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藏高原上的水中精灵/丁严冬/水中世界11/20191027

 资源与环境保护 2020-09-25

青藏高原上的水中精灵(黄河青海段)

一提起大西北,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滩,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坡,烈日下行走在沙漠中的沙漠之舟骆驼,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的胡杨林,给人一种苍凉、悲壮之美;干旱少雨,缺少生机一直是大西北的代名词,我之前也是这么认为,直到20176月开始在青藏高原开展鱼类资源调查之后,才彻底改变了之前的看法。

青海,位于中国西北内陆,因境内有国内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水资源总量丰富,集水面积在5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达380条,这里是名山大川的故乡,世界上著名的长江、黄河和澜沧江均发源于此,被誉为三江之源,中华水塔,每年有596亿立方的水流出青海,其中黄河总径流量的49%从青海流出。在水的滋养之中,生命的力量逐渐增强,高原上的鱼类,也以其独具的特征,世世代代栖息在这片高原之上。

西藏群众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的影响,绝大多数地方群众“敬鱼为神”,认为鱼是神的化身,外加有些地方有水葬习俗,很少吃鱼,故绝大部分水域的鱼类仍处于比较原始的自生自灭状态,笔者曾多次在西藏进行鱼类资源调查,其中在黄河青海段调查犹多,上至玛多县的黄河源头——鄂陵湖和扎陵湖,下至循化县的积石峡电站库区,以及曲什安河、巴曲河、大河坝河等众多的黄河一级支流,黄河青海段的高原特有鱼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青藏高原段的特有鱼类主要分为三类,裂腹鱼类、高原鳅类和鮡科鱼类;种类最多的首推裂腹鱼类,所谓“裂腹鱼”,其腹部肛门和臂鳍两侧各有一排较大的排列整齐的鳞片(臀鳞),两排鳞片之间有一条明显的裂缝,初看起来象是肚子裂开一样,故名裂腹鱼。有专家推测,裂腹鱼繁殖时要用臂鳍和尾鰭在河底掘出产卵窝,此时臂鳞可能对鱼体有保护作用。除臂鳞外根据体表有无鳞片又可分为“细鳞鱼”和“无鳞鱼”两大类。裂腹鱼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同时也是我国淡水鱼类中为数不多的卵毒鱼(注:指鱼卵有毒而鱼体无毒)之一,现知绝大部分裂腹鱼类的卵具有毒性,接近成熟和繁殖季节时毒性更大,具有卵毒性的鱼类在繁殖期可以保护自身免受其他动物的攻击,同时也可防止产出的卵被其他动物所食;研究表明,卵毒鱼类的鱼卵中含有鱼卵毒素,是一种球朊型蛋白质,可能为一种特殊的神经阻断剂,可对胃粘膜局部刺激而引起呕吐,并且麻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呼吸困难而死亡;鱼卵毒素有些能被加热破坏,有些能耐热,煮食后仍会中毒。根据谢新民等在《青海湖裸鲤卵毒的研究进展》的研究成果,青海湖裸鲤鱼卵无论是否新鲜,人食后均可引起中毒,严重者可导致死亡,人食后2小时开始发病,表现为恶心呕吐、头晕、腹痛、四肢无力、麻木、昏迷,潜伏期一般为2-4小时,病程可延至44小时之久。

黄河青海段的裂腹鱼主要有花斑裸鲤、厚唇裸重唇鱼、黄河裸裂尻鱼、骨唇黄河鱼和极边扁咽齿鱼等,其中列入《青海省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名录(第一批)》(2003)中的鱼类有骨唇黄河鱼和极边扁咽齿鱼2种;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鱼类》(1998)的鱼类有骨唇黄河鱼和极边扁咽齿鱼2种;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2004)的鱼类有骨唇黄河鱼、极边扁咽齿鱼和厚唇裸重唇鱼有3种。

洄游中的花斑裸鲤(20187月摄于玛多黄河干流段)

黄河干流段流刺网鱼类调查(20175月摄于玛多黄河干流段)

 黄河支流段地笼鱼类调查(201710月摄于黄河一级支流巴沟河段)

花斑裸鲤20175月摄于玛多黄河干流段)

花斑裸鲤201811月摄于黄河一级支流沙柯河段)

 厚唇裸重唇鱼20176月摄于黄河一级支流曲什安河段)

黄河裸裂尻鱼201710月摄于黄河一级支流巴沟河段)

骨唇黄河鱼(20176月摄于黄河一级支流曲什安河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