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言百练:资治通鉴·唐纪三

 一中大语文 2023-01-25 发布于福建

窦建德谓其群下曰:“吾为隋民,隋为吾君;今宇文化及武逆,乃吾仇也,吾不可以不讨!”乃引兵趣聊城。

淮安王神通攻聊城,化及粮尽,请降,神通不许。安抚副使崔世干劝神通许之,神通曰:“军士暴露日久,贼食尽计穷,克在旦暮,吾当攻取以示国威。且散其玉帛,以劳将士,若受其降,将何以为军赏乎!”世干曰:“今建德方至若化及未平内外受敌吾军必败夫不攻而下之为功甚易奈何贪其玉帛而不受乎!”神通怒,因世干于军中。既而宇文士及自济北馈之,化及军稍振,遂复拒战。神通督兵攻之,贝州刺史赵君德攀煤先登,神通心害其功,收兵不战,君德大诟而下,遂不克。建德军且至,神通引兵退。

建德与化及连战,大破之,化及复保聊城。建德纵兵四面急攻,王薄开门纳之。建德入城,生擒化及,先谒隋萧皇后,语皆称臣,素服哭场帝尽哀;收传国玺及卤薄仪仗,抚存隋之百官。以槛车载化及并二子承基、承趾至襄国,斩之。化及且死,更无余言,但云:“不负夏王!”

建德每战胜克城,所得资财,悉以分将士,身无所取。又不啖肉,常食蔬,茹栗饭;妻曹氏,不衣仇绮,所役婢妾,才十许人。及破化及,得隋宫人千数,即时散遣之。以隋黄门侍郎囊矩为左仆射,掌选事,兵部侍郎崔君肃为侍中,少府令何稠为工部尚书,右司郎中柳调为左丞,虞世南为黄门侍郎,欧阳询为太常卿。自余随才授职,委以政事。其不愿留,欲诣关中及东都者,亦听之,仍给资粮,以兵援之出境。隋骁果[注]尚近万人,亦各纵遣,任其所之。又与王世充结好,遣使奉表于隋皇泰主,皇泰主封为夏王。建德起于群盗,虽建国,未有文物法度,裴矩为之定朝仪,制律令今,建德甚悦,每从之咨访典礼。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三》)

【注】骁果:隋场帝为扩充军队,除征发府兵外又招募新军,新军骁勇善战,称为骁果。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建德方至/若化及未平内外/受敌吾军必败/夫不攻而下之为功/甚易/奈何贪其玉帛而不受乎
    B.今建德方至/若化及未平/内外受敌/吾军必败/夫不攻而下之/为功甚易/奈何贪其玉帛而不受乎
    C.今建德方至/若化及未平内外/受敌吾军必败/夫不攻而下之/为功甚易/奈何贪其玉帛而不受乎
    D.今建德方至/若化及未平/内外受敌/吾军必败/夫不攻而下之为功/甚易/奈何贪其玉帛而不受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卤簿,帝王出外时的仪仗队,汉以后也用于后妃、太子、王公大臣等。
    B.选事,考选举士、铨选职官之事,负责官吏的任用、考绩以及奖惩等。
    C.黄门侍郎,官名,始自秦汉,东汉时设为专官,侍从皇帝,传达诏命。
    D.朝仪,古帝王临朝时的典礼,后亦称人臣朝君或官吏互拜时所用礼仪。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窦建德普于用兵,攻克聊城。他继李神通之后攻打聊城,命令军队发起猛攻,在王薄的策应下,生擒宇文化及父子三人,将他们押至襄国处斩。
    B.窦建德言行一致,效力隋朝。他在出征聊城之前宣告要为隋朝报仇,作战胜利后他先去拜谒了隋朝萧皇后,又身着素服哭祭隋炀帝,以尽哀思。
    C.窦建德仗义疏财,善笼人心。他不追求奢靡生活,日常饮食只是粗茶淡饭,家人也衣着朴素;他将所有家财全都分给将士,能与下属同甘共苦。
    D.窦建德爱惜人才,选贤任能。他根据隋朝留下官员的才能授予他们官职,重用裴矩、何稠等人;建国后裴矩为他制定了朝仪、律令等文物法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军士暴露日久,贼食尽计穷,克在旦暮,吾当攻取以示国威。
    ②化及且死,更无余言,但云:“不负夏王!”

    5.唐人股侔在《窦建德碑》中称赞窦建德“宽容御众”,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他“宽容御众”的表现。

    【参考答案】

    1.B    2.D    3.C

    4.①兵士风餐露宿这么长时间,敌人粮食耗尽,计策用完,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攻占聊城,我们应该攻下它来显示我们国家的声威。
    ②宇文化及将死的时候,再也没有多余的话,只是说:“我没有辜负夏王!”

    5.①攻下聊城后,抚慰隋朝的百官;②打败宇文化及后,遣散了一千多名隋朝宫人;③根据隋朝官员的才能授予官职,委以政事;④任由不愿留下的隋朝官员离开,给予资粮并派兵帮助离境;⑤遣散隋朝的近万骁果军,任其所之。

    【解析】

    1. “未平”后断句,“平”的对象是宇文化及,而不是“内外”,排除AC两项。“下之”后断句,因为“之”是句子的宾语,且“为功”是谓语“易”的主语,排除D项。故选B。译文:现在窦建德就要抵达,如果还没有平定宇文化及,里外受敌,我军必然失败。不打就降服了敌人,作为功劳来得太容易了,怎么还能贪图他的财宝而不接受投降呢!
    2.  D.“官吏互拜时所用礼仪”错,朝仪专指人臣朝君时所用礼仪。故选D。
    3.  C.“所有家财全都分给将士”错,原文最后一段提到“建德每战胜克城,所得资财,悉以分将士,身无所取”,窦建德每次打了胜仗、攻陷城池,得到的物资财产,全部用来分给将士,自己不留任何东西,是“战后所得资财全都分给将士”。故选C。
    4.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①暴露,风餐露宿;克,攻克,攻占;旦暮,早晚,指很短的时间。②且,将要;更,再;但,只是;负,辜负。
    5.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应结合相关语句分析概括。①由原文第三段“建德入城,生擒化及,先谒隋萧皇后,语皆称臣,素服哭场帝尽哀;收传国玺及卤簿仪仗,抚存隋之百官”可知,攻下聊城后,窦建德抚慰隋朝的百官。②由原文最后一段“及破化及,得隋宫人千数,即时散遣之”可知,打败宇文化及后,遣散了一千多名隋朝宫人。③由原文最后一段“以隋黄门侍郎囊矩为左仆射,掌选事,兵部侍郎崔君肃为侍中,少府令何稠为工部尚书,右司郎中柳调为左丞,虞世南为黄门侍郎,欧阳询为太常卿。自余随才授职,委以政事”可知,窦建德妥善安排官员,根据隋朝官员的才能授予官职,委以政事。④由原文最后一段“其不愿留,欲诣关中及东都者,亦听之,仍给资粮,以兵援之出境”可知,任由不愿留下的隋朝官员离开,给予资粮并派兵帮助离境。⑤由原文最后一段“隋骁果尚近万人,亦各纵遣,任其所之”可知,遣散隋朝的近万骁果军,任其所之。
    【参考译文】
             窦建德对他的下属说:“我是隋朝百姓,隋是我的君主;现在宇文化及叛逆杀了皇帝,就是我的仇人,我不能不讨伐!”于是带兵开赴聊城。
             淮安王李神通攻打聊城,宇文化及没有了粮食,请求投降,李神通不准。安抚副使崔世劝李神通准许宇文化及投降,李神通说:“兵士风餐露宿这么长时间,敌人粮食耗尽,计策用完,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攻占聊城,我们应该攻下它来显示我们国家的声威。并且分了他的财宝慰劳将士,如果接受他投降,那么用什么来作赏赐军队的费用呢?”崔世说:“现在窦建德就要抵达,如果还没有平定宇文化及,里外受敌,我军必然失败。不打就降服了敌人,作为功劳来得太容易了,怎么还能贪图他的财宝而不接受投降呢!”李神通很生气,把崔世囚禁在军中。不久,宇文士及从济北运粮接济宇文化及,宇文化及的兵力逐渐恢复,于是又重新抵抗。李神通督率军队攻城,贝州刺史赵君德率先攀着城堞登上城墙,李神通心中嫉妒他的功劳,收兵不战,赵君德大骂下了城,于是未能攻克。窦建德的军队即将抵达,李神通于是带兵撤退。
             窦建德和宇文化及连续交锋,大败宇文化及,宇文化及重又保守聊城。窦建德率兵从四面猛攻,王薄开城门迎入窦军。窦建德进城,活捉了宇文化及,先去拜谒了隋萧皇后,言语都自称臣下,身着白色服装哭隋炀帝以尽哀节;收拾隋传国玉玺及车驾仪仗,安抚隋朝的百官。用槛车载宇文化及和两个儿子宇文承基、宇文承趾到襄国,将他们斩首。宇文化及将死的时候,再也没有多余的话,只是说:“我没有辜负夏王!”
             窦建德每次打了胜仗、攻陷城池,得到的物资财产,全部用来分给将士,自己不留任何东西。他又不吃肉,经常吃蔬菜,下粗米饭,妻子曹氏,不穿绫绢做的衣服,役使的奴婢侍妾,才十几个人。待到打败宇文化及,获得一千多名隋朝宫女,当即遣散。窦建德任命隋朝的黄门侍郎裴矩为左仆射,掌管官吏的选拔,兵部侍郎崔君肃为侍中,少府令何稠为工部尚书,右司郎中柳调为左丞,虞世南为黄门侍郎,欧阳询为太常卿。其余的隋朝官员也都量才授官,交给他们政事。对不愿留下的人,准备去关中或东都的,听任他们前往,并给予路费粮食,派兵保护他们出境。隋骁果还有近一万人,也分派遣返,听任他们选择去处。窦建德又与王世充联合交好,派遣使节进表于皇泰主,黄泰主封他为夏王。窦建德出身盗贼,虽然建国,但没有典章制度,裴矩为他制定朝仪,修订法律,窦建德非常高兴,经常向裴矩请教礼仪典章之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