天是半个暴君,半个明君;玄宗是半个明君,半个昏君;高宗、肃宗、代宗、德宗、文宗、武宗都是守成之君;昏君只有懿宗和僖宗;其余的如中宗、睿宗、穆宗要么大权旁落,要么在位时间太短,影响不大。

▲影视剧里刻画的瓮城内热闹非凡、车水马龙

唐朝继承并完善了隋朝的制度如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等,但是未能解决宦官专权和藩镇割据,最后导致了唐朝的灭亡。

在赋役上,唐朝施行的是典型的仁政。就以商业税来说,唐朝对待工商界非常优厚,唐初70年间免受一切商业税,之后征收三十分之一。

刑罚上繁简适中,用法持平。唐律是保存下来最早最完整的法典,为后世所继承,影响力超越国界。

唐朝之后的宋朝,君主都有着较高的文化素养,普遍有宽仁之风。宋朝也几乎没有外戚干政,宦官专权及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它优待文官,不杀士大夫和上书言事者,并给予士大夫优厚的待遇,但美中不足的是缺乏对百姓权益的保护。它重视工商业,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员的直接监管,草市具有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在赋税上,宋朝实行表面上看起来很轻的两税法,但是夏秋税实际色目是比较复杂的,税额也非常不一致。两税户的实际负担远比法定税额要重,从而严重剥削了农民的再生产能力。徭役有职役、春夫和急夫,职役是主体,即主要负责管理押运官物与供给官物,责任之重令民畏惧,富户被指定为衙前,不出三五年便破产,以至于贫下的百姓不敢求富。

宋朝最失败的就是军事,宋军耗时20年完成了中原及南方地区的统一,拥有28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但是与辽、西夏和金作战屡战屡败,军功孱弱,后被外族灭亡。

灭亡宋朝的元朝,开疆拓土达到1370万平方公里,堪称“上帝之鞭”,武功之盛,空前绝后。但是,元朝皇帝治理国家一塌糊涂,他们的汉语水平令人着急,能说汉语,识汉字的寥寥无几。

元朝赋役制度的特点是复杂程度超过前代,各种课役既有地区的差别,又有因户籍种类不同而存在的差别。其发展方向违背了人身依附逐渐减弱的趋势,使两宋以来大为松弛的超经济强制重新强化,如人头税的广泛推行及徭役的加重。

不过,元朝也有可以称道的地方,一是实行行省制,较好的调节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被后世所采用,二是量刑趋势是处罚减轻,崇尚轻刑的风习,“君臣之间,唯知轻典之为尚。”

五、明清的功过

明朝是中国走向极端保守和落后的开始,政治上废丞相,君主权力空前强化;思想上奉行程朱理学,这都和西方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背道而驰。

而且明朝皇帝的职业素养之低令人惊叹,整个王朝仅有孝宗一人是正常贤明的皇帝,可惜又英年早逝。这导致明朝鲜有有益的政治,弊政倒是数不胜数,例如宦官专权、特务统治、八股取士。其中,东厂、西厂等法外用权十分严重,刑狱之残酷在众多王朝当中也是罕见的。

明朝的两税法税负也比唐宋要重,徭役没有数量的限制,百姓不堪重负。更可怕的是朝令夕改,到了明朝中期赋役制度就被破坏掉了。

在军事上,明军耗时26年完成国家统一,鼎盛时国土面积达到997万平方公里。与蒙古作战互有胜负,驱逐倭寇,但未能解决边患问题。军功既有可圈可点之处,又有沉重的败笔。

现在来说中国最后一个王朝清朝。清朝时期,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政治上西方逐步推翻专制制度,建立代议制,而清朝专制主义制度进一步强化;经济上西方开始兴起工业革命,清朝仍然是小农经济;文化上西方开展了启蒙运动,清朝大兴文字狱,强化愚民政策。对外交往上,西方殖民扩张,清朝却闭关锁国,脱离了文明世界。这导致清朝前期赫赫军功,后期与列强作战却屡战屡败。

但是,如果纵向比较,则清朝的统治似乎并不糟糕。清朝皇帝的职业素养令人称道,朝廷也没有宦官专权和外戚干政,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也稳稳当当,百姓的赋役负担远比明朝要轻。

最后还要提及一下历朝历代对待功臣和旧主及其子孙的态度。“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兔死狗烹几乎是历史的铁律。通常以流氓无产者身份开国的皇帝杀戮比较严重,以贵族身份开国的皇帝较轻一些。明朝几乎将功臣故将一锅端了,“其残忍实千古所未有”;汉朝铲除7个异姓王,还囚禁过头号功臣萧何;隋文帝、炀帝是贵族中的异数,杀功臣有瘾,从开国杀到灭国;清朝诛三藩,擒鳌拜……秦朝杀白起、蒙恬、李斯等。

而这几个王朝处理的就比较好。东汉刘秀以柔道治天下,28宿将都得以善终;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四两拨千斤,不杀士大夫、功臣及上书言事者;唐太宗“子为政,焉用杀”凌烟阁24功臣大都善终;元朝也没有杀功臣的记录。

致与对待旧主及其子孙这是针对的篡权夺位组的条件。

西晋司马氏不但多次擅行废立之事,而且公然杀害了皇帝曹髦。

隋文帝更加阴损,2月,他迫使周静帝举行禅让仪式,5月就把人家给杀了,静帝被害的时候年仅9岁。

宋太祖不但善待柴荣子嗣,还勒石约法赵家后世皇帝“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行戮,亦不得连坐支属。”

唐高祖虽然没有宋太祖做得那么好,但也善待了隋恭帝和隋王室后人。

小结

从开国方式来看,唐、宋、东汉站在了金字塔的顶端;秦、隋的“逆取”可以理解,客观上具有伟大的意义;西晋的开国有些丑陋,西汉和明应运而生,但代价很大;元、清过于血腥。

从王朝的功德方面来看,唐朝做得最好,两汉次之,宋朝勉勉强强。西晋是败家子,元朝莽夫治国;秦朝、隋朝虽然功盖华夏,“逆取”未能“顺守”,暴政让它们的合法性大打折扣。明清专制主义空前强化,人民的尊严和权利几乎被剥夺殆尽,即使施行仁政,也是笼子里的动物少受一些虐待而已,或如鲁迅先生所说的“暂时坐稳了当奴隶的时代。”

从大一统方面来看,唐朝、明朝和清朝国祚长久,但也两极分化。唐朝安史之变后,地方权力尾大不掉的难题一直都没解决,而明清中央权力大到过了头,地方政府失去主动性、灵活性,如一潭死水,惟有两汉的国祚、稳定和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还差强人意。

综上,哪朝的江山最正统你知道了么?

参考资料

1.郑学檬主编:《中国赋役制度史》,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2.[宋]欧阳修:《正统论》,欧阳文忠公集,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9年版

3.陶舒雅主编:《中国法制史》,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4.王家范著:《中国历史通论》,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版

5.钱穆著:《中国经济史》,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年版

6.刘德成:《中国古代赋税减免析论》,河北财经学院学报,1994年第5期

7.杨涛:《略论中国封建赋役制度》,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

8.吕建中:《中国古代赋税制度述略》,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4期

9.宋杰:《汉代私人徭役析论》,中国经济史研究,2001年第2期

10.黄云鹤:《唐朝政府对下层士人的赋役政策与实存状态》,唐宋史研究,2004年第5期

11.敖汀:《中国古代赋税与人口增长》,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

12.张益刚、邱月玲:《中国古代刑罚制度的人性分析》,齐鲁学刊,2009年第5期

13.谢键:《由汉简看两汉的三种赋税制度》,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年第3期

14.万荣:《西汉初年徭役制度—由张家山汉简《奏谳书》“毋忧案”说起》,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

15.藏知非:《“算赋”生成与汉代徭役货币化》,历史研究,2017年第4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