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80917 奇闻异事求解013 神秘果的神秘在那里?

 资源与环境保护 2020-09-25

1986年,我第一次在海南岛见到山榄科多年生矮生灌木神秘果(Synsepalum dulcificum )时,植物园内人员介绍,这种果实吃后一天内口腔里都有甜味。当时吃后也没有计算时间,但是这个物种的名称却记得很牢,为什么叫神秘果呢?

原产于西非、加纳、刚果一带的神秘果又称变味果,神秘果的果肉酸涩,并无多少甜味,但是吃了神秘果半小时内,接着吃其他酸性水果,会觉得这些酸水果不再是酸味,而变为甜味,故名神秘果。接资料记载,神秘果它的果肉中一种醣蛋白物质,能改变人的味觉。

人的最基本的味觉有甜、酸、苦、咸四种,舌面的不同部位对这四种基本味觉刺激的感受性是不同的,舌尖对甜、舌边前部对咸、舌边后部对酸、舌根对苦最敏感。从结构来看,糖类产生甜味,酸类产生酸味,盐类产生咸味,生物碱产生苦味。神秘果的果肉酸涩、再吃酸性水果后,人的味蕾就感觉到甜味,显然,在唾液的作用下,小小的口腔里发生了一个化学反应,它是如何发生的呢?能够写出一个化学反应式来吗?在大自然里,是否有那些人们不喜欢苦味和咸味的食物也能转化为甜味的植物的果实吗?它们在哪里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