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宇文氏之覆灭(资治通鉴卷一八七之三)

 德昌馆 2020-09-27

宇文化及在各割据政权中有独到的优势地位,就是继承了隋炀帝的主要资源。他拿出大量珍异宝去收买分布在海边的各路起义军,其中有一支由王薄率领的义军归降了宇文化及,和他一起守护聊城。

窦建德对他的属下说:“我是隋朝百姓,隋帝是我的君主;现在宇文化及造反并杀死了皇帝,他就是我的仇人,我不能不讨伐他!(吾为隋民,隋为吾君;今宇文化及弑逆,乃吾雠也,吾不可以不讨!)”于是窦建德率部开赴聊城。

这时,李唐淮安王李神通也正在攻打聊城。宇文化及粮食供应不足,就向李神通请降,李神通不准。李唐安抚副使崔世干劝李神通同意宇文化及投降。李神通说:“咱们的军士们风餐露宿这么长久,敌人粮尽计穷,马上就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我要攻下聊城以宣扬国威,同时拿出他的财宝用来慰劳将士,如果接受了他投降,那我要拿什么来赏赐军队呢?(军士暴露日久,贼食尽计穷,克在旦暮,吾当攻取以示国威,且散其玉帛以劳将士,若受其降,将何以为军赏乎!)”崔世干说:“现在窦建德很快就要来了,如果到时没平定宇文化及,咱们将会里外受敌,必然要失败。而且,不经战斗就降服敌人,这个功劳不是挺容易的吗,为什么要贪图财宝而不接受呢?(今建德方至,若化及未平,内外受敌,吾军必败。夫不攻而下之,为功甚易,奈何贪其玉帛而不受乎!)”李神通见话不投机,很是生气,就把崔世干囚在军中。

不久,宇文士及从济北运来粮食接济宇文化及,宇文化及的军力逐渐恢复,又重新组织抵抗。李神通督率军队攻城,贝州刺史赵君德率先攀着城堞登上城墙。不料李神通嫉妒他的功劳,反而收兵不战。赵君德得不到支援,大骂着下了城,于是未能攻克聊城。李神通见窦建德的军队就要抵达,只得带兵撤退。

窦建德赶到后,数次打败宇文化及,宇文化及又退守聊城。窦建德率兵从四面猛攻,王薄又开城门迎入窦军。窦建德进城,活捉了宇文化及后,赶紧前去以臣子身份拜谒了隋炀帝的萧后,并身着白色孝服哭悼炀帝。他收拾隋朝传国玉玺及车驾仪仗,安抚隋朝的百官,然后捉住宇文化及的同党宇文智及、杨士览、元武达、许弘仁、孟景等人,当着隋朝众官员的面处死了这几个人,割下他们的首级悬挂于军营之外。又命人用槛车载宇文化及和两个儿子宇文承基、宇文承趾到襄国,将他们斩首。宇文化及临死之时念道:“我没有对不起夏王!(不负夏王!)”

窦建德每次打了胜仗后得到的战利品全都分给将士,自己不留任何东西。他又不吃肉,经常是蔬菜就着粗米饭吃。妻子曹氏也不穿绫绢做的衣服,役使的奴婢侍妾只有十几个人。待到打败宇文化及,窦建德俘获了一千多名隋朝的宫女,他也没有自己留用,而是当即遣散。窦建德任命隋朝的黄门侍郎裴矩为左仆射,掌管官吏的选拔,兵部侍郎崔君肃为侍中,少府令何稠为工部尚书,右司郎中柳调为左丞,虞世南为黄门侍郎,欧阳询为太常卿。其余的隋朝官员也都量才而用。对于不愿留下做官的或是想去关中和东都的,也都听任他们前往,并给予路费干粮,派兵护送他们出境。当时隋朝的骁果还有近一万人,窦建德也将他们遣返,听任他们选择去处。窦建德又与王世充交好,派使节进表于皇泰主。皇泰主正式封窦建德为夏王。

窦建德出身义军,虽然建立夏国,但却没有建立相应的典章制度。这时,裴矩为他制定朝仪,修订法律,夏国才渐有起色。窦建德非常高兴,经常向裴矩请教礼仪典章之事。

宇文氏在隋炀帝众叛亲离之际发动宫庭政变,夺权弑主,在道义上大失其分,后来又废隋自立,所以虽然他继承了隋朝的很多资源,却最先覆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