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干鱼灭的大鳞白鱼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一份报告显示,受人类活动影响,自1970年至2012年,短短42年间,全世界的哺乳动物、鸟类、鱼类、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数量已经下降了58%。云南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生物多样性居全国之首。同时也是生物多样性受威胁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大鳞白鱼(Anabarilius macrolepis)这个仅在云南分布的我国特有鱼类,因1981年异龙湖干涸20余天,从地球上永远地消失了,被中国物种红色名录评估等级为绝灭( EX)。 大鳞白鱼是辐鳍鱼纲鲤形目鲤科白鱼属的鱼类,俗名梆鱼、白条鱼,是中上层小型鱼类,喜栖息于湖泊的开敞水面,以浮游动物及小虾为主食,曾分布于云南的异龙湖及南盘江的其他附属水体,原是产地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异龙湖的干涸是导致这个原本是主要的经济物种灭绝的原因,而作为云南九大湖之一的异龙湖为何会干涸,不禁令人深思。 异龙湖是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之一,是石屏人民的母亲湖,也是大鳞白鱼唯一的家园,水面积39平方公里,出石屏县城东门约1公里便是碧波浩渺的异龙湖。在遭受环境破坏、围湖造田、自然灾害和无节制的取水灌溉下,异龙湖历经沧桑:在 1952年前异龙湖维持其自然状态,水位1 416. 2m,容积2. 14亿m3,湖面积53. 1 km2。50年代末期,因“大炼钢铁”使坝区周围的山林遭到严重破坏,1971年在“打通青鱼湾,放干异龙湖,出田40 000 km2,死湖变粮仓”的错误思想的指导下,开凿青鱼湾隧洞,湖水被人为地从隧洞排入五郎沟河, 再经小河底河进入红河。青鱼湾隧洞不仅造成湖泊的水位急剧下降,而且使河道淤积堵塞严重。自改道青鱼湾隧道出流后,源头泸江河断流加剧,异龙湖出口海口河自此年年干涸,河道淤积堵塞严重,河面愈来愈窄,已失去源头作用,致使泸江源头断流。由于大规模围垦,导致异龙湖湖滨带遭到严重破坏。据统计,异龙湖南岸部分湖湾都围垦成田,共造田14 270 km2,再加之连年干旱,异龙湖于1981年5月干涸,后于1983年蓄水又达9 600万m3,湖泊得以复生。但从此“湖破鱼亡”,异龙湖再也没有大鳞白鱼的踪影。 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是巨大的,大鳞白鱼的灭绝给我们造成的教训是惨痛的,但人们是否意识到对环境破坏的严重性呢?近30年来,异龙湖在干旱和用水增加的压力下仍显著萎缩,从2009年始,石屏遭遇连续四年干旱,异龙湖几近干涸,环境问题仍然突出。近几年,通过《红河州异龙湖水体达标三年行动方案(2016—2018年)》等综合治理措施的实施,改善水质,保持水位,异龙湖水体环境才得到有效改善。希望人们在利用自然资源的时候能够以大鳞白鱼的为戒,取之有度,护之有法,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 异龙湖1989~2015年的湖泊面积(李浩杰等,20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