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格律诗写作之章法、格律诗写作之虚实、律诗写作的要求

 虹72 2020-09-27

转:登书山的博客

【诗词微塾】格律诗写作之章法

诗摘词选

说到章法,无非就是起承转合。不错,这就是作诗的基本结构,同时其它文学体裁也类似。什么倒叙、插叙等只是多种变化而已,起承转合还是根本。

那么怎么入手呢?追本溯源,还是要看你作诗时是内发还是外发。内发,是由内而外,你本身的心情是悲伤、愉悦等,然后通过寻找景物,制造意境来把你的心情表达出来,有时甚至可以是幻想的景致和意境,总之是为了契合,或者达到你想表达的志向或情感。外发,是你看到了什么,或者遇到什么,然后有所感悟,或者引起了你什么,你本无那种意境,是外界触发了你,让你有所思而为文。

那么,了解外发和内发有什么用呢?这里主要是为了给作品定基调,或者是对脉络上的考虑,基调定好更好下手,脉络通则诗意便通了。内发以我之情感付在万象之内,包括用景、用事等皆带着我的色彩,都要为我的情感抒发服务。外发以遇到的景、事等为基础,然后发表自己的观点、情绪等。一个主观色彩浓,一个客观色彩浓。

有了大概的基调和初步的脉络,那么重要的一点就要来了,那就是要先搭骨架。如盖楼一样,图纸有了,地基有了,那么就要立框架了,然后才要砌砖粉刷。框架也就是结构,是我们探讨的重点。有句无篇也许不能成诗,但有篇即使无句也是诗,至少能成文。

起,有景起,如“清江一曲抱村流”;有事起,如“三年谪宦此栖迟”;有情起,如“花近高楼伤客心”;有问起,如“人生何处不离群?”等等。最为普通的当然是景起,或者事起,这是根据每个人的习惯喜好,以及特定情形来决定的,并没有什么标准可言。但是也不能随便乱来,什么凤头猪肚豹尾的废话就不多说了,主要还是从实际来探讨。以景起最好是眼前景,更容易描绘的生动;以事起最好是亲历之事,会更加的深切;造景、构事不是不可以,而是不容易贴切。大家会抱着虚拟的心理去读小说,但读诗会抱着真实的心理,所以即使是虚构的景或事也是为了真,起码要让人感觉合乎逻辑,最少要情感上的逻辑。可以不讲理,但要讲情。

起如同打井,要选好位置,瓦砾、沙漠等地不好打出水,所以要选择好资源。比如写景,你起码得想到与之配合的景致,想到远近、上下、里外、动静、大小等,必须要有个层次,因为要多方位的描写,绝对不能只描写一点。写事也一样,不要把话说绝了,得留有余地,否则下面的承还怎么承?赋、比、兴等手法都可以用,关键是活,打个活眼。

第二句和第一句什么关系呢?简单也简单,是互为补充的关系,中间不是隔着一个逗号嘛,就是一句话没说完接着说呗。可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首先说开合,万里之外和咫尺之内能够相辅相成,方才是本领。再则是虚实,虚实不仅说中两联,第一二句,第一二联同样实用,总要有虚实才好化万象,不再多说。最后的作用是要引起下文,这是它存在根本价值。例如“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之句,不光是交代什么时间、地点什么,因为上句之清流,自然过渡到了事事幽,而下面的描写则围绕着事事幽而写,那可以说是诗眼、主题,也是基调的具体体现。写事起的同样如此,如“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唯留楚客悲。”之句,这里的楚客悲便是用意,前后都是为了体现它。还有很多一二句之间的变化,颠倒次序等这里不想列举了,总之你细品会发现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再说颔联,简单说就是承接首联的意思说,让它变得更加饱满,大都是铺叙的手法。但你要从不同的角度来说,连而不黏。例如首联大处着笔,颔联便可小处写;粗细、虚实等手法不一而论。重要的原则是要意脉相连,即使景或事也要关联。如“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来自去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颔联的写景不会跳脱出江村的范围,意脉就是具体体现事事幽。还有一种常见的是叙事承接,如“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到门不敢题凡鸟,看竹何须问主人。”这个当然是接着访说起,所以意脉也是通的。

转,通常来说颈联在律诗最为重要,如同酒过三巡,客套、拉感情、造氛围都差不多了,该办事了。一般情况这一联便是作者的用意所在,如果弄不好诗便坏了。既然是转,自然就不能跟上两联一个写法,但不能脱节,中间的分寸不好把握。上篇说的虚实作用很大,悟透便不难,重要的是意脉不能断,更要另辟蹊径的表达,上面写景这里便轮到用事了,反之亦然。如“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颈联恩薄、无情自然是作者想表达的东西,而且没有脱离首联的楚客悲,是意脉相连的,但与颔联用景致渲染氛围不同,这里是摆事实、讲道理,手法上明显不同。所以转其实是明转暗连,通俗一点就像一个案件,人证、物质、动机等要互相应证,才能定案。

结,如果前三联作得好,尾联相对容易,简单说就是总结一下嘛,水到渠成之事。但要出彩还是要动心思,通常用流水式的比较好,显得不那么死板。也就是说一个意思分两句话说,第七句的作扣比较重要,即要结上面所述,又要留有余地,最后一句才能显出味道来。事结、情结、景结等俱可,有绕回到主题抒发感慨,有拓开意境留有遐想等,这里不再具体阐述。

章法可以说是千变万化,自然不止我说的这些,但既说是法便有规律可循。首先要保证有一条意脉贯连,再则虚实结合,运用起承转合的基本框架,那么作出来的作品应该不会太差。如果深入其内,打破樊笼,也许更可以写出佳作来,所以不能生搬硬套,烂熟于心,作诗时自然而发,必然事半功倍。

格律诗写作之虚实

网络 醉月诗苑

单从技法的层面来看,无疑虚实在律诗中最为重要。一首诗如果很虚,则如空中楼阁,是空洞的伪诗;如果太实则缺乏了蕴籍,如同有韵之散文,不算好诗。虚是皮肉衣裳,实是骨象灵魂,只有虚实调和才能作出比较好的作品。悟透虚实,作律诗则一半功成。

那么,虚实具体是指什么呢?从字面外在的形式上讲,你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所实在感受到的东西为实;而你通过联想、譬喻、情感、意志等为虚。但是,这样理解显然是浅薄的,因为我们为什么要作诗?无非是抒情言志嘛,所以你想表达的东西才是实,而那些视觉、听觉、触觉只是你运用的工具,都是为你想表达的东西所服务,所以它们才是真正的虚。

所以,虚实是互相转换、互相调和的法度。借用易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四,四生八,八生万物。”的道理,虚实则可以生万象。

具体到七律中,悟透的人觉得很简单,会形成一种很自然的手法,创作中可以信手拈来,但也会有一头雾水的人。因为这也许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事情,不过我们不妨耐着性子来分析一下。主要探讨一下中两联,因为全篇便涉及到了章法,我们后面再探讨。

1.一联虚一联实。试看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之句。无边联写景,万里联抒情,这是很多诗人惯用的一种手法。无边联让读者感觉是老杜亲眼看见的景物,而万里联则是他心里想的东西。表面看当然是亲眼所见为实,而想象为虚,但是老杜想表达的是万里句,无边联只是他选择性的拿来渲染氛围,目的是悲秋、多病,所以无边联为虚写,万里联为实写。

虚实当然不是随便写,不是只要一联写景一联抒情言志即可。看落木萧萧、逝水滚滚是蕴含着很悲伤的情感,水到渠成写到了悲秋、多病。所谓景语皆情语,而且要与想表达的东西契合,所以虚实是相辅相成而生,否则必然断裂而死。当然也有反衬、排比等手法的运用,但万变不离其宗。

再看杜甫《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之“但见文翁能化俗,焉知李广未封侯。路经滟滪双蓬鬓,天入沧浪一钓舟。”句。但见联是用意所在属实写,路经联景中含情事属虚写。如果不论章法,单从两联看可以颠倒次序,因为它们是互相验证的关系,这是先实后虚。

2.同句中的虚实。试看杜甫《宿府》之“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句。与上面所举例子不同,很难分辨出哪一联言景,哪一联言情志,因为他表达的是一种无奈的情怀,有很多难言之怀。悲自语、好谁看、音书绝、行路难都是要表达的东西,都是实写。但永夜角声、中天月色、风尘荏苒、关塞萧条都是用来形容、衬托,所以是虚写。这种手法也是虚实结合,相辅相成的只是位置不同而已。

3.托喻中的虚实。试看杜甫《堂成》之“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句。粗看都是写景,并没有直接表达自己的情绪,但四句中都蕴含欢喜,同时又有些矛盾的心情,暂止和频来又有些调侃的意思。那么怎么来分辨虚实呢?那就看托喻的重点了,桤林联起到的是氛围渲染,暂止联才是托喻的所在,所以非要分虚实,暂止联为实,因为乌和燕之情便是作者之情。

4.叙述中的虚实。试看杜甫《又呈吴郎中》之“不为穷困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之句。叙述难免要说理,理不一定是实写,但结论是实打实的,这里无非是让吴莫要太认真,所以前面的应是虚写,同时也结合了同句中的虚实,有因果关系在。

当然,虚实的变化远不止这些,这里不再列举。总之虚实需要互相调和,互相应证,具体时还要上下文等。只有悟透虚实写的时候才能游刃有余,律诗中出彩的句子大都也应在中两联。重点:虚写中要蕴含实的情怀,实写中要契合虚的氛围,如骨肉不可互缺,但可以互相转换,以及可轻重自裁。

律诗写作的要求

网络 醉月诗苑

律诗写作的要求:

(1)起承转合是否清楚

 这点 五律、七律、七绝都用的上起承转合,因为 起承转合 是创作诗文的基本章法。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完整组合。

(2)断裂,各步骤明显区别于其他步骤

A、各句要有独立性,各句完成不同的任务

B、每联的 前分句跟后分句之间要有衔接性,

C、联与联之间要有衔接性,不可断裂

八句 四联  每联的前分句 后分句不可断裂,联跟联之间不可断裂,意思要连贯。

3) 起句要求兴,合句要求比

比的不够  诗就没有味道

很多朋友 起句不讲究,没有兴 合句没比 就像一个大散文 这不叫诗

所以,你自己写的时候最好要起句兴,合句比。

合句比的不够。。。 整首诗没了味道,要重新写

(4)七律 起句前后分句不得超过四个景物,主次分明

 尤其是七律 字多 

很容易犯这条毛病   景色堆积  名词太多

七律 跟 五律 有很多不同 也有很多相同的地方

5)承句须扩展起句的主要景色  这句很重要

承句的写法在此 不论 五律还是七律

比如 你写春

起句 写了桃花杏花,承句就要跟这个花开的 主要景色 继续扩张

上次看了一个 联都朋友的诗, 起句 写山,承句 写水 各自独立

有人问他 你究竟要写什么?他回答 我想写 渡头

大家看 这样写就绝对写不好了

6)注意音节,尾三字尽量没有词组出现

诗尽量不用或是少用词组

填词的时候要用词组

如音节为:12/34/5/6/7,那么/5/6/7尽量不写词组

(7)合句前分句(就是第七句)要收住前6个句子 并给合句做一个相当好的铺垫

如果想 第八句出彩,必须第七句铺垫好

你评阅的时候

要看看 他第七句 铺垫了没有?铺垫的好不好?

(8)合句后分句(就是第八句)一定要笔尽意不尽

一定要  下足了功夫 用最普通的文字 写出有深意的句子

要把读者的思维引向句号的后面…去继续思维想象

(9)时间要交代清楚,禁止直接使用时间用语,以物体表现出时间是最佳选择

比如:

秋天 用什么表示?

红枫 归雁 桂花香

10)承句中要有动词 把画面活起来 整个诗中要少写名词多写非名词 (动、 形容、 虚)这点 最难做到

11)律诗承句转句中名词的位置14/25至少一个准确,1/3 虽然也可以 只是两个名词的位置近了,就欠生动。

七律 虽然没这个规矩,但是 名词也不可过多 过近

12)景色要跟感情绝对配合好, 用景色渲染心情 即便是八句都写景  也是为了表达某种心情的

13)转句是最难写的 一定不能跟承句断裂 承句的后分句要给转句做好准备

(14)整体要扣题目 景情都要围绕这个题目展开 不可题目跟内容分家

(15)格式不可错 题目格式 《七律·题目 》《五律·题目》《七绝·题目》。《》一定要用上

你评阅的时候 要看看 他写的对吗 ?

16)忌犯险韵等韵律错误,一首中几个韵字不可都是名词, 不可都是阴平或者都是阳平

选韵的时候,别选 韵字非常少的 韵部

七绝 还可以,七律 就没的用了

17) 各句首字 平仄比例 4/4 或者3/5

诗词的艺术

要求不对称 就是要有变化,要跌宕起伏

所以 对首字  韵字

各有不同的要求  要变化

如同中国的国画 也要求不对称 为了漂亮

写狂草 还要 笔道 不是非常的一致 要有变化。写诗一样的。

(18)平仄合理 尽量用正格

19)起句兴 合句比 经验是合句用景来结束比用情来结束出漂亮句子的可能性大

用景来比, 容易 笔尽意不尽 。。。

这个大家在写的时候,要有意识的 锻炼这点

用个景 来藏着情做 第八句,效果能不好吗

20)五律 入声字不可多于 4个 最多五个

七律 入声字不可多于 5个 最多六个

七绝  入声字不可多于 3个 最多 四个

入声字 尽量避免在 音节处,最多 一两个 在音节处

(21)不求句句好 但求一句精

找不出啥毛病,但是也没被读者感动的 纯属垃圾作品

这样的作品 必须推倒重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