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达、光线夹击,影视优势不再,泛娱乐布局受阻,困局中的华谊如何突围

 网视互联 2020-09-25

编辑 / 荣四条

对于华谊来说,2016年并不好过。

12月6日晚,华谊兄弟兄弟正式终止收购英雄互娱,这场本来能大大振奋华谊士气的收购案终止,原因是英雄互娱估值高涨,价格谈不拢。言外之意,这对“新三板最昂贵的婚姻”因为“彩礼没谈拢”而作罢!

而它的竞争对手都在往前走。

前两天,光线老总王长田发公开信,宣布电影总票房已经达200亿,还要给员工加薪,言辞恳切谦虚,但摆明了要继续做中国电影的龙头企业。

另一边,万达正大张阔斧的完善自己的产业链,有意无意的在打击华谊,从《摇滚藏獒》到《我不是潘金莲》都排片惨淡,可以看成为了报当初挖墙脚之仇,也可以看成根本就没把华谊放在眼里。再加上冯导阴阳怪气一封信,仿佛不是叶宁,而是华谊成了“一块小墙皮”。

相比之下,“去电影化”之后的华谊,电影算是彻底不行了,可是别的地方似乎也没做好。

连房地产都做,却彻底丧失电影老大地位

曾经的“去电影化”战略,是否是一场失策?

作为第一批上市的影视股,曾经的华谊兄弟,是国内毫无疑问的龙头老大,捧红了李晨、范冰冰、黄晓明、李冰冰、周迅等一线大牌,再加上葛优、冯小刚等明星和导演,在业界风头无限。

而2009年的时候,彼时的王中军认为华谊应该“去电影化”,从那时开始,华谊就在大张阔斧的扩展自己的边界。

“未来如果只做票房的话,我觉得这一个企业就走偏了,2009 年一上市,我自己说出的对高管的第一句话就是从今天开始华谊兄弟去电影化。但是这个话其实我想好了也没有想好,但是我冥冥中感觉到,华谊一定不能只做电影。”王中军当时对媒体这么说。

如今回过头来看,去电影化最大的效果,就是让华谊越来越不像一家做电影的公司了。

从2010年开始,华谊不断收购。2009年,华谊兄弟上市初参控股公司数量为6家,现在已经达到100家左右。

2010年,华谊兄弟就以1.49亿元投资掌趣科技,以22%的股份成为该公司第二大股东。

2013年,华谊兄弟又斥资6.72亿获得银汉科技50.88%股份。

2015年以19亿入股英雄互娱。

前一段时间,华谊成立华谊体育,注册之本5000万,进军体育产业。

除了买公司,华谊甚至还在实景娱乐、房地产上下功夫,不知道是不是早就打算取代万达:投资建设位于苏州的华谊影城项目及悦榕庄酒店项目,预计 2017 年建成开业;苏州华谊艺术家村项目于8月下旬开始销售,搜房网数据显示目前在售纳米墅均价约32000元/平方米,总价300-400万/套,具体销售数据尚未体现;位于河南及湖南长沙的项目正在开工建设阶段;已开业的“海口观澜湖华谊冯小刚电影公社”预计总投资约50亿····

总而言之,华谊买了一堆旁人看起来乱七八糟的东西。一系列的收购有两个结果:第一,华谊越来越大,第二,华谊越来越不挣钱···

2014年年末华谊兄弟的总资产仅为98.19亿元,净资产仅为56.8亿元。而今年公布的2016年三季报显示,上市公司总资产为196.55亿元,净资产为101.47亿元,比起两年前翻了一倍还多。

而业绩上,截至2016年三季度,华谊兄弟兄弟的收入为21.52亿元,净利润为7.38亿元;而竞争对手万达院线的收入规模却高达84.37亿元,净利润为11.48亿元。

而另一方面,在去电影化的政策下,去核心业务的电影算是越来越不核心了,2014年国产电影票房成绩中,华谊已经在民营影视公司中跌至第4名;在2015年民营发行公司国产片总票房排名中落至第7位,市场份额仅为4.5%左右。


去电影化之后,华谊闷着头买了七八年,抬头一看从前的小弟居然纷纷跑到了前面,四顾茫然,不知道王中军是否后悔曾经的策略。

去电影化本身并没有错

但华谊的游戏布局捡个芝麻丢了西瓜

事实上,去电影化本身并没有错,华谊较早就开始布局泛娱乐,本意也是好的。只不过国内公司纷纷想做中国的迪士尼,却总把取来的经念歪了。

作为传统的影视公司,华谊的核心本来是电影业务、艺人经纪、电视剧业务“三驾马车”协同作战的格局,而在2013年华谊兄弟并购广州银汉科技之后,就新增第四个板块——游戏产业,成为“四轮驱动”。

在那之后,游戏逐渐成了华谊业绩上的主要支撑。2015年华谊兄弟互联网娱乐的毛利超过4亿,已经超过影视娱乐贡献的3.3亿,成为华谊兄弟最重要的利润来源。

但实际上,华谊把自己变成一家游戏公司,是在以己之短攻敌之长。

试想中国游戏产业收入超过1400亿,其中腾讯超过400亿,网易超过150亿,但华谊只有不到10亿,拿这点本钱和别人拼,不是以卵击石吗?

腾讯正在不遗余力的寻求影视行业的突破,华谊自己对于这个长处却好不珍惜。真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进军房地产就更不靠谱,可以当成业余玩票,可以当成长线慢慢孵化,别多想,否则你当万达恒大这些房地产是吃白饭的?

另一方面,华谊想用游戏带动影视的想法也不靠谱,在国内的电影市场,对于游戏改编成电影,成功的案例寥寥可数,而IP改编成游戏,同样有不少失败的案例,游戏和电影实践起来是很困难的。

况且,华谊和英雄互娱的合作还是停留在了明星代言方面,《老炮》上映后,就向英雄互娱旗下的《全民枪战》授权使用《老炮》的素材。

可想而知,就算华谊收购了英雄互娱,也仅仅是有多买了一家公司而已,根本谈不上战略上的支撑。

而相比之下,竞争者已经远远把它落在后面。

光线、万达已经逆流而上

曾经的老大华谊如今输的没脾气

万达院线这几年的并购之路已经相当清晰,2015年6月斥资22.4亿元收购澳洲院线企业HG控股;同月以22亿收购慕威时尚、重庆世贸等15家院线公司;今年初又以35亿美金并购传奇影业,打通了电影制作和发行院线的全部产业链;还有不久前斥资18.7亿收购线上票务网站时光网。

相对于万达清晰的并购之路,华谊兄弟虽陆续收购大小不一的公司,也获得了不小的利润,但却没有一条清晰的主线,业绩也就不尽如人意,这就给万达创造了机会,使万达迅速在行业内站稳脚跟。

再来看看华谊兄弟的另一个竞争对手——光线传媒。去年以来,光线传媒将主要精力都集中在了电影制作。曾投资过《美人鱼》、《泰囧》等多部现象级电影,其创始人王长田也曾在采访中表示自己未来坚定做电影发行方面。

据相关数据统计,光线传媒2016年上半年,以5部电影5.6亿元的成绩位列民营发行公司的第三名。2016年中报显示,当期光线传媒实现营业收入7.22亿元,同比增长74.27%;净利润实现5.81亿元,同比增长216%。

专注于做影视制作的光线传媒也比“广撒网”的华谊兄弟有更多的业绩。

结局很明显:万达出品的《快枪手》排片碾压华谊的《陆垚知马俐》;《摇滚藏獒》直接成了炮灰;而《我不是潘金莲》拼了命的宣传,也才卖到4亿多票房;这个周末,万达参与的《长城》和华谊的“年度最佳”《罗曼蒂克消亡史》又撞到了一起,具体怎么样,到时候看戏吧。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华谊这几战输的一点脾气都没有···

布局高端影院,要在4年跻身院线第一梯队?

华谊要杀回马枪,但时间还来得及吗?

相比于收购英雄互娱失败,在电影上的失利显然更让人憋屈。华谊在撞了南墙之后,已经开始往回走了。

12月8日,华谊在福建省的首家影院开业,至此,华谊瞄准高端院线,已经开了19家电影院。

华谊兄弟影院投资总经理、华谊兄弟电影副总经理徐小峰在接受艺恩网采访时表示,华谊将用三四年时间,跻身院线行业第一阵容。

额,说真的,小编觉得看到这个消息都有些尴尬:万达房地产强的时候,您不开电影院,去做房地产,现在万达已经成为全球第一院线了,您回过头来做院线···

不是说不该做,早干嘛去了?为什么一定等到自己的电影在人家院线上吃了亏才学乖呢?

除此之外,华谊也在逐渐收回自己曾放出去的艺人们,2015年下半年,华谊高价收购了两家公司——一家是由华谊自己的艺人李晨、陈赫、冯绍峰、郑恺等人成立,另一家则是由冯小刚成立的浙江东阳美拉传媒有限公司(下称东阳美拉),分别是 7.56亿元以及10.5亿元。

2014 年和 2015年,华谊分别和腾讯以及百视通合作,推出了两款位于手机和电视端的粉丝经济产品星影联盟以及娱乐家。还单独为粉丝经济成立了一家公司华谊创星。曾经的电影、电视剧和明星经纪三大业务,华谊正在逐渐的往回拿,当然,付出了远大于当初丢掉时的代价。

不过就算这样,业内也总在批评华谊,说它已经变成了一个还没长大就已经臃肿无比的小胖子。短期内估计变不成迪士尼了,先想想怎么让《罗曼蒂克消亡史》卖个好成绩吧。

华谊正在杀回马枪,似乎开始后悔了,但时间还来得及吗?

·END·

长期高薪招聘


策划人|影视宣发|娱乐记者|制片人|编剧

期待瞄准影视娱乐产业的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