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哈尔滨中东铁路印象馆

 黑龙江波涛 2020-09-26
哈尔滨中东铁路印象馆
哈尔滨中东铁路印象馆

中东铁路印象馆建筑面积3340平方米,馆内展陈面积3000余平方米。印象馆正面看外形采用老哈尔滨火车站造型,侧面看则是火车车头的样子。

哈尔滨中东铁路印象馆

印象馆广场前陈列有黄继光号机车。

哈尔滨中东铁路印象馆

黄继光号机车前身是解放型1008号蒸汽机车,曾经为毛主席访苏专列担当过牵引任务,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支前活动,立下赫赫战功。1956年5月4日,共青团黑龙江省委命名哈尔滨市铁路局“黄继光号”机车组称号。

哈尔滨中东铁路印象馆

中东铁路印象馆的logo是由当时中东铁路的标志,俄文缩写“KB“演化而来。

哈尔滨中东铁路印象馆

印象馆入口前的两根竖起来的钢轨为1910年的老物件。

上世纪20年代,在哈尔滨是可以购买到去欧洲的火车票的。胡适、萧红、萧军、朱自清、周恩来等大批名人志士以哈尔滨为落脚点或向西经满洲里、或向东经海参崴赴苏联和欧洲……。

胡适先生曾坐满洲火车来到哈尔滨,给他留下很深的印象是,“到了哈尔滨,在此我得到了一个很大的发现,我发现了东西文明的交界点”。中东铁路把东方文化带向了世界,把西方文明引进了中国。

哈尔滨中东铁路印象馆

博物馆里陈列着中东铁路,建造时的中东铁路大画册,并且馆内的许多照片都是来自于这本画册当中的内容。

哈尔滨中东铁路印象馆

中东铁路为沙俄政府诱迫晚清政府擭取路权所建。1898年6月9日动工,1903年7月14日全线通车。干支线全长2489.2公里,呈T形。干线满洲里至哈尔滨至绥芬河长1514.3公里,支线哈尔滨至大连长974.9公里,初建时沿线共设174个车站。

哈尔滨中东铁路印象馆

中东铁路是“中国东方铁路”的简称,是俄罗斯帝国在中国东北地区修筑的一段铁路网总称,亦作“东清铁路”、“东省铁路”。日俄战争结束后称中东铁路,即中国东省部铁路之意。

哈尔滨中东铁路印象馆

在哈尔滨中东铁路大事记中,记载了1896年6月3日,清政府钦差大臣李鸿章与俄国财政大臣维特,外交大臣罗拔诺夫在莫斯科签订中俄《御敌相互援助条约》(即《中俄密约》),密约共六款,由此俄国夺取了中国中东铁路筑路权。6月9日,建筑中东铁路副总工程师伊格纳齐乌斯,第九工段长希尔科夫等人乘坐“”布拉戈维申斯克“”轮船抵哈。中东铁路工程局从海参崴迁往哈尔滨。是日为中东铁路正式开工日,曾被俄国人称为哈尔滨“诞生日”。

哈尔滨中东铁路印象馆

中东铁路1897年8月开始由沙俄中东铁路局设计勘察,翌年1898年6月9日,沙俄中东铁路工程局由海参威迁到哈尔滨,标志着中东铁路前期筹备布局已经完成,准备开始建设,并于同年1898年6月开始正式动工兴建,1901年建成满洲里至哈尔滨段;1902年建成哈尔滨至大连段,1903年建成哈尔滨至绥芬河段。

中东铁路建成后,大量资本注入,商贸发展迅速,30多个国家在这里设立领事馆和银行,以铁路为依托,以商贸为中介开埠,满洲里,富拉尔基,扎兰屯,哈尔滨由此发展起来。

哈尔滨中东铁路印象馆

现代著名作家靳以(1909~1959),在其文章中多次提到哈尔滨当年的景象。

“中国大街(今中央大街)洋文招牌,比比皆是,不识俄文,会有走不通的苦恼。。。。。。当坐在马车里,马的蹄子打在路上,我十分喜欢谛听那清脆而不尖锐的讨厌的声音,那些路也是平坦的,可并不是像镜子一样的光滑。”

哈尔滨中东铁路印象馆

20世纪上半叶,哈尔滨是近代中国最早接受西方建筑思潮的城市之一,是各国建筑师挥毫泼墨的试验地,在近半个世纪的岁月里,十几种欧洲建筑风格流派散布在铁路,行政,宗教,工商,文教,居民及公共建筑等领域。从巍峨神圣的洋葱头式穹顶到自由抽象的新艺术曲线;从优雅高贵的罗马柱式到富丽繁杂的巴洛克。。。。。

哈尔滨中东铁路印象馆

尤彼日丹诺夫(1877---1940),著名建筑设计师,俄罗斯籍犹太裔,出生于库班州的叶卡捷琳诺达市。1903年起担任哈尔滨开发建设处第一副处长,设计并监造施工了多所建筑,目前哈尔滨现存的近代欧式文物建筑和保护建筑中,日丹诺夫所设计的建筑占有相当的比例。

其中我们大家比较熟知的有东北烈士纪念馆,黑龙江省外办办公楼,兆麟小学等。

尤彼日丹诺夫1940年病逝于哈尔滨。安葬于他设计的圣母帲幪教堂墓地,1958年,随着城市的建设,教堂附近所有的墓园都迁到了东郊哈尔滨犹太墓地。

哈尔滨中东铁路印象馆

随着民族工业的崛起与民族精神的觉醒,飞檐翘角的中华古典建筑,中西合璧,结晶着民间智慧的中华巴洛克建筑群涌现在地平线上,他与异域建筑相互辉映,赋予了哈尔滨交响乐般的城市风格。

哈尔滨中东铁路印象馆

1899年1月6日,哈尔滨的第一架钢琴出现于尚处在两间草房的中东铁路俱乐部,同年5月,哈尔滨的首次室内音乐会由捷克人阿尔米家庭小乐队奏响,沿着中东铁路来自西方的音乐开始注入这座城市的灵魂。

哈尔滨中东铁路印象馆

十月革命后,一批批优秀侨民,音乐家来到松花江畔。哈尔滨迎来西乐东渐的高峰。从组建享誉远东的交响乐团,到创办中国第一批音乐学院;从金碧辉煌的剧院到夏日花园儿的贝壳剧场,从交响乐歌剧芭蕾舞到爵士乐华尔兹。哈尔滨处处奏响着西方音乐传播中国的歌声。

哈尔滨中东铁路印象馆

20世纪上半叶,远来的音乐如汩汩清泉,滋润着这座城市每一个人的心灵,催生了一座百年音乐之城-哈尔滨,更汇成一江永不枯竭的奔流奔向大江南北,世界各地。。。。。。

哈尔滨中东铁路印象馆

场馆正中央是一座巨大的水晶吊灯,在吊灯下面有一面镜子。有人经过仔细观察,发现经过反射的吊灯其实是一座教堂的样子,着实让人惊叹设计者的独具匠心。

哈尔滨中东铁路印象馆

馆内陈列摆设以俄式风情为主。

哈尔滨中东铁路印象馆

展馆室内墙壁悬挂当年哈尔滨一些老照片。

哈尔滨中东铁路印象馆

展厅背景墙为旧时哈尔滨松花江码头。游客闲坐一角,慢慢体会当年哈尔滨的江上风情。

哈尔滨中东铁路印象馆
哈尔滨中东铁路印象馆

展馆展出通过场景复原、多媒体、3D模 拟、历史档案、图片、文物等手段,再现了中东铁路建设史、建筑之美、音乐之都、城市之窗,呈现出老哈尔滨的老城岁月、华洋商埠和侨民风情。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友谊路1号

(拍摄于哈尔滨2019年10月18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