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参考报•大美术周刊│1996期:艺苑+大画诗游+论文

 高世现 2020-09-25

01

 艺 苑 

孙洪敏

 1988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油画专业,获学士学位,1999年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研修班结业。现为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油画艺委会副主任,第二届广东省中青年德艺双馨艺术家,广东青年画院院长,广东画院创作室副主任。

孙洪敏     女孩·女孩     130cm×166cm     布面油画

2004年入选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并获银奖    中国美术馆藏

画 语

文/孙洪敏

“其实我的性格就只能画画,画画对我而言是最安全、最有发挥余地的,因为这属于个人行为,再怎么疯,再怎么愤怒狂喜,都可以在作品中释放。只有艺术能够让我们这么自由,只要面对人,就无法这么任性了”。

有人说我画的女孩像自己,也有人说那是画我的女儿……哈哈。

我没有女儿,但我心里总有女孩情结,我喜欢女孩,注意女孩,小时候对有花边的衣服、有花边的东西以至布娃娃,总是爱不释手,直到几年前来到淑女屋时装店里逛了一圈,看了又看,摸了又摸,店里的服务员问我是给女儿买吗?我才意识到……然后笑了笑……

这种情结伴随我至今,由喜欢女孩到表现女孩,是内心的这种冲动。

当我试图用自己的方式和语言去准确地描述客观事物的时候,实际上客观事物已经通过了我们的眼和心的努力,呈现出来的带有或多或少个人色彩,是一种升华,这就是艺术家将现实中很多无法实现的事以个自的方式提升为艺术作品,以这种途径实现自己的梦,不知不觉女孩系列产生了。

这些年来,我忠实地跟着自己的感觉走,没有去跟随潮流,用一种较个人化的,把稍纵即逝的心里感动永久地固定到画面上,试图在我们这个喧器浮躁、充满诱惑的世界里、创造一个宁静的属于自己的一片静土。

我在人物的造型和色彩的处理上,沉迷于这种加加减减的转换,而非只为游戏,而是想把手中的活儿做得更加纯粹、朴实,我想给予画面这些单纯的形象以更多的想象空间。

面对画布时,是画家个人的自言自语,因此也常常会有孤寂感,然而我享受独处的感觉,享受孤独、寂寞的感觉,因为我为迷恋它,我心爱它,所以我会忘却周围的一切……

孙洪敏   花花世界    30cm×50cm    2015年

孙洪敏    花花世界    50cm×50cm    2017年

孙洪敏    花花世界    50cm×50cm    2017年

02

 大画诗游  猫儿· 猫儿

开栏语

人猫同体,诗画交响。

大画诗游“猫儿·猫儿”主题诗歌征集,其目的就是为了“给猫一个家”。

说到孙洪敏老师画猫,得先从孙洪敏老师爱猫、养猫说起。孙洪敏老师是个有爱心、又善良的人,她收养过五十多只猫。这五十多只猫都是她收养的流浪猫。她爱护猫、保护猫,为了养好这些猫,她付出了爱心、细心和耐心。她常说的一句话:你可以不喜欢猫,但你不要伤害猫。她自称自己是“猫奶奶”。她要把自己所养过的猫都画下来——记录下他们的“喜、怒、哀、乐”。    

画如此,诗亦然。

M2020:

孙洪敏、江   哲、黄伟超、王  雪

黄皓璋、黄朝阳、孙广煦、张  琴

高世现、王关朝

孙洪敏    猫儿 · 猫儿-1    40cm×50cm

好猫只负责捉灵魂

——题孙洪敏《猫儿·猫儿-1》

诗/高世现

沙发是一个比王座更大的

位置。占领客厅就是占领一个

王国。而比王更小的王

它温柔得已经让尾巴包围了身体

谢谢你看得上我,从不让我抓

老鼠,只捉你偷走我灵魂的

灵魂。

孙洪敏    猫儿 · 猫儿-2    50cm×40cm

野猫眼

——题孙洪敏《猫儿·猫儿-2》

诗/朱洋芳

我们可以对视多少?

相距,人与兽的鸿沟

永远虚空,与真实的,谜

不给人看见,你的死

这一点

当众表演死亡的人类

真的没法跟你比

孙洪敏    猫儿 · 猫儿-7    50cm×40cm

猫眼看世界

——题孙洪敏《猫儿·猫儿-7》

诗/邓嘉敏

身上的猫毛因为不加梳理
黑色与白色融为一体


嘴角的胡须随意的伸展着手脚
全身都散发着慵懒之意
只剩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
静静地望着这个世界


那双大眼睛炯炯有神
就像两面反光的镜子
照出了幼儿稚嫩的脸庞
照出了学子们求知的欲望
照出了人们匆忙的脚步
照出了世间一切的繁忙之态


一双小小的猫眼
将世间之事尽收眼底

孙洪敏    猫儿 · 猫儿-5    50cm×40cm

我不会忘记竖起耳朵,为自己保驾

——题孙洪敏《猫儿·猫儿-5》

诗/木子红

藏龙卧虎的地方

一堵墙哪能让我永远安逸

在我呕吐身体里的麻团之后

我不会忘记竖起耳朵

保持足够的警惕,为自己

保驾

孙洪敏    猫儿 · 猫儿-6    50cm×40cm

——题孙洪敏《猫儿·猫儿-6》

诗/王全安

我是慵懒的,喜欢

散漫的色调,喜欢杂乱无章

喜欢捉自己的尾巴玩

喜欢打盹

喜欢古旧的器物:

雕花的八仙桌与松木椅子

最好是苏东坡用过的

如果遇见心仪的情人

也会吼出春天的荷尔蒙

就这样随性地过着自己的慢生活

你来看我,我也看你

你不来,我就闭目养神

我自信没有什么能勾引我

不想流浪,也不想讨好谁

我和谁都保持一定距离

我已厌倦人世间的虚情假意

03

 论 文 

郑健萍

 广州市一级美术教师。1990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美术教育专业,从事美术教育教学工作长达30年。多年的一线美术教育实践,积极指导学生参加香凝杯中小学现场书画比赛;詹天佑科幻画大赛;印象·广州邮票设计大赛;中小学规范字书写大赛和寻找美丽乡村·共绘幸福新时代比赛等各项比赛活动,多次获得了优秀指导老师奖和个人奖项。2008年获荔湾区中小学授予“突出贡献奖”;2010年获广州市优秀中小学班主任称号;2012-2015年,获得“广州市综合艺术课程实验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实践

核心素养下中学美术课堂

广州市美华中学  郑健萍

摘要:传统美术教学主要以知识为中心,以教材为本位,但这种教学格局已经不再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而今天“核心素养培养”已经成为中小学美术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统美术基础课程改革和创新的重要手段。这就要求美术教师能准确把握核心素养的核心价值,将学生素养同美术教材相融合,开展美术探索教育,让学生在获取美术知识的同时,能提高美术技能与核心素养。在核心素养培养理念指导下,中学美术教育也必须优化学生创新精神和意识培养手段,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动手、思考、创造和想象能力,为学生未来走向社会,被社会所接纳提供重要保障。

关键词:核心素养    创新思维    动手能力    创造能力

“核心素养”主要内容包括家国情怀、社会关爱以及个人修养等内容,突出创新实践、团结协作、自主发展等特征,有助于培育和塑造学生适应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一、创新思维的特征和本质

与普通思维相比,创新思维还具有前者不具有的特殊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新颖性,同常规思维方法相比,创新思维最显著的特征体现在求新、求异上,是对事物的重新认识,而在原有认识基础上产生新的发现、见解及突破,所得成果也是全新的。二是独特性,创新思维敢于质疑被大众所认可的完美无缺或司空见惯的事物,进而形成独具认识,善于挑战旧的习惯和传统,也不局限于自我选择,而是突破自我,实现自我主动否定,因而具有独特的思考方式以及思维结论,体现“ 前无古人”的开拓性和首创性等独特特征。三是多向性,创新思维在思考问题上所占角度不一,因此得到的方案和设想也较为丰富,选择更加广泛,对某种影响事物质与量因素进行灵活变换,以启发和获取新的思路。

由此可见,创新思维这一活动过程是对问题解决方法的创新,具有显著的独特性和新颖性,能有效拓展、超越甚至反常规思维地从不同角度来多方面考虑问题,并获得多种不同的新的解决办法,所获得思维成果也体现了较强的独到性和新颖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

二、创新思维的影响因素

创新思维必须基于创新精神而产生,而作为一种创新追求和态度的创新精神也是基于创新认识而产生,其也是一种非智力因素的精神状态。后天的培养与锻炼是激发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因此后者也受思维独立性、怀疑精神、好奇心、求知欲、兴趣、激情、志向、爱好等非智力因素影响。尽管在影响创新精神产生方面,各因素起到不同作用,但是其彼此并非独立,而是相互依存和影响的统一整体。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提高实践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是美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和灵魂,也有助于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实践能力突出、人格健全的高素质人才。中国著名画家崔子范说:“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没有创新,还能称之为艺术吗”?因此,美术教师首先要具备创新意识;其次,要在教学中不断尝试、摸索、总结新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力手段与方法。

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美术教学实践

笔者结合自身多年中学美术教学经历与经验,对创新思维培养方法进行了简要介绍,具体如下:

1、灵动的课堂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源泉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友好互动交流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础和关键,而如何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也是教师需要努力摸索的。对教师而言,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是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因地制宜引导学生走出课室外参与写生实践,就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学生:陈家祺      作品《智能小狐狸》

在写生过程中,学生们可与大自然亲密接触,近距离观察大自然中的每一个花草树木。教师也不再局限于在室内课堂上依靠一幅图片让学生临摹,导致大部分学生的画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的出现。如笔者在授岭南版14册《花卉与纹样》这一课时,将学生带出教室,带到学校生物园,让学生们实地观察、感受各类花卉、植物的特征,并选择自己喜欢和擅长的线条等表现技法描绘出来。

此外,教师在巡视指导时,还需要向学生强调注重观察的角度与表现。毫无疑问,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短短一节课时间内感受大自然,激发美术兴趣,用画笔描绘其所观所感,并基于不同观察视角和绘画习惯描绘出丰富多样的花卉图案。课后,学生还需要在老师要求下在课外对所创作的画作进一步完善,并在下一节课堂以图案设计的形式来汇总写生稿,进而创作一幅花卉纹样。可见,学生更倾向于这种灵活且生动课堂,有助于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意和灵感。

学生:陈家祺      作品《智能小狐狸》

2、在欣赏、点评经典作品中启发学生创新思维

美国教育家罗恩菲德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激发学生思维作为教学任务的重点,要引导学生养成自主提问、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艺术审美过程。学生在经典名作的欣赏和评价过程中才能具备美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以进一步创新作品。笔者在课堂教学引入南宋画家马远的《寒江独钓图》这一作品供学生欣赏,首先引导学生分析画面表现内容:“茫茫寒江,一叶独舟,又一老翁在舟上垂钓,四周大片空白,画家采用了传统中国画以白当黑的表现手法。”这时有同学提出疑问:“为什么题目是寒江独钓?空白之处是大海吗?”老师回答:“寒江就是寒意萧萧,突出作品的主题,使人联想到古诗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意境,这是画家匠心独到之处”,教师进一步提问:“同学们有没见过其他的中国画留空白的呢?空白表现的是什么?”同学答:“烟云、雾气、天空、地面……”老师:“如果以‘深山藏古寺’为题让同学们画一幅画,你会怎么画”?老师先让同学们将草图画在画纸上,而后将学生的构思展示在屏幕上一一点评,并简单介绍古人在创作命题绘画《踏花归来马蹄香》的小故事,以更好地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3、跨学科的知识联系,激发学生创作灵感

多学科交融有助于拓展学生知识面,开发大脑潜力,激发创作灵感,为艺术带来新的活力。比如说,舞蹈、音乐、哲学以及文学都是与美术相关的姐妹学科。例如,笔者和本校音乐老师在2017年上了艺术课第四单元的诗画江南一课,美术课瞄准苏州园林的独特建筑特点,用线条勾画一幅校园写生或者画一幅园林风景画。音乐课是通过欣赏和演奏《中花六板》,让学生在音乐声中参与体验活动,感受江南丝竹的艺术魅力,体会中国民乐的博大精深。此外,课题演奏了《中花六板》的旋律主题,绘画里的江南民居与江南丝竹的组合体现了美术和音乐课的完美融合特性。

四、采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创新思维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精神、情感、兴趣、活力,尤其是培养学生对某一事物的兴趣是提升课堂教学成效的关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我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也曾言:“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学生的思维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住。”不可否认的是,在美术课上合理运用多媒体设备或相关的教学光盘辅助教学,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教学趣味性,而学生在练习时运用电脑软件创作,也会更容易,且成本相对较低,能完成更加美观的作业。电脑媒体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动机,点燃创作火花与灵感。例如:在校园手抄报一课中,笔者先向学生简单介绍手抄报的刊头、图片、栏目、文稿、装饰、版面编排等知识,然后再布置学生用老师刚才介绍的这些元素和知识进行电子校园小报创作。由于课前布置了学生分组利用网络收集相关的素材,学生很快就创作出有创意的小报作品,相比传统手绘方法更加便捷,也有效避免了学生欠缴作业现象。 

学生海报1

学生海报2

五、教师要鼓励并保护学生创作思维的火花

创作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创造良好的创作气氛。在创作活动中,难免有学生会因为个人、同学以及老师而产生不同顾虑,所以教师除了给学生必要的称赞、认可以及鼓励等精神支持外,还需为学生创作创造良好氛围,让学生从怯生生地问“我能不能想象画?”到自信地说“我是想象创作的!”转变,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热情与自信。教师对学生作业的批改标准也不再局限于干净规矩这一项,还应当考察作业是否具有独创特征,以更好地评价学生作业成绩。事实说明,以临摹为主的作品会使学生形成一种固化思维方式,极大地阻碍了其创新思维发展。

总结

总之,教师只有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作为突破点,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引导学生开展创新实践,而创新思维培养在美术教育中对于学生的发展也十分重要,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去探索和认识新世界和新知识。所以,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美术教师也应当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不断充实理论,提高教学水平,把创新思维培养作为发展素质教育的根本,以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意识的高素质全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雷夫·艾斯奎寺斯著《第56号教室的奇迹》

[2]靳忠良 周江著《国外教育新潮流》

[3]王悦/主编《创新教学指导书系》

[4]卡尔·威特/原著《卡尔·威特的教育》

[5]杜文悦.论初中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数学大世界,2017(05)

[6]杨薇.浅析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8(15)

[7]苏萍,孙茂忠.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4)

本期样报

联系我们
电话:020-87561646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