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虚汗多,可以喝虚汗停颗粒吗?

 woainijingzhi 2020-09-27

儿学堂

学了那么多,目的是要会用!周末我们花上1分钟的时间,看看在生活中怎样实际运用吧!

孩子虚汗多,可以喝虚汗停颗粒吗?

以下是真实案例

如果是你的宝宝,你会怎么做呢?

 

问:

教授好,东北妈妈!孩子两岁半。宝宝支气管炎后一直出虚汗多,平时玩闹更为明显,每天下午起床后或者晚上嗓子不舒服,声音常是沙哑的,嗓子有点红,会喝很多水。每天干咳几声,会清嗓子,舌苔上有红点,应该是过敏性咳嗽,最近总揉眼睛挖鼻孔,刚吃了三天酮替芬和消积食的。请问这种情况是阴虚导致的吗?能喝复原方加白术、浮小麦?或者虚汗停颗粒吗,谢谢。

答:

这个孩子的问题我们可以归纳为肺脾气虚加上天气干燥导致的嗓子不舒服、沙哑、出汗增多。这种体质的孩子多兼有过敏性体质,干咳、清嗓子、揉鼻子(鼻粘膜干燥发痒)、揉眼睛(眼睛干涩)等症状,都可能是孩子机体对环境刺激作出的过敏性应答。虚汗多则是肺气虚的典型症状,肺气不足,毛孔腠理不固,汗液就会异常地往外排泄,汗出的同时也带走了机体的气,造成气虚与虚汗多的恶性循环。

从孩子的舌象来看,舌质颜色是偏淡的、舌体较胖大,是虚寒的典型舌象表现;从舌象分区来看,肺区凹陷比较明显,提示肺气是不足的。综合来看,是一个肺脾气虚、虚寒的舌象,阴虚不明显。从症状来看,孩子玩闹后出汗多、嗓子干痒、沙哑、比较红、喜欢喝水,结合孩子所处的居住环境,东北地区空气较干燥,秋季更甚,若本身就是脾虚体质,肺脾不足,受到秋燥的影响,更容易出现干燥、过敏的相关症状。

建议家长平时注意孩子的情绪,玩闹不要太兴奋,出汗不要太多,可以多喝点温水、蜂蜜水,可用复元方加白术、浮小麦,白术的量要用到15克,虚汗停也是合适的,最重要的是平素加强健脾胃的力度。

秋燥伤肺,关键是脾肺同调

秋天燥邪当令,最易伤肺气。而中医认为:土为金之母,脾气为滋养肺气的源泉,若脾虚则无力生化肺气。肺气不足,或秋燥直接伤了肺气,就容易出现嗓子沙哑、喉咙干痒、干咳、鼻子干痒等情况。肺气受伤,最典型的症状就是出汗多,一活动就汗出,汗臭味不重,四肢、皮肤多是凉的,通常伴随着玩闹后容易疲倦、免疫力下降等情况,过敏性疾病也随之容易复发。初秋宜肺脾同调,关键还是健脾胃,养肺阴。

润秋燥,先健脾后滋阴

● 入秋先让脾胃休息

夏天过后,暑热伤津耗气,加之夏日空调冷饮,孩子湿滞积食,入秋后脾胃变得疲弱,此时不要着急饮食进补,先让孩子休息脾胃、胃肠减压。每天观察孩子的消化状况,及时消积食、助脾运,也要不断根据孩子的消化情况,动态调整饮食入量和次数。

脾胃安好,才能稳健地补秋膘!

● 消化好时,健脾补肺、益气生津

秋季当令的蔬菜性味都以甘润、平和为主,如茼蒿、莲藕、木耳、胡萝卜、马蹄、西洋菜等,适当添加补气健脾、养阴的食物,如芡实、茯苓、山药、太子参、五指毛桃、麦冬、石斛、川贝、百合等。推荐食疗方:芡实莲藕羹、胡萝卜马蹄竹蔗汤、罗汉果西洋菜猪蹄汤、山药百合粥、小儿安秋方、白萝卜蜂蜜饮、沙参麦冬汤、石斛麦冬汤等。

但是大部分滋阴润燥的食材都是偏凉性的,我们可通过一些温润的食材搭配,来中和其寒凉之气,如枸杞子、大枣、生姜、陈皮、芝麻、芡实等。

● 避免着凉,让孩子平安过渡,阴气得以顺利收敛

到了秋天,自然界的阴气应该是慢慢收敛、降藏的,出汗过多,阴阳不和,很多问题就会产生。孩子出汗时,毛孔开放,阳气外泄,寒邪易趁虚而入,导致受风着凉,发生咳嗽。外出时多给孩子多备一件小外套和帽子,出汗后及时擦干,穿上外套、戴上帽子以避风寒。小儿日常的衣着应以活动时微汗出为宜。所谓“春捂秋冻”,切忌天气一转凉就厚衣重帽,要让孩子慢慢增加衣物,适应温度的下降,有助于提高抵抗力

● 淡胖舌,小儿推拿 艾灸改善虚寒体质

调理的原则离不开健脾补阳,补虚损是一个很考验家长耐心的过程。临床上我常鼓励家长,坚持早晚给孩子做半小时小儿推拿的手法,周末的早晨可以在太阳底下做个艾灸,大部分的孩子体质都能得到改善,3岁以下的孩子是改善体质的黄金时期。

推荐秋日健脾滋阴手法:补脾经、补肾经、揉肾顶、运内八卦、捏脊,按揉二人上马、足三里。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艾灸补阳气:大椎穴、足三里穴、涌泉穴,每个穴位每次5-10分钟,灸至局部皮肤微微发红为宜。艾灸时、艾灸后避风寒,灸后2小时不洗澡。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