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专栏:用现实填补理想——读《用老家的泥土疗伤》有感

 吴越尽说 2020-09-27

用现实填补理想

——读《用老家的泥土疗伤》有感

  
作者:金晓琴

生活要有理想,而理想不只是眼前,还有诗歌和远方。十年前,我认识了周平,他是年轻的商人,喜欢酒,也做着酒生意,个性有棱角而敏感,写着一些诗歌,有情怀,有梦想。这些年来,他一直在找寻属于自己诗歌的归宿和灵魂。


前些日子,他出了自己的诗集。凭他这些年的积累,足够用一本诗集来描述了,甚至还不够。


他说他写诗是痛苦的,在他内心深处,总觉得每一次写诗都是痛苦的割裂,要反复,要等候,等写出来后,就好像把全身细胞都洗刷一遍,透亮了,才觉得舒服。我总是不解,在很多人看来,写诗是欢快的,那是抑制不住的情感迸发。


如今他用诗集《老家的泥土疗伤》解释了这一切。18岁时,他父亲的离去,让他成了单亲,青春期的他敏感而脆弱,诗歌让他找到情感发泄的出口,爱上诗歌,爱上这独而不孤的爱好。


诗集分为两卷,上卷“太浦河上”,下卷“舞蹈”,收集了他从2006年至2020年的精美诗歌。这些诗歌断断续续地记录着他的成长经历,痛苦、欢快,沉思,核心是他失去父亲,离开故乡村庄所承受的伤以及后来创业的感悟,所有的诗歌都是治愈他伤痕的良药。


那时候,他的痛苦和叛逆是融合在一起的,一方面他追求自由,在《控诉》里,“推翻它/困住我的墙/让清新的空气在我的心底飘舞”;在《城市的路》,“越来越平整/但往前去的方向/却越来越难走”;一方面,他又被思念折磨,《在岁末想你》,“当年骑老爷车在风中送我上学堂的你/在哪里啊”,这种矛盾夹杂着的痛苦,让他快速成长。


于是,他有着和年龄不相符的成熟,他永远给自己的肩膀加着压力,为家庭,为妻子,为孩子。在诗集的下卷里,他的诗歌里逐渐有了厚重的现实主义,在《在年初八早晨我在胸膛放鞭炮》里,“我以自私的方式祈福/所有的热烈与好运/都在我的胸膛开花”;在《黑与白》里,“两种对立的颜色/如同我们的眼球/难以自我审查。”这些心情和臆想都给了他深沉的感悟和反思。在繁华似小上海的盛泽里摸爬滚打,在创业过程中每一次的低头,都为了更好抬头。


如今事业上小有成就的他没有忘记诗歌,相反开始更多的创作。周平说:“我的理想是口袋和脑袋都很富足。”说这话的时候,他语气肯定而认真。是的,许多理想都要靠现实去填补,去丰富,去升华。


2020-09-2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