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简读素看】热血浩气照汗青:盘点《史记》里的五位刺客——一蓑烟雨的读读看看(三)

 简心素文 2020-09-27

热血浩气照汗青:

盘点《史记》里的五位刺客

——一蓑烟雨的读读看看(三)

枕边一本《史记》,精选本,看得不多,几个月来,看完了《赵世家》和《苏秦列传》,看《刺客列传》。这几天的情景是:我,一个连虫子也不敢弄死的人,看见打架就吓得腿软的人,坐在安静的时间里,看两千多年前的政治风云,看慷慨的壮士把尖利的刀,刺进仇家的胸膛,然后,洒尽自己的血,从容走进司马迁的史书里。

几个刺客的故事以前都看过,但都是零散的、断续的,看完《刺客列传》才知道,以前获得的认识远不如现在完整、深刻,因而也想在这里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从前认为,刺客具血液里流动的全是“忠”“义”,是为了报答知遇之恩,他们几乎没有政治头脑,现在看来谬矣。比如,曹沫。以前认为刺客都是不近书香的一勇之夫,现在看来也差矣。比如,荆轲。

五位刺客: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还有荆轲。

五位中,做得最主动最成功,也最有国家大义的当属曹沫。当时,作为战败方的鲁国与齐桓公的齐国盟会,身为鲁将的曹沫并无鲁庄王授意,出其不意一把匕首,正气凛然逼着齐桓公归还所侵占的土地。利刃之下,齐桓公霸主威风荡然无存,乖乖从命,曹沫的目的完美实现,也洗雪了自己战败的耻辱。

专诸,在史书的出场极可爱也极可敬,但我私下有点为他不平。第一,行刺的对象吴王僚并未见有暴行恶名,也并没有阴谋篡位,而是吴人所立,他和公子光都有做王的资格,只不过王只有一个。第二,这次行刺的促成者伍子胥并非仗义惩恶,而是想借吴国报家仇,虽然他的遭遇让人同情,但他却忍心用另一个无辜的生命做工具换取自己复仇大业的筹码。身居土巷的专诸,就这样被推上了一场政治预谋的前沿,苦练厨艺鱼肚藏刀,刺死了吴王僚,也让自己成了肉酱。不过,他的一刀,成全了吴王阖闾,也因此有了卧薪尝胆,有了夫差和西施,有了伍子胥政治生涯的辉煌和悲壮,古代历史因此有了新的走向。

豫让,五位中最悲情的一个。整个行刺过程,充满着矛盾和艰难。两边,一个是对自己恩重如山的智伯死后还被侮辱,一个是英明大度的国君赵襄子。豫让既哭着表示“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并为复仇不惜毁容和毁声,几次出手;又感动于赵襄子宽赦,纠结难言,请襄子衣三跃而击之,自刎随智伯于地下了。一个有情有义有血有肉的热血壮士,一定让太史公在蘸墨时发出了几声叹息。

聂政,从某种意义,也是政治牺牲品,我自以为严仲子和韩相侠累没有正和邪之分,我鄙弃严仲子为保自身牺牲他人的做法,尽管他是大夫士卿。所感人的,一是聂政老母在时坚辞不允,一是老母死后慷慨领命,一是行刺完毕自皮决眼,自屠出肠,只为了保护唯一的亲人姐姐。而姐姐聂荣,在知道刺客此种举动的一霎那就知道是弟弟,真是相知之深,最后聂荣在暴尸地伏尸痛哭,大叫天者三,悲哀而死政之旁。一对姐弟,在刺客史上写下了真情的一笔。

荆轲,是司马迁倾注笔墨最多,人物形象最丰满的一个。他的行刺,关乎着一个国家,牵引着一个壮士群体,是一次意义最重大、策划最缜密、过程最惊险、结局最唏嘘的刺杀行动。如果嬴政的皮肤被荆轲的匕首划破一点点,那么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当不知何人。从引荐荆轲到咸阳献图,田光、高渐离、樊於期、秦舞阳,还有那只出现一次的聂盖、鲁勾践,还有只见刀不见人的徐夫人,一个个豪杰壮士,一起托举一个在“风萧萧易水寒”中头也不回走去的荆轲。如果说刺客都是一勇之夫,那么荆轲在这里告诉你他却是一个深沉好书之人。曾以术说卫元君,不用。他和击筑者高渐离相和歌于市中,相乐也,继而相泣,旁若无人者。我不知道在这旁若无人的泣里,是激情还是难酬的壮志,我只看到:一个习剑之人内心世界是多么丰富。想起荆轲,我总想起那易水河边白衣白冠的送别,想起那慷慨的悲歌,想起那被八创倚柱而笑箕踞以骂。荆轲之败,败在天意,当初曾有人骂他和太子丹螳臂挡车逆历史潮流而行,但识潮流拱手奉送怕是没几个,屈原还不是因为国破而投了汨罗江?一个弱国,在强敌面前,拼出以卵击石,用身躯做最后一击,死也悲壮,死也可敬。

从五刺客,我看到在遥远的动荡风云中,在充满征杀的大地上,游荡着一批悲歌壮士。他们或为知己,或为义,或为国,慷慨赴死,用血,祭了自己的信仰。他们有勇气,有担当,有亲情,也有诗一样美丽的情感,就连暴君嬴政也陶醉在高渐离的击筑差点为之丢了性命。这是一个染血的时代,也是一个对诗人无限诱惑的时代,感谢大地,感谢太史公。

写于2012年5月。

作者:一蓑烟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