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既然大家都开喷,不妨索性扒一扒影视圈的各种怪现象

 网视互联 2020-09-25

近来关于影视圈的各种负面消息不断,作为行业标杆的网络大电影(wxs360)前两天曾起底揭露导演制片人是怎样齐心协力拍烂片的,然而仅仅是揭露远远不够,我们不妨盘点一下近年来影视圈的各种乱象。

1、利益为上,不惜票房造假,最后骗的还是自己

《叶问3》3月4日上映之后,首日票房突破2亿,四天后突破5亿,5天后票房突破6亿,每走一步,都把前人的记录远远甩在后面。

而紧接着,被多家媒体爆出票房造假丑闻后,这部影片一下坠入舆论的漩涡。如今经查实,这场票房奇迹的背后,是7600余场的虚假排场,涉及票房3200万元,自购票房5600万元,参与造假的73假影院和3家电商被处罚,发行公司停业整顿,而刚刚吹起来的商业泡沫,也随之破碎。

票房造假的背后,反映出了整个影视投资行业的混乱,投资方制作方发行方环环相扣,如果票房不达预期,会造成资金链的断裂和崩盘,为了维持表面上的繁荣,吸引观众掏钱买票,电影人居然自己掏钱,设了这样完美的一个“局”,而曝光之后,《叶问3》通过资本运作催生的所谓票房神话,终于变成了自己玩自己的影视笑话。

更为可怕的是,《叶问3》的被调查惩罚,只是“枪打出头鸟”而已,在这背后,在已经写入影史记录的过去数年,票房造假现象早已存在,据业内人士披露,全国电影票房10%以上都是被各种幕后操作“偷走”,而按照这个比例,2015年所谓的全年票房记录当中,至少有45亿元根本就是子虚乌有。

最不能接受的是,这次《叶问3》的翻船,却引出了类似于这样的言论:《叶问3》这次是玩大了,太过张扬,这才露了马脚。

言外之意,作假是可以的,但是要做聪明一点,保守一点不就是人人开心的好事吗?

不知道您是否感觉这种言论的“似曾相识”——关于当年“三鹿奶粉”就流传着这样的段子:牛奶里放三聚氰胺,大家都放,只不过三鹿忘了关漏斗开关,放多了,被查了,也就完蛋了。

而三鹿背后,还有多少“三鹿”逍遥法外?地沟油之外还有多少地沟油被我们吃进肚子里?除了《叶问3》,我们还要创造多少个《叶问3》?

不从自身找毛病,立志悔过,得到的经验反而是怎样投机取巧不被抓,这样的价值观不得不让人细思极恐。

而那些造假却没有受到惩罚的影片相比于《叶问3》,只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深挖一下,我们会看到这样的逻辑:归根结底,商业电影目标总是盈利,观众爱看才能盈利,无法让观众给出好看的评价,只好“制造”出观众爱看的假象,我们可怕的群体性效应,又成为了致命的弱点

2、电影套拍,艺人轧戏,我们的职业道德去了哪?

今天,正在宣传《我的特工爷爷》的吴京被问及影视圈年轻艺人的表现,终于忍不住开了火:

要学开场课,没有时间,筹备新戏,没有档期,在干嘛?在拍别的戏赚钱。

这位戏中“巨能打”的实力派用一句《道德经》风格的评论道出了如今影视圈的怪现象。

“当年轻演员把守时、准时到达片场作为大肆宣扬的美德,我们的电影圈是在进步还是在退步?”

然而演员到处走穴挣钱,轧戏捞金,难道还是新闻?

您看,当事者表示压力很大,似乎还对到处轧戏的精神分裂状态有一定的感触。

诸多导演对轧戏忍无可忍

演员四处轧戏,就好像男人一次谈好几个女朋友,您如果不是段正淳附体,如何分得清各个美人谁是谁?

更有的明星,作品不算很响亮,却刷着全世界最大的牌,最多的助理、最豪华的套房,最多的特权,why?怪不得宋丹丹要开喷。

 “拍戏带好几个助理,····会不会给剧组添乱,每顿你家拿走好几份盒饭,好意思吗?“

您知道别人怎么拍戏吗?关于梁朝伟,流传着他被王家卫逼到在家里向刘嘉玲哭的段子,拍《一代宗师》还学成了咏春高手。

多少人为了进入一个角色,几乎变成了另外一种人?希斯·莱杰为了演《黑暗骑士》,将自己憋在公寓当中,最后无法自拔。你道小丑、叶问和程蝶衣这些角色,是化化妆、皱皱眉头发发狠就演出来了?

怪不得如今观众能在屏幕上看到如此之多的“面瘫脸”。

而电影套拍本身并非完全不可行,《东成西就》就是套拍,

套拍起码要首先保证作品质量的基础上,有的套拍,已经变得毫无底线。网络大电影上的粗制滥造更是花样百出,您还记得那部海报都是用了“捉妖济”的“捉妖者联盟2”么?

艺人失德,揭示出如今的影视圈,到底有多缺文化,导致如今本该用作品说话的演员,变成了卖脸的“模特”,逻辑是这样的:艺人要挣钱,不能靠演技,那就靠人气咯,反正有人气,我干嘛好好拍戏?

3、要钱,要名气,不要文化!

“文化”并不仅仅是艺人的问题。

冯小刚:剧组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两会上,冯小刚把影视剧组的问题摆到了台面上

 “中国电影工业体系很薄弱,工业水平和好莱坞还有很大差距,不仅体现在技术手段上,更重要是从业人员专业素质的差距。”

 为了改变状况,”老炮儿“拉拢几个人,要办影视圈里的”蓝翔“。

贾樟柯开喷:内陆电影人太骄傲

在香港国际影展“亚洲电影面临的挑战”座谈会上,贾樟柯直言“内陆电影人太骄傲,有钱就什么都看不上眼”。

逻辑更明了了:挣钱是目标,有钱就行了,要文化干嘛?

这样下去,我们当然会“缺乏电影的人才”。

4、创作者价值观混乱,容易误人子弟

网络大电影(微信号wxs360)曾在《如何拍一部烂片》中披露,作为剧本创作者的编剧,反而沦为了投资人、导演的工具,什么扎眼、什么吸引眼球就把什么网剧本里塞,从来不曾考虑这样的内容宣传的到底是什么。

编剧芦苇在接受采访时曾说:“电影不是价值观的表达,但价值观起到支撑的作用。一些中国电影的文化表现实在差劲,还是价值观出问题了,比如郭敬明的电影”。

然而相比于导演,编剧群体更为庞大复杂,也不见得就真的有能力接过所谓的“话语权”。同样是芦苇说过,编剧普遍面临技巧和价值观的问题,但技巧可以学习,价值观却很难改变。

小编曾听影视圈一位前辈说,编剧是一项十分艰难的工作,需要专业的训练和长期打磨,没有十年八年的功夫,很难写好,而如今大家看了几本书就要写剧本,一年半年出来之后,每个人都是编剧,更滑稽的是,什么人受了点挫折,立刻就想写成剧本表达一下,某某吸毒入狱,表示要写剧本,某某吸毒,悔过说要多写东西,这几年大批大批的艺人涉毒入狱,不明白为什么突然都要写剧本,似乎写剧本是一件犯了罪之后很适合做的事情!怪不得好编剧这么少了。

于是,我们又在这里看到了这样两个奇怪的逻辑:要么,为了吸引眼球,出名挣钱,谁管他价值观对不对?另一边是一心要满足自我表达欲望,哪有时间培养什么价值观??

在这个圈子里,每个人都在讲着自己的故事,似乎每个人每个职位都有自己的无奈,好像都是别人的责任,实实在在成了个罗生门。

要改变这种情况,必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罗生门之所以存在,是因为目前为止观众仍然买账:我们不就是爱看票房高的电影吗?没有演技的艺人们敢于四处轧戏,不就是因为粉丝捧着吗?影视圈的很多毛病,其实是观众“惯”出来的。

作为观众,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辨别力,要不断提高对艺人的要求,钱一定要多,但人绝对不能傻。

当然在电影人眼里,观众永远都没有错,错的只是我们看待观众的方式,不要总是认为观众傻,总是任性的用假票房、烂演技和坏故事来忽悠观众,最重要的,不要让来之不易的影视春天,败坏在我们这些人的手上。

·END·


网络大电影(ID:wxs360):探讨互联网+影视的N种可能,分享网络电影带来的红利,开启网络院线新时代!商务合作:18610232004(微信)

转载声明|请在文章开头注明:本文转载自公众号:网络大电影(ID:wxs360),文末附上网络大电影二维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