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7.跟着倪海厦老师每天学习黄帝内经|血虚、气虚,手之三部九候

 金星jⅹ 2020-09-26
小络上面放几滴血就好了,稍微轻轻推一下,不要太过。那不足的话,我们下针下补的时候,针下去,我们扪针,就在这个,让他气血疏通,简单动一下就好了。
那如果一个人,大笑不休,对不对?然后这个或者是有悲,但是他并没有洒淅恶寒啊,没有感觉到一点冷,代表他没有问题,你不要过来小络我给你放一点,也太过了,他没有病,知道我的意思吧?所以他的症状跟一些要配合,要有那个症状在做。那黄帝说,刺微,就刺神微,一点点变动的时候,我们重要的方法是什么?
用针刺的手法,那我们先用这个“按摩勿释”,那有的时候呢,我们针,摸在皮肤表面上,在精气上摸到皮肤表面上,针在碰到表面上,碰碰就好了,有时候针都不用下去,因为很轻微嘛,不要太过。这样子,你稍微那个针在碰一下的时候,那个病人会悲忘掉了,对不对?那个悲忘掉,他就专心,你要给我扎针,神就回来了,就这意思啊。
他这一段就告诉你,针灸可以,我们可以,中医可以治在病初期,刚开始,他碰到皮肤就知道了,中医的厉害在这里。那如果跟医生说,我稍微有点冷,穿衣服嘛,那么笨,多穿点衣服嘛。那这个,那刚刚讲的是神啊。黄帝说,那气有余和气不足怎么治呢?那我们知道,气讲得就是肺嘛。
484页,岐伯说,肺气如果有余的时候,有多余的气的时候,病人会咳喘,喘咳上气,不足则息利而少气,呼吸很短。这个“血气未并,五藏安定”,这个,就讲气和血,仍是分工合作的,不会并在一起的,五脏安定。皮肤稍微有微病,你的“白气微泄。”所以当肺,气有一点点问题的时候,你可以看到皮肤脸上有一点点苍白,苍白的是颜色而已,初期的病症。
那这一个有余的症状,一个不足的症状。那老师,我怎么分?先生,小姐你放心好了,有余,你一看就知道,那动作更明显,讲话都没有力气了,元气不足,你听他电话,讲话声音很大,有余。你知道吧?马上就听出来了。
中医呢,从头到尾,看起来章篇分得很多,很零乱,实际上我们在用的时候,那个大原则,五行的大原则,待会儿我会讲一些案例,用听,闻诊,望诊,一下就知道了。那如何,如果气有余和不足,如果做补泻呢?我们知道有余我们就要泻嘛,不足就要补,这是针灸的原则嘛,如果有余,我们就泻他的经,泻他的经,不要伤到经,不要让他出血,不要泻其气,就是,这里“无泄其气”,实际上就是我们泄他的气,不要让他出血。
不足,则补其经隧,无出其气。”那肺是气,那我们如果不足的话,我们就不要让他气泻,有余的话,我们让他气泄出来一点点。所以他这里,上面讲的无泄其气,就是意思是进,可以泄他一点气,后面的“无出其气”,才是你不可以他出气,这是。
那如何刺,肺气微,一点点改变呢?岐伯说,按按针的地方,把针拿出来给病人看一下,然后跟病人说,我要扎和深啊,那病人就很紧张,病人必革嘛,很紧张,要反抗,这个时候病人(03:39),对不对?那个精气马上就或了,邪气就跑掉了。那个神就回来了,意思就是说,病在微的时候,很轻微的时候,你一些动作就可以把他治好,好的医生我们方法很多。
好,那血,一个是神,气,现在讲血。血有余和不足的话,症状是什么?岐伯说,一个人血有余的话,则怒,很容易发脾气,怒,当然有时候怒是假的怒,我常常有时候假怒,所以你看我发脾气的时候,有的是假的,有的是假的,我要看看那个人的心性如何,假的怒。
不足则恐。”真的怒的时候,脸都发红了,那是大怒,那个不足则恐惧。那“血气未并,五藏安定”,那如果“孙络水溢,则经有留血。”意思就是,如果我们有血症的时候,有余和不足,都会在经络上面造成淤血的,淤积的有血脉出现。
那“补泻奈何?”我们讲血有余就是肝。“血有余,则泻其盛经出其血。”因为血过嘛,病人容易动怒,动怒的病人呢,放血。那不足,经虚的地方,我们放针,下针在他的脉,气脉里面,留针,让他慢慢恢复。所谓“脉大,疾出其针。”当我们做补泄的时候,不足的时候我们做补泄,我们扎针,比如说肝经,我们下了肝经的曲泉,曲泉是母穴啊,对不对?
下在曲泉,或者是你在太冲,太冲是腧穴,腧穴做元穴,本,就是虚实都治。这个时候,第一个,你可以看到,针孔是红的,第二个你可以摸他的脉,原来脉很小,气一到的时候,脉变得很大,你们如果下针的时候,你可以下针之前摸病人的脉,下针以后再摸病人的脉,脉改变掉了,都可以感觉的很明显,如果仔细去摸,非常的明显。
487页,那如果说,黄帝说,那如果是经脉里面有瘀血怎么办呢?那瘀血,把它放掉就好了嘛,我们那个放血的时候都是放一两滴,挤一两滴就好了,你不要大放,放很多出来,我们里面有脓血的时候,看到脓才会大放,我们用火罐上去吸,硬要把它吸出来,那有的是络上一点点血,你不用火罐,那个放血针刺一点,挤两滴血就够了,让他气血调均,就可以了。
那后面呢,脾脏,如果是人的形有余和不足,一个人太胖,过胖,或者形变了,过瘦,那形体改变了,外形改变了,就是有余。488页,岐伯就下定义了,形有余的人呢,一定会腹胀,肚子大,小腹会涨满,“泾溲不利”,就是小便、大便不会顺畅。
那如果,形不足,四支不用,手脚没有力量,不能够控制,这个时候,因为是病在初嘛,“血气未并”,这个时候呢,五藏是安定的。那肌肉蠕动的现象,我们称为微风。那个这个蠕动就是皮肤跳动啊,皮肤会跳动,或甚至于里面,你会感觉到里面也,皮为什么痒痒的,皮肤里面痒痒的。
那“补泻奈何?”岐伯就下定义了,因为这是形,是属于脾,形有余,我们泻他的阳经,不足,补其阳的络。所以阳的,好,阳经呢,像脾经的表经阳经就是什么?胃经,要补其阳,不足的补他的络,因为,为什么是,因为你是病初发嘛,那阳经和阴经,脾经和胃经,是不是有络,络穴的交穴,络穴的交点,那个中间是络,所以有余的话,我们扎他的阳经就好了,不足的话,我们扎他的络就可以了,络脉。
那如果是刺微病呢?他刚开始有一点点小病,那这个时候呢,我们“取分肉间,无中其经,无伤其络,卫气得复,邪气乃索。”所谓分肉间,比如说我们在胃经跟脾经中间找这个,这个两个肌肉,肉缝中间。那一般来说,我们扎这个四肢上,因为这个是浅病嘛,都在手不过肘,足不过膝,膝盖以下,脾经、胃经的地方。
那如果是,黄帝说,志有余和不足,一个人的志太过,志有的主要的症状,就是“腹胀飧泄”,就是下痢,拉肚子。“不足则厥。”那厥有两种,一种是人会感觉到昏厥过去,一种是手脚冰冷,也叫做厥。那这是微,刚开始微变的时候,应该不是说人会昏迷过去,手脚比较冷。
这个时候呢,病人骨节会有动。骨头呢,骨节中间会有声音产生,有稍微振动,颤动。那如何补泻呢?我们肾经的,我在介绍然谷穴的时候,记不记得?然谷穴,然谷穴是非常好用的地方,有余的时候,我们在然谷穴旁边的络脉上面,看到有青筋冒出来,放血。不足,我们知道这个,就可以补他的复溜穴。肾气稍微不足的时候,我们可以补复溜,复溜是它的母穴,母穴。
那“刺未并”的时候,什么是未并?气和血没有并,气血不并的时候,人的循环都会很好,都没有什么大的问题,那我们这种气血没有混乱的时候,我们脉都是很正常的,这个时候呢,我们,岐伯说,那刺在,气血还没有并,有点小微恙产生的时候,我们在部位浅针,不要扎到,不需要扎到主要的经脉里面去,在络脉上面放一点血啊,好,在分肉之间下针就好了,不需要找到这个主要的经脉上面。
我们在针灸里面讲的,比如说,我们扎腹溜啊,真什么,那个三黄啊,阴陵泉、地机、三阴交,这都是在经脉上面下针,在经脉上面下针,那我们在经脉下针,一定是经脉有问题了。那在经脉上面下针,经脉是直接落到脏腑去的,所以我们知道真的要治脏腑的病的时候,我们必须要在经脉上下针。那你如果在络上面下针,一点用都没有,因为络要经过脉,脉要到脏腑去还要经过一个阶段,一定要治内脏的病我们就在大的主经上面下针。现在是讲微病,刚开始有一点毛病的时候。

第二节 虚实之初、血虚、气虚
那这个491页,中间那边,那黄帝说,好。我知道这个虚实的刚开始,虚和实刚开始的那个病的形态,那这个病从哪里来呢?岐伯就说了,“气血以并”,这个气和血呢,本身是相行,不会相打仗,互相打仗的,气血已并,互相,如果打仗,阴和阳互相,相搏相斗,相格的时候,相格斗的时候,那气会乱于卫,血会逆于经。卫就是表气了,这个“血逆于经”。
这个时候血和气会分离开来,“一实一虚。血并于阴,气并于阳,造成惊狂。这个呢,就是严重的,如果气血并在一起的时候,那如果是气并于阳的时候,血,气并于阳,你只要记得,这个人是,上面是头是,这个脖子里面的气,气应该到这边,上面是血,髓海。
当气并于阳的时候,气怎么往六阳,头上面去冲的时候,病人发生惊狂。那像这种问题,我们马上要把它泄掉。百会放血,气太盛,阳气太盛,涌泉也可以把它倒下来。那血如果并于阳,“气并于阴,乃为炅中”。这个,这一段呢,讲得就是气血如果紊乱的时候,变乱,动乱的时候,产生的一些现象,那血本来就是很热的,再并于阳就更热了,所以为炅中,那血是热。
那“血并于上,气并于下”,造成“心烦惋善怒。”这个,如果是“血并于下,气并于上”,合并在上面,太重盛的时候,乱而喜忘。”那这些东西呢,怎么,我们怎么把它综合在一起,气血,血气,什么东西。
你看后面这边,后面有解释了,492页,血,黄帝说,“血并于阴,气并于阳,如是血气离居,何者为实?何者为虚?”岐伯就下定义了,本身呢,我们人身上的血跟气,他的本性就是喜温,所以我们人身上会温度很高啊,喜温而恶寒,他不喜欢寒,一遇到寒的时候,就泣不能流,造成血不能流,有时候泣也受到影响。
温者,温回来的时候,则气血就会平衡下来。所以说,“气之所并为血虚,血之所并为气虚。”就是气血的平衡就是这样子,如果血太多了,气就少掉了,气太多了,血就少掉了,气血必须在这个均衡的状态之下,均衡的状态之下,那这就是气血的虚实,我们所看到的。
所以呢,这个,我们气血终归一句话,气和血这两个东西,气行,血才跟着行,气血两个是不回头的,一直在循环,一直在循环,不能停的,停积下来,一遇到寒,停下来以后,他就会累积,累积起来,那如果是这个寒伤到气了,所以气呢,伤到气以后,气本身,在这边动,在气脉里面动的时候,就气脉伤到寒以后,气会累积停下来,气一累积这个地方的时候,血就虚掉了。
因为血要等气走,气先走六顺,血才跟着走,那现在气累积在这边的时候,血就不过去了,所以气会并一起,会造成血虚,那血会并在一起会造成气虚,简单讲就是这个意思。
因为气过,只要有个观念,气行和血行,那你血累积在这里,受到寒才会停积下来,血如果受到寒的话,血一停下来,气就不动,气会受到影响,就造成气虚。那我们为什么,老师我们为什么要这样辩症,真的我们辩症的时候,我们知道气和血,我们有些行气的药,入气分的药,有些入血分的药,不太一样,这个是我们来区分它。这些,后面讲伤寒经论都源自这里,那这里是一段一段的,那张仲景把它集合起来,重新整理过。

第三节 虚实定义
493页,这个,黄帝说,“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人体里面最重要的就是气和血嘛,那现在老师你说的这个都是血病为气虚,那气病也是为血虚,对不对?那血并是气虚,气并是血虚,是不是都是虚症,没有实症啊?岐伯对虚实下定义了,“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你看到摸到了,就是实,没有,就是虚。所以“气并则无血”,气并下去血归不去了,血就伤到了。
血并则无气,今血与气相失”,所以造成虚症。那络和孙络,通通是,那个所有的气血呢,都会输到主经里面去了,所以血和气并在一起,才会造成实症。所以说,如果只是一个单纯的气,阻在那边的话,阻在那边就是气,气,瘀积到,会造成血虚,单纯是血受到寒,而凝滞不前,速度减慢下来的话,造成气虚。
那造成实症,是气血那个同时,同时受到阻碍,气和血并,则为实症。所以我们去攻实的时候,我们常常说,老师这个人呢,肿瘤、癌症,我们知道那边是气血并在一起,才是实症。所以我们有行气的药加进去,我们还有活血化淤的药加进去。
那如果是虚症呢,不是气虚就是血虚,那气虚因为血堵在了那边,血虚,那好,是不是血堵在那边,造成气虚,那如果是血虚的话,是因为气不行,所以虚症,只有一样东西堵塞到,实症的话,气血两个东西堵塞到就会造成实症。
这里就告诉诸位了,如果我们要治实症,有者为实,我们要行气的药,还要加些活血化淤的药在里面,才能够,才行,才可以把病之治好。如果血和气,你看“并走于上”,这个时候造成大厥,人就昏迷过去了,“厥则暴死”,气复,如果气能够回头,就会有生的机会,所以说,如果说气血两个并冲到头上,人昏过去了,对不对?
我们在百会上放血,对不对?百会上放血,血就虚掉了,那还有气呢,我们涌泉上,还有那个十宣放血,就是在末梢上放的话,都是让他行气嘛,如果气复返则生,不反则死。好,这里都为虚实在下定义。494页,他说,那实症是何道而来?虚者从何处而产生?虚实的要点,再讲,他希望他讲详细一点。

第四节 手之三部九候
岐伯就说了,所有的阴,阴讲的就是脏,讲的就是血。阳,讲的就是腑,讲的就是气,所有的阴和阳都有他的俞穴,汇集的地方,阳呢,“阳注于阴,阴满之外”,阳呢,注于阴经之从,阳经上面,会注到阴经上面,因为我们有个俞穴,就是俞穴,俞穴就是经俞,能够输到他的气脉的地方。
阳气,如果是老到阴经上面,会造成阴满。“阴阳匀平,以充其形”,所以我们人有形,正常的身形,是因为阴和阳两个同时把身体冲起来,你不能说阴太多了,或者阳,气太多了,或者血太多都不好。
“九候若一,命曰平人。”我们说三部,头上有三部,身上有三部,脚上有三部,这个脉合一的话,叫正常人。那你如果说,九候,我们,老师呢,我们手脉也可以分九候,手上的脉的九候呢,这是侧看,手掌在这边,这个左手一放上来,这边是关,这是寸,这是尺,手上也可以有三部九候。
三部呢,寸关尺是三部,每一部呢,分三个案,你这样子算的时候,从关前到这边,关前到手腕这边是九分,差一点点,没有碰到这个环,后面呢,是一寸,那这个脉是从上面这样邪下来,邪到,侧面看是这样子,所以上面阳脉比较高一点,阴脉比较低一点。
那你按照皮肤上是一部,按照中间是一部,按到骨边是一部,所以一个部分呢,有三部,天人地,三部,那三个部分,是不是九候?这个九候就这样来的。当然了,简单讲,以后大家就知道了,按照皮肤表面上去摸到脉,那个病就在皮嘛,对不对?摸到中间,摸到病的弦脉,摸到里面,病就在脏,这样子看。
有病邪的生,“或生于阴”,有的时候病呢,是从阴出来的,有的时候阳出来的,那一般来说,病出于阳,都是得到风寒,外面的节气,风寒暑湿燥热。如果是生于阴,并从阴部,从阴脏里面出来的时候,大部分都是因为饮食啊,没有节制。居处,居住的地方也没有按照四时的节气走,那还有喜怒无常,情志,喜怒忧思悲恐,都会造成这样子。
所以说我们常常要按照四时,节气变的时候我们要知道保养知道,同时呢,饮食一定要注意,不要脱饱,不要太,不要吃到,当然,很正常了,食物,坏的东西你就不要吃。那,这个情志要保持稳,不要过喜,过忧,过怒,过悲,过恐都不好,所以说,你只要记得,现在就下定义了,阳病,通通来自于外在,风寒暑湿造成的,阴病呢,来自于内在,你自己没有把自己照顾好,保养好。

第五节 风雨伤人、寒湿
那495页,这黄帝说的,“风雨之伤人”,外来的风雨伤人,症状如何呢?岐伯就下定义了,风雨伤人,先在皮肤表面,皮肤表面你如果没有治好,这个病才会进入孙络,孙络,没有治好,再满了以后,就传入络脉,先是孙再是络,再呢,络脉满的时候,就输于大经,传到大经上面,那到了大经上面的时候,我们人身上的血气,因为邪不受,影响到我们血气啊,这个时候,就在我们肌肉里面,这个时候造成,你摸到脉就很坚大了。
“实者外坚充满,不可按之,按之则痛。”这是实症,简单讲,就是我们看到这个人,痛得一直在那边持续的痛,我们知道是实嘛。如果是隐隐作痛,喜按,你按他很舒服,他就是虚痛。黄帝问啊,寒湿伤人的症状是什么?寒湿伤人的时候,中人呢,岐伯说了,“皮肤不收,肌肉坚紧,荣血泣”,血脉会非常的不流畅,“卫气去”,所以病人会看到虚症。
虚症呢,这个气街,阳气不足,你如果手按到它,因为你一按到它的时候,你的阳气会过去啊,病人说很舒服,你手上温暖很舒服,你多按一下,对不对?这就是虚症,看到没有,那如果是实,是阳实,很实,你碰他,你不要碰我,不要碰我,对不对?我们前面讲针灸就讲过,所以喜按为虚,拒按为实,就是从这里来的。
那496页啊,黄帝说,那好了,那阴之生实如何?诸位在《黄帝内经》的时候,前面就介绍过了,阴呢,可满,不可实。实的定义呢,我们刚刚,前面已经介绍过了,是因为气血并,对不对?是不是啊?气和血并在一起,相冲突挤在一起的时候,累积在这边。
那阴呢,本身可满不可实,所以肝脏那边可以积满很多血,但是不可以淤血在里面,就是这意思。阴可满不可实,那黄帝现在就说了,那阴实,到底,阴之生实,怎么,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岐伯就说了,你这个人“喜怒不节”,一下子大喜,一下子大哭,个情绪不稳定,造成了“阴气上逆”,人的胸腔上面,本来是阳,现在阴气冲上来,因为情绪稳定造成,上,冲上来以后,阴在上面,阴本来在下面,肚脐在这边。
我们有横隔来看,肚脐以下,下面本来是阴,上面本来是阳,那可是你这个人情绪很不稳定啊,所以我们常常打坐,打坐,那如果你情绪不稳定的时候,做成阴上来,那阴本来不应该上来,那阴上来,阴上来的话,下面就虚掉了嘛,这个意思。阴上来的话,“上逆则下虚”,下面一虚掉的时候,任何,我们胸腔里面是阳中带阴,下交的阴,是阴中带阳,阴里面一定会带着阳,互相才会生存,那阴一上来以后,只剩阳在下面了,只剩阳在下面,阳气呢,没有阴啊,阳气散掉了,就这个意思。
阳气一散掉以后,这个阴呢,停在上面不动了,阴阳分开来了,阴实的原因。阴呢,本来可以满,甚至还是会循环,不可以实,所以我们情志一定要保持很稳定,心情要很好,不要随便过喜过怒都不好。
497页呢,阴之生虚,阴虚。岐伯说呢,阴虚的来源呢,都跟情绪有关系,你看“喜则气下”,这个人喜,他的气往下走,怒,气往上升嘛,“喜则气下,悲则气消”,悲,过悲的话,伤到肺气,肺气就没有。消则,血脉会空虚掉,那这个时候再吃到寒冷的东西,那本来这个,这个气消了,肺是阳,肺,胸腔,本来胸都是阳,那肺,如果是你是悲太过的时候,阳气消损,阳气消损的时候,阴会进来,阴会进来。
那病人呢,本身又吃寒,行寒饮冷,又不知道保养身体,把身体保热一点,那又吃冷食,冷食,就造成呢,阴虚,寒气太重。造成阴虚,那你说老师,我为什么要知道阴虚啊?阴实啊,什么,很简单嘛,因为我们要知道这个就是,我们有入阴的药,有去实的药,有入阴的药,有补虚的药。
那你知道他是阴虚,我们那个阴的药给他,补他的虚的药,我们知道他是实,我们入阴的药,同时呢,去实的药,混在一起。那老师我为什么要知道寒热?因为我们有的药是去热的,有的药是去寒的。
所以你能够分辨出来的话,你这个处方才不会错嘛。这是,阴虚的来源,所以都跟情志很有关系,所以虚的话,大部分都是寒气很重,里面,身体里面寒气很重,所以虚症都是阳气四散,基本上就是里寒,身体里面有寒。

第六节 阴之生实、实之生阴
那497页,黄帝说呢,经书上说,“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你阳虚,阳本来是在皮肤表面的,现在阳气如果虚掉了,就会产生,里面呢,这个身体外感觉到冷。所以我们人有点阳气在表面上的时候,不容易怕冷的时候,但现在阳一虚掉了,阳气没有了,里面阴很盛,外面,你感觉到身体外面很冷,里面会感觉到,喜欢多穿件衣服,所以阳虚。
那阴虚的人呢,体内会生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我们为什么要知道阳虚外寒,阴虚内热。因为,你如果知道阳虚的时候,我们就知道补阳的虚,我们这个药是补阳的,是补阴的药,那表寒就会去掉。
那病人说,我这个身体,我身体很冷,那你是感觉皮表冷,还是身体里面冷?病人会告诉你啊,我真的皮表冷,皮表冷,我们知道,阳虚了,从这个症状我们就可以了解。好,那如果说这个人是阴虚内热,阴虚的时候,里面,身体里很热啊,那你说,老师,我为什么要知道他是阴虚发内热?
因为我们有入阴的药,有补虚的药,内热就会去掉,这个跟我们使用药物很有相关。当然呢,我们后面还会再解释一下。阳盛则外盛,阴盛则内寒,这是很简单。阴阳要平衡的,阴本身是寒,阳本身是热嘛,那阳盛当然是热啊,阴盛当然是里面生寒。
那为什么,老师我为什么要知道里寒呢?因为我们有这药能够去里寒的,有的人是表寒,我们这个药去表寒,这个不一样。老师,老师去寒,不行,我们去寒有两种,一种里寒,一种表寒,药就不能乱用。 

第七节 阳虚与阴虚;寒栗、内热症
498页,那黄帝说,你这个讲了半天,阴虚内热,阳虚外寒啊,这个我不懂,你再解释一下。岐伯就说了,“阳受气于上焦”,我刚才一再跟你讲,胸腔里面呢,基本上,常人呢,是阳,“受气于上焦”,因为胸腔是阳,所以能够温皮肤分肉里面的,间隙啊,这个部分都是阳在,阳在保护着。
现在寒气在外,寒气在外的话,影响到上焦,外面太冷了,环境太冷了,“上焦不通”,上焦不通的话,寒气留在外面,那我们没有办法去,这个阳气没有办法去固外,会造成病人发寒发冷,病人会感觉到冷。所以说阳虚生外寒,阳气不能到皮肤表面上来,阳虚了。
那黄帝就,“阴虚生内热”这怎么来的呢?阴虚的人呢,生内热。岐伯就下定义了,“有所劳倦”,就是你,劳力的工作做了很多,做劳力的工作,除了,比如说你搬家,搬家工人会做一些工人的工作,或者是工人的工作,劳力付出就很多,这就是阳虚,当然你行房很多,也是,也会这个阴虚。
所以会造成,有所劳倦呢,会造成形气,都会衰少,因为里虚了嘛。当你“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这个时候,胃气,只有我们胃气是热,因为你其他津液都耗散掉,因劳耗掉很多,那只剩下胃气是热的,这个时候热气呢,一直在熏,胃本身呢,非常的热,我们这里讲的胃呢,除了指胃以外,也泛指小肠。这个小肠里面的火呢,跟心脏里面的火是相通的,心,要遗热于小肠。那小肠,那你本身你因劳,劳的话,你耗掉很多津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