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走丨洛带古镇

 昵称45109175 2020-09-27

洛带古镇位于成都市龙泉镇北10公里处,坐落在龙泉山脉中段的二峨山麓。

传说,洛带镇建于三国蜀汉时期,蜀汉后主刘禅的玉带落入镇旁的八角井而得名“落带”,因“落”“洛”同音,后人取镇名为洛带。

洛带镇素有“东山重镇”之称,最为吸引人的地方,古朴幽雅的环境和地方特色的小吃。在这里生活的客家人,依旧血脉相连,十分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各具特色的客家民居,淳朴浓郁的客家风情,充分显示了古朴独特的民俗民风。

洛带镇俗名甑子场,这里依山傍水,古街老树,历史悠久。这里背靠龙泉山脉,面临成都平原。


初到洛带古镇,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正面是一座古代建筑的石拱门,斑驳的墙体遗留着风雨岁月侵蚀的创痕,正门的上方刻写着“甑子场”三个大字。这座古建筑具有历史感的顶部,以屋脊和屋檐的独特造型设计为点缀 ,使整幢古建筑有一种沧桑的美感。

石拱门的右侧立着一块石碑,碑面记录着洛带古镇的历史。左侧栽植着一片片的绿篱,颇有点古代园林的味道,给人一种心旷神怡、赏心悦目的感觉。

甑子场是许多游客来洛带古镇必经过的地方。
走进洛带古镇, 眼前各式各样的商铺鳞次栉比,让人感觉唯一的缺憾就是商业气息太浓了,总觉得少了一点历史的韵味和沧桑。

大大小小的临街商铺五花八门,在通俗易懂的的招牌下,摆放着令人眼花缭乱的商品,令人垂涎的特色美食。突然,街上一群穿着汉服的少女如展翅的蝴蝶,穿梭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远远就有一股花香的味道扑面而来,为古镇的街巷增添了一道艳丽的风景。


洛带镇,名字的由来传说很多。

四百多年前,一群客家人随着“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潮从沿海地区迁移到了成都市东郊的洛带镇。从此之后,洛带镇逐渐发展成为我国西部客家人最为集中的小镇,被称之为“西部客家第一镇”。

客家人勤劳勇敢、正直良善的性格在渺无人烟,杂草丛生的土地上垦荒务农,世代创业。经过数百年的繁衍生息,形成了独特的客家风俗和客家文化,使得洛带镇至今保留着客家人的乡音、乡情、乡韵,乡土、乡俗 、乡貌。

洛带镇分为新街和老街。新街是近一、二十年新建的街道、商店、餐馆、住宅等;老街长约1200米左右,东高西低,地面由一块块石板材铺就而成,形如玉带镶嵌在古镇之间。街道两旁商铺相连,各种美食罗立店前,旗幡随风招展,叫卖声不绝于耳,街巷变幻的空间,形成多元素古风唯美的意境。


驻足观赏,浮想联翩。那一条被岁月的车轮碾压凹凸不平的路面,早已被南来北往的客商和旅人踩得光滑而又坚硬,见证了凄风苦雨的春秋和历史沧桑的烙印,也记载着历代风云的变迁和地域社会的发展。
洛带镇拥有许多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核心部分呈“一街七巷子”(老街、北巷子、凤仪巷、槐树巷、江西会馆巷、柴市巷、马槽堰巷和糠市巷);“五馆一园一寺”(广东会馆、江西会馆、湖广会馆、川北会馆等)、客家民居、客家博物馆、客家公园、燃灯古寺等古建筑格局。

“一街七巷子”“五馆一园一寺”形成了整个洛带镇的旅游观光的完美画面,融合了移民、会馆等元素的客家文化是洛带文化的主流,客家人、客家话、客家建筑、客家风俗构筑了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


这是客家先民长达千年迁徙智慧的结晶,是客家围楼建筑特点的演变、发展和传承,这在全国所有客家古镇中是绝无仅有、独一无二的。

洛带会馆是一部浓缩了的客家移民史,反映出移民时期同族群之间,既相互包容又相互独立的心态,也同时反映出不同族群的建筑传统与风貌。

会馆整体建筑风格属于典型明清建筑风格,各殿内圆木撑弓镂雕戏剧场面,明间阑额彩绘,卷棚天花中棚和屋脊等,均雕刻了各式龙凤花鸟戏剧人物,造型逼真,精工细雕,十分考究,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现如今,洛带镇保留下来的移民会馆尚有广东会馆、江西会馆、湖广会馆以及由异地搬迁而来的川北会馆。由陕西移民和山西移民合建的秦晋宫已是荡然无存。

当徘徊在这些会馆遗址的面前,依稀可以看见客家人来去匆忙杂沓而来的脚步,他们在自己的族群所拥有的会馆中,悠然自得地品味一番茶的韵味,如痴如醉又如闲的看戏,深思吟味或者低声细语述说着移民生活的忧虑、苦闷、辛劳、欢乐,寻求一种精神的契合、文化认同和原乡情感的归依。

前面有一方偌大的池塘,池塘上有一座小桥。右侧树木茂盛,花香宜人,神清气爽;左侧一泓池水微波涟漪,偶见几尾草鱼清闲游弋。池塘水平如镜,蓝天云影在这面镜子中晃漾摇动,唯有一座楼阁在水中的“倒影”清晰可见。



五凤楼又名凤仪阁,高23.8米。据说,阁内由1500只凤凰图案组成,千姿百态栩栩如生,色彩纷呈造型华丽。

传说,三国时期,洛带为蜀汉的后花园,刘禅经常来此游玩,其母甘夫人也时常陪伴,于是朝廷专门在此修建了凤仪馆、凤仪阁,备皇后一行小憩。现洛带老街“一街七巷子”中的凤仪巷即因此得名,并保留至今。

饶有兴致走进五凤楼,室内多数房屋窗门紧扣,二楼、三楼且又处于封闭状态。遗憾的是,只许来来往往的游人,在一楼厅堂观赏空间的布局和陈列的展示。

随人前行,便是极具地域色彩的建筑——土楼。


洛带土楼是洛带镇众多文化人文景观之一,又称洛带客家博物馆。

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的时候,涌进来大量客家人在成都洛带安家立业,长久居住。土楼,便是以福建客家人的居住习惯为原型打造的以展现客家人生活状态的一个博物馆。 

土楼8000多平方米,直径52米,地上四层,外墙以黄泥塑成,内里用木制结构。土楼以客家博物馆为核心,内设有多个主题博物馆,包括非遗文化展览中心,四川古陶瓷、宗教绘画主题博览馆,现代工艺精品陈列馆等。建筑风格与内饰结构,高雅、气派、简洁、大方。外看,气势恢宏,又土色土香,非常具有地域色彩的民居建筑。



洛带土楼是客家先民长达千年迁徙智慧的结晶,平时只能在福建广东一带才能见到,而在洛带古镇也保存着一座客家土楼博物馆,建筑的柱梁屋脊等部位均雕刻有龙凤花鸟等图案,造型逼真,精美绝伦,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客家文化是洛带的独特印记,是洛带古镇的灵魂与根基,为洛带经济发展起着牵引带动、核心支撑作用。洛带镇先后获“全国重点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最佳人气名城古镇”“国家级生态乡镇”“国家级特色小镇”“成都非遗特色小镇”等称号。


近年来,洛带古镇正以“天下客家第一镇”的形象,随着大众旅游的普及和旅游层次的不断提高,受到海内外客家人和越来越多游客的关注和喜爱。

在本公众号发布的作品,同时会在腾讯内容开放平台【企鹅号】、【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敬请作者前往关注并收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