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例丨析“写”引领思维,文道统一

 豫语乡音 2020-09-28

“写读创”教学课例谈

在立德树人的语境下,语文课堂教学中“人文性”肆意泛滥,呈泛化之势,造成课堂信马由缰,教学效率低下。如何实现课堂教学中“文道统一、工具性与人文性融合”呢?

下面,请看“写读创”教学课例,以析“写”引领思维,在课堂教学中追求“文道统一、工具性与人文性融合”。

【课例】

《祝福》教学中,教师提出了“祥林嫂之死由谁负责”的问题,有个学生说“四婶也有很大责任。”

师问:“何以见之?”

生答:“她跟鲁四老爷是站在一头的。课文是这样写的。”

师问:“怎么写的,能具体说说吗?”

(学生没有读懂课文,没话可说。)

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研读课文,特别让学生体悟四婶前后三次劝阻祥林嫂参加祭祖的语句:

第一次说:“祥林嫂,你放着吧!我来摆。”

第二次说:“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拿。”

第三次却说:“你放着吧,祥林嫂!”

学生比较发现,从内容上看,这些话并无什么不同,但在语言形式上却有很大区别。

教师追问:四婶开头是“先呼后阻”,后来是“先阻后呼”,当中反映了四婶心理活动上的什么变化?

师生再次揣摩课文的语言,从中发现:

“先呼后阻”的语气比较委婉,四婶只是从心里不希望祥林嫂参加祭祖;

“先阻后呼”则表示出四婶说话语气比较强硬,其话外之音——一个不洁的女人,怎么可以参加祭祖呢?

【教学环节小议】

  • 析“写”环节:领悟了语言运用,品味了思想感情。

  • 运用比较思维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这里的细微差别,显现了她对祥林嫂前后不同的态度。而祥林嫂由此明白了捐了门槛后,自己依然不干净时,她的精神彻底崩溃了。可以说是四婶的这句话最后将她推上了生命的绝路,封建文化的祭台。

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细心品味课文语言的细微差别,而从中看到了祥林嫂这一如尘芥的生命结局,怎能不对她产生同情呢?

由以上课例可见,对语言运用能力的分解看,会想是会听读与会说写的前提,教师以析“写”来引领思维,直奔靶标,这样就更好的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了“文道统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效深度融合”的追求。


精彩荐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