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代人的归园田居。

 dy_xhui 2020-09-26

▲點擊綠色音頻聆聽音乐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陶渊明的这首《归园田居》,千百年来影响了世世代代中国人的精神追求。

对于文明程度超前的当代人来说,这种向往也与我们的文明程度呈正比,当代人对归园田居的生活需求,如今也达到了一种空前高涨的状态。

这种状态从李子柒的自媒体视频中就可以端详出来。以呈现田园牧歌生活为主的李子柒,如今是中国最火的网红之一。

她的田园牧歌之火不仅在国内燃爆,更是燃到了国外。

有人曾统计,截至2019年12月11日,李子柒在国内社交媒体粉丝2100万,在国内短视频平台粉丝3000万,在国外视频平台粉丝746万。

单条视频点击量最高达4000万次,每条视频几乎都超过500万次。根据估算,李子柒的品牌价值已经达到了5亿元。

先且不论李子柒的视频是否真实,就这些惊人的数据本身而言,也着实能够表明现代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烈追捧。

深处在都市中的每一个人,也都希望像李子柒一样,能够从喧嚣的尘世中抽身而离,行走在沉静悠扬的岁月里。

有一方自己的院落、两亩耕种的土地,在山林乡居间享受人与自然的宁静合一。

但是,李子柒的视频中所打造出来的这种纯粹的田园式生活,对于生活在现代的都市人来说,其实只是一场精神的幻药。

多少人渴望获得这种生活,但是却又无法忍受耕种的辛苦、乡村的不便、孤独的侵袭、焦虑的不安。

对于被城市的快节奏和便利性喂养惯了的当代都市人来说,他们所追求的“精致的”田园生活,是否能够实现?

而在城市和田园之间,又是否有一种平衡的生活方式,能够适合现代人的归园田居?


 当代人的归园田居是什么

今天的社会,是一个高度工业化的社会,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虽然经济与科技都处于一个较高的层面上,但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却降到了一个最低的层面。

我们需要的水、食物、空气、环境都处于一个对身体健康有害的层面。

在这种基本生存都被威胁的情况下,人们开始真正反思,生活需要的到底是什么?

与此同时,人们开始把目光转向逐渐消退的农业文明。尤其是中国人,受文化基因影响,我们的骨子里本来就沉浸着与自然万物合而为一的思想。

在这种社会矛盾的冲击下,人们对于田园生活越来越追寻。

但仔细想一想,当我们在谈论田园时,我们谈论的到底是什么?

归园田居,对于当代人来说,其实早已不再是像陶渊明一样,或是像过去专业务农的人一样,纯粹地隐居或是纯粹地以靠种地为生。

我们之所以需要田园,其实需要的是一种与城市生活对比下,平衡而安心的生活。

吃健康有机的蔬果、呼吸新鲜的空气、在自然中放松心灵、有时间与自我对话......

当代人所需求的田园生活,更多的是一种物质与精神兼具的,更高品质的生活方式。

 半农X的生活概念

但是这种物质与精神兼具,更高品质的生活方式该如何实现,它的路径又是什么?

这些也成为了许多致力于过上平衡的田园生活的人所要解决的问题。

日本就有这样一个人,他叫盐见直纪。他为当代人的归园田居提供了一种生活概念,这个概念叫做“半农半X”。

他还为此而写了一本书《半农半X的生活》,里面清晰的解释了这种生活方式以及用一些具体作出实践的人的例子来加以解说。

所谓“半农半X”,就是一方面亲手栽种稻米、蔬菜等农作物,以获取安全的粮食;

另一方面从事能够发挥天赋特长的工作,换得固定的收入,并且建立个人和社会的连结。

这个X代表无限可能,既可以是作家、画家、设计师,也可以是摄影师、烘焙师、手工艺人。

盐见直纪认为,现今社会面临着环境(各种污染、温室效应)、食物(安全性、食粮自给率)、心灵(人生意义的丧失、物质享乐主义)、教育(科学、感性、生存力)、医疗设施与社会福利(社会文明病、高龄社会的看护)。

以及社会不安定(经济萎缩、失业)等种种问题,而半农半X的生活,是在这样的时代中,最理想的生存方式。

他还把“半农半X”看作继“退休归农”、“兼职农夫”之后又一新型的生活方式,以符合生态的农村生活为基础,充分发挥个人才能。

其中,“农”是不变、共同的,“X”则是可变的,有差异的,人们根据不同天赋与才能选择职业。

可以形成如“半农半著”、“半农半绘”、“半农半烘培”、“半农半商”等丰富多彩的个体生命状态。

最初,在创造这种生活概念之前,盐见直纪是受一对从法国回到日本乡村绫部的画家夫妇所影响。

很早以前,这对夫妇就一边从事农耕和饲养羊只,一边积极创作。

他们将住宅改建成画室兼画廊的艺术空间。每年收耕之后,便会在自家筹办个展,以及忙着参与“全国巡回展”的各种活动;

到了积雪的冬季,则埋头于创作中,或是在家中举办古典音乐和竹笛的演奏会。

他们也会利用“稻米减产政策”所空下的田地,栽种蓼蓝来染布,也会以黑谷和纸为素材,印制版画。

他们的生活方式给了盐见直纪以灵感,他认为现代人在过“归园田居”的生活时,并不需要成为一个专业的农夫。

可以只用一半的时间,以自己认同的耕种方式,栽种自家粮食,满足自家的所需即可,而另一半时间仍可以从事为社会贡献价值的有薪工作。

由此,盐见直纪创造出了半农半X的生活提案。

如今,半农半X的生活方式已在全球各地风行。许多国家都形成了社区形态的乡村部落。

一群有思想有实践能力的人聚集在一起,打造乡村社区的自给自足式生活。一方面在乡村社区农耕,一方面借助自己的才能实现自我的社会价值。

但这种生活形态,与“周末农耕”和“退休农耕”相比,更有难度,也更加自在。都市人要践行“半农半X”,一定要先找到自己的X。

X的要求是,它既是可以谋生的技能,也是自己的热情所在。只有找到了属于自己的X,这种半农半X的生活才能够长久的持续下去。

想起了周星驰《喜剧之王》中的电影台词,在这里可以戏谑的换成:半农对半X说:“你养我啊?”半X大声回答道:“我养你啊。”

 我们为什么需要农耕

农耕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我们为什么需要自己去耕种?

记得小时候,经常跟着爷爷奶奶下地,每次看着弯腰在田地里耕种了一日的爷爷奶奶,都会为他们如此的辛酸劳累而感到心疼。

后来,全家搬到了城市里,爷爷奶奶再不用下地,蔬菜水果出了门口就可以买到,什么都是便利的。

可是发现爷爷奶奶,却渐渐不快乐了。他们时常会因为超市里买到的蔬菜水果没有味道而沮丧,身子骨也因为没有农耕的锻炼而日渐瘦弱。

爷爷常念叨,真想再回去种地,人一旦离开了土地,就会变得没有生气了。

长大后,越来越理解了爷爷所说的话。人一旦离开了土地,便失去了生机。

曾经,《生态心理学》杂志曾发表过一项研究。在对比了84位菜园主和81位非菜园主后发现:种菜的人对自己身体的欣赏水平程度,总体提升了18.3%。

而且参与者种地的时间越长,对身体积极正面的感受就越强。

广阔的土地,可以很轻易的让人感知到生命的循环,也可以很轻易的培养起人对自然的感恩之心。

以前看爷爷他们种豆,一定是一次播种三粒,爷爷说:一粒给空中的小鸟,一粒给地上的虫儿,一粒给自己,这是农夫们的规矩。

在土地里耕种的人,总是能够怀着感恩的心来采收农作物,他们会更懂得食物的珍贵。

盐见直纪的书中有一段话说的很好:“农业是与生命相连的工作。能够自行生产赖以为生的食物,会给人一种无以言喻的充实感。

自己生存的责任由自己来承担,从中所学到的事情,比想象中的还要多更多。

农业也代表了自然与感受能力,了解培育生命的感觉,观察生命的循环,见动植物和昆虫的枯萎、死亡所呈现的生死两界,感受事物带来的感动。

换句话说,受自然之美而感动,是人类最珍贵的感觉,也是感性的源泉。”

所以农耕,对当代人而言,其实不是一种必备的谋生技能,也不是一种获得物质生活基本保障的必需,更多的是一种精神连接。

都市人需要不时的农耕,来获取与自然和土地的连接;需要不时的农耕,来培养感恩和感知之心;

需要不时的农耕,来感受劳作和丰收的喜悦;也需要不时的农耕,来获得精神的充实以及灵感的激发......

佛教王国不丹有一句话流传:未来的世界,不单以物质富裕为准轴,势必会以提升生活品质与文化素养为理想目标。

如今,这个世界,已经悄然而至。市场上几乎所有好的商业模式,都是对人类的生活状态进行设计与更改。

也都是一个以人为本,让人从说NO到说YES的过程。

陈剑平院士曾说:发展中国家的标志,是大量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已发展”国家的标志,则是城市人回归农村。

最典型的代表,就是英国。在这个国家,每个人的终极理想,都是置一所乡间的宅子,周末穿着筒靴在花园里修剪玫瑰。

这个终极理想,今日也成了每个中国人的终极理想。回归乡村是必然。

但是我们回归的一定是有审美、有文化、有精神的乡村田园。那将是一种城市生活与田园生活相平衡的模式。

中国建筑大亨宋卫平是最早看到这种趋势,也是最早给出解决方案的人。他建筑的乡村小镇,让我们看到了当代人归园田居的生活范本。

他不只在山清水秀之处建设了精致的别墅,别墅内有书吧、泳池、会议室、茶室、花房等。

也在别墅周围设计了供人耕种的稻田、菜地、果园,让居住的人可以享受自给自足式的农耕生活。

真正是做到了城市生活与田园生活的最优平衡。用住在那里的人的话来说,视觉、听觉和嗅觉都无比生动。

每个人都可以感受到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早已具备今生所需要的一切,只是我们不自知而已。

我们盲目地向前奔跑,却忘记了其实一切都很简单,它就在你的脚下等待你去发现。只要我们能活用“既有的一切”,便能创造出一种理想的生活。

相信有一日,每个人终究都能过上一种不再被时间和金钱逼迫,回归到人类本质的简单而喜悦的人生。

来源 | 誰最中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