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理论著作|元代山水画:富春大岭图——选自《造化与心源·中国美术史中的山水图像》

 昵称40044036 2020-09-27

                                 富春大岭图

轴  纸本水墨

黄公望

74.2cmx36cm

南京博物院藏

明代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讲:“山水画……至大痴、黄鹤又变也。”黄公望之变在于他实践了赵孟頫的“文人画”主张,完成了山水绘画由唐宋人的重格律、以理贯法向重气韵、以趣运法的升华,将宋画的质实、严谨,转化为元画的松动、虚灵,建立起文人画的典型风范。黄公望创作山水画的态度十分严谨,他在《写山水诀》中自述:“皮袋中,置描笔在内,或于好景处见树有怪异,便当摹写记之,分外有发生之意。”《图绘宝鉴》记载他“居富春领略江山钓滩之概”“后居常熟,探阅虞山朝暮之变幻,四时阴霁之气运,得于心而形于笔。故所画千丘万壑,愈出愈奇,重峦叠嶂,越深越妙。”这些记载说明黄公望重视观察、体悟自然之妙和勤于写生技巧的锻炼。他所创作的山水画作品并非向壁虚构,而是来自于自然实景的切身感受。但在创作过程中,他又强化主观情思的作用,将抒发淡泊宁和的感情与山水的气韵合一,达到自然浑成的至美境域。

黄公望在创作实践中体会到,“师造化”所得到的是营养,还必须依靠艺术手段,必须通过艺术技巧,才能具体地在作品中体现出来。黄公望对绘画技巧非常重视,他在《写山水诀》里认为,在具体作画时,“紧要处”是用笔法”,用笔“大概与写字一般,以熟为妙若画得纯熟,自然笔法出现”。他又说“作画用墨最难”并在文中阐述了具体用墨的方法,,用墨应“由淡开始”,层层相积,最后使用焦墨、浓墨;便既可“分出畦径远近”,又可“有许多滋润处”。他甚至还具体细微地讲到如何“借地为雪”,用“薄粉晕山头”的办法来表现冬景,画树时若以“藤黄入墨”,便可得到“其色润好看”的艺术效果,等等。至于他在绘画艺术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笔墨技巧,我在《富春山居图》、《天池石壁图》、《丹崖玉树图》和《九峰雪霁图》的文字中已有充分的表述,这幅《富春大岭图》,则更见出他笔墨运用的精妙。此图取法于荆、关和董、巨的法则,在笔法上则将宋人的繁缛缜密变为简括松秀,减弱水墨渲染,改以勾皴为骨,略加渲染,如恽寿平所说的“其皴点多而墨不费”。山峦、树木、屋舍的用笔极其疏放简洁,皴笔以短线直笔皴为主,淡墨染其凹处,表现山石峻拔莹致的形质,在浑厚中透出清虚疏宕的气韵,笔势方中带圆,劲健中寓柔婉,颇有宋画宏大的气度,具有“笔愈简而气愈壮,景愈少而意愈长”的艺术效果。“清四大家”之首的王时敏称其“布景用笔,于浑厚中仍饶逋峭,苍莽中转见娟妍,纤细而气益闳,填塞而境愈廓”。(《西庐画跋》“清四大家”的另一位画家王原祁则称其“妙在藏锋不露…化浑厚为潇洒,变刚劲为和柔……可及可到处,正不可及不可到处”(《麓台题画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