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连载)小丫的古镇心结—— 第六回:小丫的家

 简心素文 2020-09-27

(连载)小丫的古镇心结——

第六回:小丫的家

 

这张照片是我妈妈七十大寿拍的,这里我们六个姐妹兄弟都在,只有大姐夫和二姐夫有公务在身没来,离现在已经28年了。 

上结第五回古镇之诗,上面五回是拉开小丫故事的序幕,下面小丫要讲的是:小丫的家。 

俗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贫也是家,富也是家,贫不嫌家,富不弃家。家,是生命的源泉;家,是一副重担;家,是一份责任;家,是亲人们的驿站;家,是温馨的港湾。只有大家友爱宽容,才有小家的幸福安康,也才有和谐美满的家园。 

我家坐落在豆沙关古镇上半街,就是我在上文中提到的船头。我家有三间十一柱串架大瓦房,在古镇来说也算大房子。家里有个精明能干、家教严厉、大公无私的老爸,还有个冰雪聪明、教育有方、心地善良、和蔼可亲的老妈。我们家成员,一共八个,爸爸,妈妈,三个姐姐,一个哥哥,一个弟弟,我。有爸有妈照顾的家,就是我们姐妹兄弟心灵的驿站。

家是生命的源泉,时隔数十年,历史把我带回55年前的农历二月初十,农历1962年2月10日,这天是我降生的大喜日子,是我妈妈的难日。我在妈妈的腹中挣扎,破损母胎,扯母心肝,踏母胯骨,如千刀搅,儿奔生来,娘奔亡,妈妈整整疼了一晚,早上天刚鱼肚白,小丫我,是母亲血淋淋地把我痛下,是伟大的妈妈把我带到了这个美丽人世,带到了这个家。是妈妈给了我血肉,让我获取养分,使我长大;是爸爸给我骨骼,让我站立,使我奔跑。

家,是一副重担;家,是一份责任。我家虽说在古镇街上,由于妈妈热爱土地,所以在划分农民和居民时,妈妈选择当农民。爸爸妈妈勤劳善良,爸爸妈妈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肩负起这个家的重任。

家,是亲人们的驿站;家,是温馨的港湾。我两岁的时候,大姐就出去参加工作了;我四岁那年,二姐也参加工作了;我读小学,三姐也出去当工人了。从此以后,家里就剩下爸爸、妈妈、哥哥、弟弟和我五个人。

我很小的时候,记得有一次大姐回家,妈妈让我叫大姐,我不知所措。看见站在我面前穿戴整齐洁净的她,留着一个比上衣还长的大辫子,一双大眼睛,俊秀漂亮,非常憨厚,我不敢相信,她居然是我大姐。我开始向大姐慢慢靠拢,去亲热她,大姐从包里掏出一把水果糖给我,我给妈妈一颗,说:“妈妈你吃,大姐给的糖。”大姐一回来,妈妈就开始忙着做饭,把家里仅有的一块腊肉煮了,还有舍不得吃的鸡蛋也拿出来,做了好几个菜,我们一家吃了一顿美餐,也算是小团圆饭。

还有一次,那时,我大一点了,已经认得二姐,只是很奇怪,她旁边多了个陌生人。我二姐回家了,二姐最讲究,穿着打扮比大姐更靓丽,是我们家最最漂亮的姐姐,瓜子脸,双眼皮,一对美丽的大眼睛镶嵌着一双乌黑发亮的眼珠,看起来就比我大姐机灵。和二姐见面机会多一点,所以二姐一回来,她去哪我就去哪。那是个扎红薯(种红薯藤)的季节,我二姐很勤劳,下菜园地帮妈妈种红薯。我们家菜地很近,就在大门口对面,那个陌生人也跟着,我像个跟屁虫也跟着他们。二姐先剪红薯藤,每段大约剪成三四寸;再用锄头刨坑,把薯藤埋在坑里露出地面大约一寸多,再覆上土。那个陌生人怕脏,用一根木棍把薯藤放在坑里,再用木棍覆上土。我指着陌生人说:“你把薯藤放颠倒了,这样是不会长的。”陌生说:“你个小屁孩懂什么懂。”我和他争辩:“这是妈妈讲的,妈妈教过我种薯藤,把叶柄长新芽那头放在上面,留一寸多在地上面。”种完薯藤,我们回家吃着妈妈做的粑粑回锅肉、豆花、韭菜炒鸡蛋、炒花生米、南瓜豆角汤。在吃饭时,二姐介绍说,那个陌生人是她男朋友,当时我也不知道男朋友什么角色。

后来,这个人经常来我家,他是放电影的,妈妈叫我喊他二姐夫。每当放电影时,他就来我家,让我骑在他脖子上,领我去看电影,把我放在他放电影的桌子上,这样谁也不会挡住我的视线。

有一次二姐夫来我家,正遇上我肚子疼得难受,他从包里掏出一种叫复方曼陀罗的药水,给我药吃,说吃了就不疼了。我对他熟悉起来,也很信任他,他给我倒了开水,再用两个杯子冲,不一会儿,他先喝一口,感觉不烫了,就让我先喝一小口药水,再喝他冲好的凉白开。大约一个小时后,我肚子还真的慢慢好了,不疼了。但现在想起那药的味道难吃死了,很久嘴里还有那种涩涩怪怪辛辣微苦的味道。

我三姐初中还没读几天,就去当工人,为的是挣工分,好多分粮食,不当超支户,减轻父母的负担。在我的记忆里,三姐她很少回家,但经常写信,当我们家收到三姐的书信时,爸爸妈妈高兴得合不拢嘴。爸爸就读给我们听,我们就知道三姐工作很顺利,让爸爸妈妈放心。

过年时,三姐还会寄一大堆布鞋,这堆布鞋中,最显眼的就是白布底、小红花的两斗鞋,其他鞋也是白布底但鞋帮都是黑色灯芯绒做的。这些布鞋,是三姐千针万线熬夜做的,全家老小都有。

我三姐针线活很好,做的鞋子很美观。我记得她给我寄来的鞋子,我穿着去上学,同学们都投来羡慕的目光,都说太漂亮啦。  

我们长大了,聚少离多,不管在哪里,家永远是我们的牵盼,家永远是我们心灵的驿站、漂泊的归所,家永远是温馨的港湾、力量的源泉。

故事正在继续,且听小丫娓娓道来。

作者:古榕佳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