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亚夫军细柳》为什么替代《陈涉世家》编进了语文课本?

 新用户07039177 2020-09-28

司马迁《史记》书中所记载的故事大多脍炙人口,其中《陈涉世家》曾入选语文教材60年,但最近《周亚夫军细柳》代替了《陈涉世家》,这一变动使得周亚夫在司马迁笔下众多人物形象中脱颖而出,为什么周亚夫会取代了陈胜呢?

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评价陈胜起义“秦失其政而陈胜发迹”,并将陈胜列入“世家”以示赞扬。虽然得此盛誉,但陈胜在起义过程中所使用的手段充满欺骗、鼓动,他的成功注定是短暂的。《陈涉世家》简洁有力地记叙了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陈胜被征戍渔阳,因雨失期,故与吴广谋“举大计”。为使起义名正言顺,他们诈称扶苏和项燕,又假借鬼神之事,制造“陈胜王”鱼腹字书和夜半狐鸣。随后与吴广合力激怒将尉,杀之起事。文虽不长,意味无穷。

《周亚夫军细柳》为什么替代《陈涉世家》编进了语文课本?

陈胜在年少时曾受雇佣替人耕种,在别人劳动时他却在田埂上惆怅未来,还对佣耕的同伴发出“苟富贵,勿相忘”的感慨。由此可见年少开始他的内心已经不满现状了,这种惆怅是对个人前程的忧虑。陈胜筹划起义的最初动力是“失期当斩”,在必死无疑的情况下才选择了“举大计”,“天下苦秦久矣”是当时可以加以利用的环境条件,他不过是顺水推舟,借大义举旗。因此,揭竿起义并非深思熟虑的成果,究竟是成是败根本不甚明确。

陈胜诈称秦长子扶苏和楚国大将项燕,目的是“宜多应者”,以便笼络秦民和楚国遗民。秦灭六国,秦始皇长子与楚国大将根本不可能有任何关系,但只要于己有利,陈胜可以不顾常理用之,其中的狡诈欺骗不言而喻。陈、吴二人在占卜时,卜者问“卜之鬼乎?”被认为是在暗示以鬼神“威众”。《史记索隐》李奇认为卜者原意是“所卜事虽成,当死为鬼”,是在告诫陈胜。而陈胜反倒装神弄鬼,企图自立称王。

陈胜吴广合力“并杀两尉”,与吴广起冲突的将尉被杀祭旗尚可理解,另一将尉并未与他们有冲突却同样被杀,更说明陈胜本意不在于拯救“苦秦者”。陈胜利用“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演说号召同行戍卒起事,从他使用敬语、利益分析到鼓动起义都能看出陈涉对人心的把握可谓精准。陈胜起义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和个人功利性,他的手段和行事以利我为目的,充满欺诈和鼓动。因此由陈胜号召的军队,为名为利者有之,为家为国者有之,目的不一,难以取得推翻秦国暴政的真正胜利。尤其是义军进据陈县时,陈胜在三老、豪杰的吹捧下最终自立为王。如此一来,各地纷纷效仿,诸王并起,苦秦者成了苦于王者。

《周亚夫军细柳》为什么替代《陈涉世家》编进了语文课本?

在筹划起义阶段,陈胜展示出超强的谋略和决策力,但随着起义的发展他逐渐暴漏出身上的历史局限性和个人的不足。各势力拥兵自重,战力分散,缺乏统一领导;起义军无善于带兵作战的将领,上级任命不当;组织内部混乱,将领们效仿陈胜欺诈的手段,互相残杀。而陈胜自身则因为身份的巨大转变开始浮躁骄傲,沉迷享乐,专权独断,亲佞远贤。最终,陈胜在兵败逃亡时被车夫偷袭致死。

《周亚夫军细柳》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记录的是汉文帝前往霸上、棘门、细柳三地劳军。文章中,三军将领分别是宗正刘礼、祝兹侯徐厉、河内守周亚夫,他们因匈奴大举入侵,特驻军备胡。司马迁在叙事时笔触简洁有力,“大入边”、“乃”、“以备胡”,寥寥数词,就展示了战事紧迫,烽火一触即发的紧张局面。在此情况下,文帝亲自犒劳三军,即是对军队的鼓舞也是对三军的检阅。虽说备军三地,但文章只着重写了文帝进细柳军的情况。周亚夫作为三位将军中,职位最低、最普通的一位,为何如此特殊呢?这就是因为周亚夫的“真”。

《周亚夫军细柳》为什么替代《陈涉世家》编进了语文课本?

汉文帝劳军霸上、棘门时,马车可直接奔驰而入,将领们下马迎送。帝王的仪仗、威严不言而喻,所到之处也尽是屈膝之臣。到了细柳军,先是兵士严阵以待,天子仪仗的先驱传信,却根本无法入内。营地守门的都尉严守军令,丝毫不为天子令所动。即使是文帝亲自抵达军营也不得入,直到使节持兵符下诏,说明天子要入营慰劳士兵,周亚夫才下令开门。这一过程中,周亚夫并没有一个形象描写,但人未至形已至。周亚夫那种严谨治军、令行禁止的将军形象已然出现。经过入营的一波三折,严谨刚正的周亚夫在文帝面前再做出其他“出格”的事也就合情合理了。在细柳军中,汉文帝的车队仪仗形同虚设,天子也不得不按辔徐行。面对接连碰壁的文帝,周亚夫不卑不亢,只说了一句话“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至此“天子为动,改容式车。”最后赞叹周亚夫乃“真将军”。

简单的行文,周亚夫的形象却是丰满的,很明显,他是“真”将军、真性情。

匈奴气势汹汹,有大举入侵之势,文帝也备军以待。此刻劳军,对汉文帝和三地军队来说都具有极大的风险。那么于帝王安危来看,“直驰入”是合理的。但于军营来看,敌我列兵待阵之时,仪仗、群臣可以轻易出入营地,已是十分危险,而将领们下骑迎送,更是不顾家国将士安危的大意行为。因此,汉文帝在细柳军营前的遭遇,实际是一个军营严查防守的直接表现,也是两军交战前相互防守的正确做法。

宗正刘礼、祝兹侯徐厉其原本职务并非行军作战,不以军礼见似乎情有可原。同样地,霸上、棘门两地士兵的管理和操练情况就不明确了。周亚夫持兵戟出帐见汉文帝,说明他在备战期间对士兵勤加操练,帝王的来临并未打乱军营的日常秩序。

细柳军中的一切是出人意料的,“天子为动”“群臣皆惊”。周亚夫治军,使一位帝王接连碰壁,威风全无。普通臣子根本没有如此胆识。见惯了卑躬屈膝的大臣,汉文帝被周亚夫刚正、严谨的行事所折服,敬意油然而起。幸亏是备战的特殊时期,也幸亏文帝识人善任,这才有了周亚夫久被称善的结尾。

《周亚夫军细柳》为什么替代《陈涉世家》编进了语文课本?

正所谓“至刚则易折”,汉文帝死后,周亚夫因性情耿直、刚愎自用,有功高震主之嫌。又因他性格刚正不懂退让得罪了多位朝臣,还数次与景帝闹不和,种种因果之下,最后在狱中绝食而死。周亚夫的一生是幸运的,他的“真”得到了赏识;他也是不幸的,他耿直的真性情注定了英雄的悲剧。

《陈涉世家》描写的是秦暴政下的首次平民起义,着重突显了陈胜的谋略和魄力。《周亚夫军细柳》记录了汉文帝的一次劳军,侧面展现了周亚夫正直严谨的性格特点。反秦起义是陈胜人生的偶然,也是历史的必然。激动人心的呐喊下是陈胜富贵险中求的计谋手段。细柳军“无视”天子的背后是周亚夫军纪严明、不畏强权的真情真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