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阳气最简单的方法是什么?

 我爱你文摘 2020-09-26

养阳气最简单的方法是正确饮食。

首先要明确何为阳气,阳气即上升之气,气能上升是一定的能量作用的体现。在地球上空气上升是太阳加热的体现,水汽加热上升成云,空气加热上升成风。空气中氮气占78%,氧气占21%,余下多种气体仅点1%,可忽略不计。氮气的容重比氧气轻,上浮能力比氧气强,氮气在常温下不与它物发生化合反应,而氧气极易与它物化合生成氧化物而沉淀。二者相比氮气为阳气,氧气为阴气。所以阳气之中必有无形的能量,阳气上升为天气,阴气下降为地气。为此在易传中说:轻清上浮之气以成化万物之能,重浊下坠之气以成生万物之质。所以阳气是能量的代名词,阴气是物质的代名词。在生命学研究中阴阳是特定的,阳是气是能,阴是形是质。

阳能和阴质二者是形影相随,只因能和质所占比例的不同在人的视觉中呈现的象不同。能占的比例大于质就是气态,质占的比例大于能就是液态或固态。独阳不生,孤阴不长。在六合之内所有的生命体都是阳能的有序之变促使阴质发生形变或者质变而生壮老死。人有两死无两生,阴质、阳能缺一就会死亡,缺阴质死时躁动不安,张嘴不合眼;缺阳能死时平稳安然,象长眠之象。

从上所述我们可明确得知,阳气是天空中(气交之中)的氮气,它承载着四季太阳的热能,有六种不同的温度;温热暑燥凉寒。即天之六气,不包括氧气。所以巜生气通天论》中云:“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散解。此谓自伤,气之削也。”

又云:“阳气者,若天与曰,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内经中说:“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人不仅以食为天,也以食气为本。地之五味要食,天之五气也要服。据此古圣人制定了华夏独自饮食法则,这是人类历上最早最完善的饮食法则。“毒药改邪,五谷为养,五果(可代粮的干果)为助,五畜(高蛋白质肉鱼蛋)为益,五蔬(应季菜、根茎)为充,气味合而服之,补精益气。”

古圣人认为大自然所产一切植物均含四性五味,因为在它们的生长期内承接了太阳日照大地润养,它们是天地合气之物,禸含阳能阴质。成熟时季节不同,所含的阴质和阳能就不同。为此出现性味太偏和平和之分,古人将太偏者称为药,将平和者称为食,药食同源。药不是用來补,是攻邪纠偏。食是用来补的,少食或过食某一类食材,可能会引发身体内多或少某一类营养,但可改变生活习性纠正过来,不能用药补,中医用药是中疾即停,再用食补。此即三分治,七分养。

法则第一句是“毒药攻邪”,人生在自然中难免会受寒邪,就用“姜葱蒜椒或桂皮八角”等驱寒之药,通过发汗将寒邪发散出去。是药三分毒,所以古人将药统称“毒药”,以此警示人们不可滥用药,内经中仅十三个简易药方,古人不滥用毒药,主要是食养和刺络脉穴位调气机。看今朝离道远矣!

法则第六句“气味合而服之,补精益气”。这是饮食法则的精髓,是华夏气观念的精准表达,是阴质阳能的完美结合。是各民族所没明确规定的饮食理念“气味合而服之”。每一个张嘴饮食的人,首先进入口腔内的就是大气,然后才是食水,齿嚼舌拌就是把气食水充分搅匀,在三者混合中,大气中的氧气与它物氧化耗尽,只剩下氮气,(氮气是阳性之气入阳明大肠和,氧气是阴性之气,入太阴肺),在大肠袋收缩时,压缩氮气透出大肠,并携带出水谷之精微成为卫气。卫气是悍疾的热气,是人体内的阳气,也是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的真气,卫气内含阴质阳能。大肠袋在产出卫气的同时,水谷之精微被大肠壁內的静脉所吸收成为营血(静脉血),卫气营血异名同源,营血为精,卫气为气。天之气地之味和上善的水,由口腔经胃和小肠,到达大肠后完成了“气味合而服之,补精益气”的使命。

粥品为天下第一补品,不仅是原料的丰富和软烂易消化,主要是符合了华夏的饮食法则。伊尹成为商朝三代权相,成为药膳和汤药的始祖,归功于他煲汤的高超技能。有病七分养,饮食的主要种类就是粥类汤品,药膳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增补体内阳气除饮食之外,还有依“气味合而服之”之理,上古先人发明的“服天气咽津液”之术数。《素问.刺法论》中云:“所有自来肾有久病者,所以寅时面向南,净神不乱思,闭气不息七遍,以引颈咽气顺之,如咽甚硬物,如此七遍,饵舌下津令无数”。寅时是三阳开泰之时,地气受左方传过来的地热大量升天,地气是净洁的氮气,此时引颈咽气顺之,就是大量引氮气入大肠。饵舌下津令无数,即吞咽大量的唾液。唾液是水谷之精微。天之气和水谷之精微共入大肠,必然产出营血和卫气。气味合服,补精益气。

补体内阳性卫气,最简单的方法是正确执行华夏的饮食法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