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产要素经济学

 CKO养成计划 2020-09-27

  • 生产要素市场

  • 劳动的需求

  • 需求变化

  • 工资差异

  • 厂商理论

  • 不可替代性

  • 树立个人品牌

  • 内卷化效应

  • 有效需求

  • 分解成功因素

  • 获取职场幸福

生产要素市场


大多数的人都从事着全职的工作,但同样的努力换来的工作收入却不相同。经济学家认为其原因在于人们的收入也是由生产要素市场来决定的。

其实经济学中的大部分问题的答案都在供给和需求之中。劳动土地资本这三种生产要素的供给与需求决定了工人、地主和资本家的价格。

劳动的需求


劳动市场和其他的市场一样,也是由供求力量支配的。

经济学家认为,企业需要雇佣的人数多少,是受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趋势决定的。由于存在着劳动边际递减规律,企业需要的人数总会有限度。

劳动市场的均衡工资同样也是由劳动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的。

但劳动市场本身也有自己的特点——它是一种派生需求,并且大部分劳务并不直接作用于消费者,而是以生产成本的方式追加到物品上去。

需求变化


要减少社会的失业率,一个可行的办法是在不减少企业的利润的情况下,增加其容纳劳动力的能力。

提高产品的市场价格和进行技术创新等措施都能达到这一目的。

在经济学中,边际产量值等于投入的边际产量乘以产品的市场价格。

假设橙子的市场价是每千克 10 元。在假设竞争市场的橙子价格不变的情况下,那么边际产量值也是随着工人数量的增加而递减的。那么企业决策人到底会考虑雇佣多少工人呢?

用图形直观表示就是边际产量值曲线

这条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并且包含了一条标示着市场工资的水平线。
事实证明,只有企业决策人雇佣的工人数在这两条线相交的那一点(也就是劳动的边际产量值等于工资)上,企业才能使利润最大化。

但对于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来说,边际产量值曲线完全可以看成劳动需求曲线劳动需求曲线是对劳动的边际产量值的反映)。

使企业增加或减少劳动需求量的因素:

  • 产品价格:由于边际产量值是边际产量乘以产品的价格,因此,边际产量值和产品价格必然同方向发生变动。

也就是说,劳动需求曲线会随价格变动而移动:橙子价格上升时,橙子企业的劳动需求也会增加;反之,随着橙子价格的下降,橙子企业的劳动需求也会下降。
  • 技术创新:技术进步提高了劳动的边际产量,进而提高了劳动需求。这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在许多国家的工资持续上升时,其就业率也能一直增加。

  • 其他因素:但凡能影响边际产量的因素都能构成对劳动需求曲线的影响。

例如,摘橙子的工人由 于缺乏足够的装橙子的纸袋,使得他们的劳动边际产量减少了,进而使企业减少了对他们的需求。

工资差异


同样是全职的劳动力,但人们所得的劳动收入有很大差异,原因是存在补偿性工资、 劳动质量有差别、胜者全得市场、行业工资有差别。

  • 补偿性工资:工资之间的巨大差别,有些是由工种本身的性质差别引起的。

有的工作本身就很吸引人,使人愉快,让人得到较高的心理收益,甚至有些人在得不到工资的情况下也愿意努力从事,如公园的管理人员、游泳场救生员。

而有的工作,含有使人们厌恶的因素——沉 闷、危险、高强度体力活、社会地位低下,即使出高出平常工资数倍的价钱,也不见得有人愿意去从事,例如煤矿工人、排险工人、交通警察等。

  • 劳动质量有差别:人们本身的智力、体力、教养、教育、经验等方面都存在先天或后天的巨大差异,这使得他们的劳动质量也有很大差别。

如,从事律师职业的人比清洁工人的工资要高出许多倍,但是律师的社会地位高、 工作条件极优越,而清洁工的社会地位低、工作条件也不好。
  • 胜者全得市场:社会总会存在极少数的幸运者,他们依靠名气使他们的收入膨胀式增长。

最明显的例 子是娱乐明星和体育明星,他们的表演可以让全球数十亿人看到,这使得市场存在胜者全得的趋势——也就是冠军和亚军之间的收入差距变得很大。
  • 行业工资有差别:人们选择一 个行业,也就选择了一个行业的工资。

    在全球分工越来越细的今天,行业之间的壁垒越来越高,“隔行如隔山” 已成为现实, 也就是劳工市场被分割,形成了大大小小的非竞争性群体。

厂商理论


厂商理论是一种研究厂商行为规律的理论,亦称市场理论或生产理论。它通过成本-收益分析,说明厂商在不同的市场条件下,其产量和价格如何决定。

厂商理论的研究包括四个方面:

  • 成本理论:厂商为进行生产购买生产要素而支付的代价是厂商的成本。

    成本按投入是否全部可变而分为长期成本和短期成本,或者按是否随产量变化而分为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并再细分为总成本、总平均成本、边际成本、总不变成本、总可变成本、平均不变成本、平均可变成本等。这些成本可用图形表现为相应的成本曲线。

  • 市场或厂商的分类:市场是指从事某一特定商品买卖的场所或接触点。厂商为市场生产产品,不同种类的市场决定了厂商的性质和类型。

    按竞争程度,根据厂商数目、 产品差别程度、进入市场的难易程度以及厂商对产量和价格的控制程度,市场或厂商一般可分为四类:完全竞争、垄断、垄断竞争和寡头。

  • 厂商均衡: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分别分析四种厂商在短期和长期中如何决定价格和产量。

    分析四种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边际收益曲线同需求曲线的关系,从而区别四种厂商均衡的各自特点,并得出结论:完全竞争厂商或市场是经济效率最高的,成本最小、价格最低,各种资源或生产要素的利用达到最优状态。

  • 非利润最大化的厂商理论:研究厂商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时的厂商理论。

    如,H·西蒙提出令人满意原则,认为厂商的目标在不确定和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应该追求利润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平,而不是最大化。

PS

真正研究厂商理论并做出重要贡献的是意大利经济学家斯拉法、英国经济学家琼·罗宾逊夫人、美国经济学家张伯伦。斯拉法于 1926 年出版《竞争条件下的收益规律》一书是该理论产生的标志,该书对厂商理论的建立有着重要的作用。罗宾逊夫人于 1933 年出版的 《不完全竞争经济学》和张伯伦于 1933 年出版的《垄断竞争理论》,可以看做是厂商理论最主要的著作。

不可替代性


如果一个人想要得到比别人更多的资源,他就必须比别人更具有不可替代性。

不可替代性获得的渠道:

  • 本身具有一种天赋:比如歌星拥有好嗓子,模特拥有高挑匀称的好身材等。

  • 通过血缘关系获得:比如私营公司老板的儿女是其父母事业的接班人、高干的子女拥有比常人更多成功的机会等,这些都是他们通过血缘关系获得的不可替代性。

  • 通过良好的人际关系:如战友之间的关系、同学之间的关系等。在如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缘在增强不可替代性的过程中的地位日益显现。

  • 借助地缘关系获得:如企业只招聘当地人,不招聘外地人。

  • 通过人力资本投资获得:现代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进行人力资本的投资就是要培植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多资源,才能让自己具备更牢固的不可替代性。

树立个人品牌


曾有管理学家指出:“在职场中你应 尽快建立起自己的品牌,从而成为能让老板和同事记住的人。如果在职场中拥有了自己的个人品牌,就会有更多选择的机会和更多向上发展的机遇”。 

如何树立自己的个人品牌:

  • 个人品牌定位:正如 “性格决定命运”,性格在这 里也决定定位。你不妨问问自己:我的个人特长是什么?我适合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我想在人们心目中树立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 工作技能强:产品质量好,才能树立起品牌,而个人能力强,才能构筑起自己的品牌。如何能让自己 的工做出色且不可替代,是建立个人品牌的关键。

  • 较好的学习能力:建立个人品牌非朝夕可成的事情,你必须不断地学习。而且,即使你已经形成了个人品牌,为了保持它,也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吸收新技能。

  • 人品质量:一个有才无德的人是无法建立起个人品牌的。只有言行一致,你的行为才会让人信服。

  • 适当地包装自己:可能你很有能力,但你不注意仪表,没什么特点,那也很难引起注意。

内卷化效应


20 世纪 60 年代末,一位名叫利福德·盖尔茨的美国人类文化学家,曾在爪哇岛生活过。这位长住风景名胜的学者,无心观赏诗画般的景致,潜心研究当地的农耕生活。

他眼中看到的都是犁耙收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原生态农业在维持田园景色的同时,长期停留在一种简单重复、没有进步的轮回状态。

这位学者把这种现象冠名为 “内卷化”。

“内卷化” 的结果是可怕的,它会让人在一个层面上无休止地内缠、内耗、内旋,既没有突破式的增长,也没有渐进式的积累,让人陷入到一种恶性循环之中。

作为个人来讲,进入 “内卷化” 状态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精神状态和思想观念。一个人如果总是自怨自艾,不思改变,不求进取,不谋开拓,只能是原地不动,还有可能倒退。总是因陋就简,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只能进入周而复始的轮回状态。

有效需求


在一般情况下,职业方向的选择是由专业确定的。现实的情况是,很多人毕业后并不能完全按照自己所学的专业来选择工作,有的甚至与原专业风马牛不相及。

学非所用、用 非所学、专业不对口的情况比比皆是,已不足为怪。在这种情况下,大学毕业生就需要认真考虑,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最重要的是明确自身优势。

  • 对自己进行分析定位深入了解自身,根据过去的经验选择,推断未来可能的工作方向与机会,从而彻底解决 “我能干什么” 的问题;定位,就是给自己亮出一个独特的招牌,让自己的才华更好地为招聘单位所赏识。

  • 要发现自己的不足:如性格的弱点、经验与经历中的欠缺等,认真对待,善于发现,并努力克服和提高。

  • 对职业的方向做出分析:社会分析(当前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趋势;社会热点职业门类分布及需求状况;专业需求形势;自己所选择职业在目前与未来社会中的地位情况;社会发展对自身发展的影响;自己所选择的单位在未来行业发展中的变化情况,在本行业中的地位、市场占有及发展趋势等);组织分析(对自己将要寄身于其中的组织的各个方面进行详细了解,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只有两者之间拥有较多的共同点,组织与个人才会相互接纳);人际关系分析(个人处于社会环境中,不可避免地要与各种人打交道)。

通过以上自我分析认识,明确自己该选择什么定位方向,解决 “我选择干什么” 的问题。

定位的方向直接决定着一个人的发展,定位方向的选择应按照定位的四项基本原则 ——择己所爱、择己所长、择己所需、择己所利,结合自身实际来确定,选择对合适自己、有发展前景的职业。

分解成功因素


高效岗位和高效劳动成为决定一个人职业发展成功的高度和速度。

  • 高效岗位:这个岗位具有产生高效结果的可能。

  • 高效劳动:为实现高效而进行的努力。

一般说来,那些成功的人具有如下几个共同特征:

  • 选择了既符合社会需要又符合自身比较优势的人生定位(目标和方向)这句话的核心关键点是,首先要有目标,没有目标的人最终会一事无成;其次要对自身的目标定位要合理,既不好高骛远,也不自我看低;再次要将目标满足两个方面的要求:符合社会需要(不能立志成为杀人犯),符合自身优势特点(不要让乔丹去踢足球)。

  • 在人生的各个阶段能很好地把握住机遇:选择了专业化水平或效率较高的工作岗位。这就要求任何人不要在现有职位上自娱自乐,要上进,争取更高的岗位,占有更大的资源平台;要善于利用各种晋升机遇来提升自己,而不是在机遇敲门时还浑然不觉。

  • 在每一个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了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不仅包含正确的观念、强烈的愿望、积极的心态等,还包括要为高效做事寻找正确的方法,同时还要保证所做的事情是 “正确的事情”,避免劳而无获,或者背道而驰。

  • 选在有利于自身成长的制度和技术环境,并在环境中不断学习、探索和总结, 不断提高自身的人力资本:人的职业技能是动态变化的。没有学习力的人,哪怕一开始技艺领先,也会随着技术的改进和发展而陷入被淘汰的境地。相反,具有很强学习力的人, 总是能够使自己的工作能力保持在领先地位。这个世界什么都可以变,唯一不变的是学 习。

获取职场幸福


相关调查报告表明,我国职场人士总体工作幸福状况不容乐观。国内某人力资源公司发布的《工作幸福指数调查 报告》显示:只有 10.1% 的被调查者感到 “工作幸福”。

如何获得工作中的幸福?专家给出的建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爱上你的工作:这热爱来自工作本身与自己的期望值和能力相匹配,做起来才会充满激情和信心。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工作常常不再是单纯的谋生手段,而升华到一定的 “事业” 高度。因为热爱,工作对你而言意味着享受,这本身就是一个幸福感。

  • 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融洽的人事关系,营造的是一种细水长流的幸福氛围。 就职场人士来说,对这种环境的依赖和感受,是积久日深的。 

  • 要自己充实起来,在忙碌中体验价值:在忙碌中收获,在忙碌中提升,感觉每天都没有白过。 

  • 调整对工作的认知,使自己拥有幸福的心态:如何让自己在工作中有幸福感,取决于其对工作的定位和工作中的心态。工作中的幸福不是别人可以给予的,自己的幸福要自己把握,努力提高自身的工作乐趣才是最重要的。

陪你一起成长

更多分享

共享笔记


效率工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