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育是一场修行,“接纳”才是孩子成长的推手

 四地闲夫 2020-09-26

卡夫卡在《致父亲》中写道说,“我是你教育的产物,你是我衡量万物的尺度。”

《致父亲》是一封长达三万字的信,他通过描述他与父亲的关系,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一个暴君式的家长形象,控诉了专制家长对孩子的摧残。

养育是一场修行,“接纳”才是孩子成长的推手

卡夫卡

卡夫卡一生因此也生活在孤独和恐惧中。

而像卡夫卡父亲这样的家长,在中国是司空见惯了。父母总是对孩子期望过高、管制过严。由此而引发的事端更是不计其数。

前阵子新闻中报道的14岁的初中生,被妈妈打了两巴掌,跳楼身亡。

养育是一场修行,“接纳”才是孩子成长的推手

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孩子近在咫尺,我们却“看不见”他,“看不见”他的需求、情绪。

养育是一场修行,孩子的一生会带着父母的印记。

今天要给大家推荐一本书《给孩子恰到好处的爱》,这本书可以让我们学会做不焦虑的父母,允许孩子犯错,看见孩子的情绪。

更能让我们了解养育就是一个状况频发、不确定性很强的过程。

这本书的作者是丽莎·舒格曼。她有着十几年的儿童教育经验,她也是专栏《这才是真相》的作家。著有畅销书《波士顿环球报》。

在这本书中,作者介绍了养育5-8岁孩子的心法,书中罗列了养育过程中的18个误区。

每一个小部分作者都结合了一些切实的案例,或者是自己孩子的亲身经历,来警醒读者,家庭教育的目的不是养育出完美的孩子,而是培养出独立、抗压力强的孩子。

养育是一场修行,“接纳”才是孩子成长的推手

01

“接纳”才是孩子成长的推手‍

作者舒格曼说,“当您接受了孩子‘生而不同’理念,真正认同孩子的发展遵循其独特的生理时钟,您就在家庭教育方面领先于其他家长了。

鼓励孩子认清自我、接纳真实的自己是家长信任孩子、支持孩子的表现。孩子一旦感受到父母的支持,就会发挥出无限的潜力。”

不幸的是,很多孩子没有被如此对待过。

有一天晚上,卡夫卡因为口渴,想要喝水,可能也是想要激怒父亲。父亲就把他抱到外面的阳台上,关上门。

养育是一场修行,“接纳”才是孩子成长的推手

卡夫卡父亲

时隔多年,卡夫卡回想起此刻,都如鲠在喉。

这样的事情好像发生得再常见不过了。

长期被这样对待的孩子,他们时常会感觉到自己不被爱,不被接受,自己的需求不被“看见”和认可。

他们会一味压抑自己的需求,来满足别人,从而使得自尊心、自信心受到损害。

更严重的是,他们的自我认知会在无形之中被瓦解,渐渐活成一个“空心人”。这些负面影响会波及到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因此,接纳孩子的情绪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其实,有时孩子不是要故意对着干,而是因为他太小,他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有不当之处。

而此时,我们往往会觉得,孩子就是故意气我们。

其实不是,当我们了解到孩子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或许更能够接纳孩子的不良行为。

《给孩子恰到好处的爱》的作者,舒格曼的女儿莉比,也患有双重人格障碍。

双重人格障碍在她女儿身上的表现是,上一秒还开开心心的,下一秒就嚎啕大哭。经历了整整十年,她才变得平易近人。

但是作者对待女儿,是以一种“等花开”心态。

孩子,就像是花朵。多点时间,多点耐心,让她慢慢绽放吧!

02

生活已经很残酷了,不要再做孩子的“直升机”父母了‍‍

很多父母跳不出“直升机父母”这个坑,整天盘旋在孩子身边,恨不得把所有的时间、精力、金钱都投注给孩子。

那个被妈妈扇了两个耳光,跳楼身亡的初中生之所以去跳楼,绝对不仅仅是因为那两个耳光,而是因为他已经彻底失望了,对自己的人生失去了掌控感。

在《给孩子恰到好处的爱》这本书中,作者列举了18个养育误区。

例如“成绩至上”

“孩子离了父母不行”

“如果惩罚孩子,他会恨我”

“想让孩子保持竞争力就应该多报兴趣班”

“孩子的性格和心态是天生注定的”

···

你以为孩子要以学习为重,他离了父母不行,于是你事事包办,把他学习成长的机会,全部用了。

该发展的能力没有发展,于是等他长大了,你骂他,怎么这个都不会,怎么这么蠢!

这其实是对孩子的不信任,也剥夺了孩子的价值感。

每个人的一生都在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所谓归属感就是,确认自己的重要性。而价值感就是确认自己有价值。

养育是一场修行,“接纳”才是孩子成长的推手

孩子考了98分,你质疑,“你怎么搞的,怎么只考98分,还有两分丢在哪里?”眼里只有那被扣掉的两分,却看不到他为98分所付出的努力。

为了让孩子变得更加优秀,给他报五六个兴趣班,几乎把孩子所有的时间都压榨了。孩子学得不怎么样,你说,“你看爸爸妈妈这么辛苦赚钱,都是为了你啊!你还不好好学。”

而这些行为和言语会给孩子造成无形的压力。

研究表明,长期的慢性压力,会导致较高的皮质醇水平,会弱化海马体里的细胞,甚至会杀死它们。而海马体是产生创造力和储存记忆的地方。

这些“误区”看似是为了培养出完美、优秀的孩子,实则有可能给孩子造成长期慢性压力,导致记忆力和创造力的衰退,成绩提不上去.

受到父母的责备之后,孩子压力更大,从而进入一个“恶性循环”。

有时候,因为我们过于追求“完美”,希望事事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却在无意间剥夺了孩子成长的需求。

成长和犯错的过程,需要孩子自己去经历,如果一味的包办或纵容,他们就失去了探索世界的能力,也失去对生活、学习的掌控感。

03

育儿先育己,接纳自己才能真正接纳孩子‍

最近女儿有点情绪上的问题,而我被diss了。

“你就应该好好陪孩子,不要花这么多时间在阅读、写作、运营自媒体上了。”

但是,当我跟女儿说,“妈妈只有有能力爱自己,才有余力爱你。你觉得妈妈应该怎样爱自己?”

她回答,“妈妈你爱自己就应该把时间多分给自己一点。”

她的回答令我很震惊,也很欣慰。因为我的想法在一个四岁小孩这里得到了理解。与孩子之间心意相通是一件特别棒的事。她理解我的难处,我理解她成长的不易。

一次看到“双腿已经流浪到外星”的廖智的视频,我不禁泪目。2008年汶川地震,她被困在废墟中,等了30个小时,终于被父亲发现了,后来被救出来。也是因为这次地震,她失去了双腿。

养育是一场修行,“接纳”才是孩子成长的推手

廖智

有一次,她带着假肢,走在路上,碰到一群孩子,她听到孩子在后面发出各种奇怪的声音。

有一个胆子比较大的孩子,跑到她跟前,对她说,“阿姨,你是机器人吗?”

廖智一边模拟机器人的动作,一边用机器人的口吻顺着孩子的话说,“你好,我是长江1号,我可以跟你握手吗?”

这个小男孩瞬间手舞足蹈惊呼,哇!我看到机器人了!而周围的大人,都对着这个男孩作出“嘘”的手势,“不要这样讲,要有礼貌。”

一个内心充满爱的人,才会如此坦然面对自己的伤痛,才会如此去呵护一个陌生孩子的好奇心。

即便是她已经失去双腿了,她依旧将家庭、事业经营得如此之好。

她从心底里接纳自己,接纳自己已经失去双腿的事实,只有真正接纳自己的人,才能笑得那么肆意,活得如此坦然。

只有真正接纳自己,才会爱自己,也才能有余力爱孩子。

特斯拉CEO埃隆的母亲,梅耶·马斯克说,“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让孩子看到你在成为更好的自己,除此之外,都不重要。”

当我们允许孩子做一个平凡人,接纳孩子的缺点,在此基础上,帮助他慢慢进步,才有可能收获。

养育是一场修行,“接纳”才是孩子成长的推手

结语

那么《给孩子恰到好处的爱》这本书它是围绕孩子身上出现的各种问题,为核心点展开讨论的,读完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触是,我们的父母们都太焦虑了。

其实孩子的行为不良、成绩一般、沟通障碍等等一些问题,它们出现在生活中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圣严法师写过十二字真言,“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

这其中最难的就是接受它。但也只有真正接纳孩子的“不完美”,我们才能放下焦虑、耐心引导,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成为孩子成长的推手!

-END-

关注我,与你一起分享好书,感悟人生,看世间百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