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淮海战役 黄百韬第7兵团为何全军覆没 多年后杜聿明曾这么说!

 江山携手 2020-09-25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规模最大的一场战略大决战,在这场战役之中,国民党方面部署在中原地区的80余万军队被击溃,极大地推进了解放战争的历史进程。从整个淮海战役的经过来看,大体上可以分为碾庄战斗歼灭黄百韬第7兵团、双堆集战斗歼灭黄维第12兵团和陈官庄战斗歼灭杜聿明集团三个阶段,其中以碾庄战斗歼灭黄百韬第7兵团最为关键重要,因为当时国民党军呈现总撤退之势,而华东野战军则处于追击状态。假如说华东野战军没能抓住国民党军,让国民党军成功撤退的话,那么淮海战役或许就不复存在了。
淮海战役爆发之时,黄百韬第7兵团驻扎在陇海铁路东段的新安镇一带,是国民党军在徐州以东地区实力最强的一股军事力量,全兵团下辖四个军,总兵力约十万之众。鉴于黄百韬第7兵团所处的地理位置,华东野战军遂将其列为首要歼灭目标,牵一发而动全身,拖住徐州方面的国民党军,继而实现歼敌于长江以北的战略设想。最终,在黄百韬第7兵团向徐州撤退之时,被华东野战军重重包围在了距离徐州仅有六十多公里的碾庄地区,由此战事双方围绕碾庄开始了第一阶段的战事。
当时,按照纸面上的军事实力而言,国民党方面在徐州有三个主力兵团,分别是邱清泉第2兵团、李弥第13兵团和孙元良第16兵团,总兵力有三十多万,救援被包围的黄百韬第7兵团应该不在话下。但是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在长达十二天的时间里,由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率领援军迟迟解不了黄百韬之围,最终眼睁睁看着黄百韬第7兵团十多万人被歼灭。更为严重的是,黄百韬第7兵团全军覆没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导致杜聿明率领的援军也错失了撤退的最佳时机,为其日后在陈官庄地区兵败被俘埋下了伏笔。
多年后,杜聿明曾在回忆录中说起黄百韬第7兵团被歼灭的愿意。杜聿明首先说起自己曾制定了两个救援黄百韬第7兵团的方案,一个是头痛医头、脚疼医脚的办法,直接从徐州向东实施救援;另一个是围魏救赵的策略,不直接救援黄百韬,而是反方向朝西进攻中原野战军,如果华东野战军分兵来救,那么就缓解黄百韬第7兵团在碾庄的压力,完全可以自己实施突围。如果华东野战军不分兵来救,那么杜聿明完全有信心击溃中原野战军,扫除徐州以西的后顾之忧。

这样一来,即使最终黄百韬第7兵团全军覆没,那也算是各有损伤,失之东隅得之桑榆。可是,杜聿明的第二个方案想法好是好,但他也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一定能成功,万一不能击溃中原野战军,而坐视黄百韬第7兵团被歼,那无疑会使得当前的局面更加恶化。当时,徐州剿总司令刘峙、第2兵团司令邱清泉等人一致反对杜聿明第二个方案,他们的理由是蒋介石命令直接救援黄百韬,如果对黄百韬第7兵团不管不顾,那么谁来负这个责任。最终,杜聿明为了保守起见,还是选择了原封不动地执行蒋介石的命令,结果在沿途遭遇顽强阻击,最终无功而返。各位读者,你们认为杜聿明的第二个方案到底可行不可行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