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竞赛】遗传学§2.3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囡波湾生物 2020-09-25

第四篇  遗传学

自然科学领域中探究研究基因的结构、功能及其变异、传递和表达规律的学科。

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

第三节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一、性别决定

性别决定是指生物雌雄性别发展趋势的内在因素和方式。

1.细胞水平

生物性别的差异大都与性染色体组合方式有关,由性染色体组合方式不同决定性别的方式主要有两种:XY型和ZW型,两者比较如下表。

XY型与ZW型两种不同性别决定方式的比较


XY

ZW

两条异型性染色体XY

两条同型性染色体ZZ

两条同型性染色体XX

两条异型性染色体ZW

后代性别

决定于父方

决定于母方

动物类型

哺乳类、某些两栖类

双翅目和直翅目昆虫等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

某些鳞翅目昆虫等

2.分子水平

对人类来说,决定男性性别的并非是Y染色体,而是Y染色体的短臂上的睾丸决定基因(TDF),X染色体上无这个基因。TDF决定性别形成的大致过程为:

3.其他类型的性别决定

l)受精与否决定性别  如蜜蜂雄性个体就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来的。

2)环境影响决定性别  如海生蠕虫后螠。

3)基因差异决定性别  如玉米。

4)环境对性别分化的影响。

①性逆转  表型改变,基因型不变,如雌性非芦花鸡,性逆转为雄性。

②日照长短对性别分化的影响  如大麻。在短日照、温室内,雌性的逐渐性转换成雄性。

③异性双胎的性别分化  如牛怀异性双胎、雌犊的性别分化受影响。

④环境不同的性别分化  如蜜蜂的受精卵可发育为蜂王,也可发育为工蜂,其主要靠环境和蜂王浆的影响。

二、伴世遗传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总是限性别相联系,这种遗传方式称伴性遗传。

1.果蝇的伴性遗传

果蝇的伴性遗传是摩尔根1901年首先发现的,第一次把一个特定基因与一个特定的染色体联系起来。通过实验,摩尔根把果蝇的红眼和白眼的遗传方式总结出下列遗传图解:

①   XX  × XY XXXY

②   XX  × XWY XXWXY

③   XXW  × XY XXXXWXYXWY

④   XXW × XWY XXWXWXWXYXWY

⑤   XWXW  × XY XXWXWY

⑥   XWXW  × XWY XWXWXWY

2.人类的伴性遗传

1)人类的红绿色盲、血友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红绿色盲、血友病的遗传与果蝇的红眼和白眼遗传方式相同。遗传系谱的主要特点为:①人群中男性患者远多于女性患者,在一些发病率低的系谱中,只有男性患者。②双亲无病,儿子可能发病,女儿则不会发病。③女性患者的儿子必患病。④系谱一般具有交叉遗传的特点。

2)人类的抗维生素D佝楼病为伴X显性遗传。其系谱特点为:①人群中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前者的病情可较轻。②患者的双亲中,必有一个该病患者。③男性患者的后代中,女儿都将患病,儿子都正常。④女性患者的后代中,子、女都各有1/2的患病风险。

3)人类男性外耳道多毛症是伴Y连锁遗传(或限雄遗传)。其特点是:患者均为男性,并且是父传子,子传孙,女性不会出现相应的遗传病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