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佐藤学:21世纪的教师必须是“学习的专家”

 基础教育研究 2020-09-27
佐藤学:21世纪的教师必须是“学习的专家”

  教育研究是一个清贫的行业,但在孩子与教师成长中所体会的快乐,也是其他行业所难以比拟的。

 看待教育问题,要有 3 种眼 

第一种是“蚂蚁的眼”,要看得非常细,小草、小微粒都看得到;

第二种是“蜻蜓的眼”,会从各个角度观察事物;

第三种是“鸟的眼”,能够俯瞰大地。

      每去一个国家,他最先去的地方总是博物馆和学校。相机是他观课的必备装备,带着相机在课堂上寻找、驻足、拍照、微笑。他的镜头里记录着孩子之间的伙伴关系,记录着师生之间的倾听姿态,也记录着触动人心的学习故事。

“未来的学校应该是一个学习共同体,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应该是平等的,相互倾听、一起学习”——这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佐藤学 东京大学研究生院教育学研究科教授,从事课程论、教学论、教师教育等领域的研究。他还是美国国家教育科学院外籍院士、日本学术会议会员、日本教育学会前会长、日本教育哲学学会常务理事、日本教育方法学会常务理事、日本课程学会常务理事、日本教师教育学会常务理事、日本教育史学会理事、文部科学省学术审议会专业委员、东京大学出版会理事。

佐藤学:21世纪的教师必须是“学习的专家”
    佐藤学,被公认为是日本学校教育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作为“行动的研究者”,他遍访日本各地学校,从幼儿园到高中,三十年如一日直面教学一线,构筑起全国性的“学习共同体”。如今,其这一教育模式已在世界各地开花结果,成为了推动教育改革的理论来源。

 从时间来看,亚洲国家从 2000 年后才开始面向 21 世纪的教育改革,毫无疑问是落后于欧美国家的。

过去 10 年,日本 GDP 止步不前,年轻人失业率很高,不少 19 岁至 29 岁的人,尤其是女性跌入了贫困阶层。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因适时启动了面向未来的教育改革和转型,芬兰不仅让年轻人免于失业,经济竞争力也居于世界榜首。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丹麦、荷兰等国家的课程也早在 20 世纪 90 年代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在佐藤学看来,实际上,不仅传统的学校需要变革,其实教师群体也需要转型——

     “如果说 19 世纪和 20 世纪的老师都是'教的专家’,那么 21 世纪的教师则必须成为'学习行为的设计者’。

“教室中央挂着一块黑板,课桌椅一排排地摆放,每个学生上课都要有课本,老师一个人讲个没完……”这种教育模式早在 150 年前就产生了,主要适应于培养以务农和务工为主的劳动者。而未来社会,纯体力劳动者将是少数,就业结构将发生巨变,教育必须要做出革新和回应。以前的教育系统是一个教的系统,而现在,要转变为学的系统。

        21世纪的教师必须是“学习的专家”

 启动面向未来的教育改革,最重要就是,对“好老师”的定义在变。

“在传统的学校里,我们会发现,有些老师在课堂上不仅讲授的时间很长,说话的声音也很响,而学生则是没有声音的。但未来的学校应该是一个学习共同体,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中应该是平等的,相互倾听、一起学习。”

佐藤学认为,在学习共同体中,和传统的老师将大量精力投入于教材研究、教案和教学技术研习不同,符合未来期待的老师,是要通过各种方法,调集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习是一种 旅行,从一个已知世界到未知世界的旅行。

学习是一种 相遇、对话,与陌生世界、他人相遇,与自己相遇;与新的世界对话,与新的他人对话,与新的自己对话。

关于未来教师的具体形象

教师既是在复杂的知性实践中寻求高度反思与判断的“专家”(Professional),同时也是通过经验积累练就了经验与智慧的践行教育实践的“匠人”(Craftsman)

 作为“匠人”的教师 

课堂上,成熟型教师们举手投足都潇洒流畅,从不拖泥带水。教研中,有关教学技术,教师的资质、能力与态度等话题始终是讨论的中心。教师作为“匠人”的资质,最重要的表现就是“匠人气质”。教师在养成“匠人气质”的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三种规范:

其一,注重对每位儿童的尊重;

其二,关注教材的可能性与发展性;

其三,注重自身的教育哲学。

     作为“专家”的教师 

“教师是教学的能手”,这里所谓的“能手”体现的是教师作为“匠人”的特质。但是教师的工作并不是仅靠匠人的技能就能完成的。教师工作中有关如何设计教学、选择教材内容、了解儿童发言的意义等内容,都需要复杂的、高度的认知判断才能达成。这就是教师作为“专家”的一面。

尽管教师的实践中“匠人”的特质更为显著,但作为“专家”的特质才是其核心。然而,从定义、现实与教师实践来看,教职的专业性并非“不言自明”的。与“匠人”的对比能够更清晰地展现作为专家的教师的特质:

1. 匠人的动作是无意识中进行的,是显性的(Visible);而专家的思考则是有意识的,具有隐性(Invisible)的特质。

2. 匠人的性质在于具有相应的关注点、技能和结构,而专家的性质则是洞察、思考与判断。

3. 匠人通过模仿与修炼来学习,而专家通过反思与研究来学习。

学校要创设一种文化,为骨干教师、年轻教师发挥才能创造条件。没有一个人的成长是孤立的,教师成长也是这样,教师的共同成长需要构建起一种“同僚性”。希望每位教师都是开放的,不是学习知识和技巧,而是研究孩子,研究什么样的学习是成功的,把孩子的学习当成教研的中心。

 21世纪的中国社会需要优质的教育创造 

 这种变革是急速的 “疾驰的中国”

 ——这就是我的强烈印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