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些事可做可说,但这样一件事,只能说!

 深度的思考者 2020-09-28

近日经朋友推荐,看了《浪潮》影片,这部影片在豆瓣得分是8.7,反响非常好。

这部电影,最大的牺牲者可能就是那个一开始懦弱,然后又有了勇气敢与小混混起冲突,之后情绪失控的蒂姆了。

实际上导演有更深一层的意思,也就是说这个蒂姆实际上是代表最可怜、最无助、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一类人。从蒂姆身上,就可以看到当初纳粹独裁是如何影响像蒂姆这样的弱者,并最终统治一个国家的。

《浪潮》影片演绎了蒂姆的这种蜕变,蒂姆的变化确切说是,莱纳老师在五天的时间里,用一系列言行影响的。

第一天,初步影响:当莱纳老师让同学们称呼他为文格尔先生、想要发言必须要经过他的同意才起立发言时,实际上就开始树立自己的权威,让学生们都知道班级有个核心领导者。

第二天,逐步加深影响:同学们一进教室,莱纳就让学生们起立并踏步,而且一直踏,步子声也渐渐统一,仿佛所有人都融为了一体,这让懦弱的蒂姆感到了一种亲切感,一种融入集体的力量。莱纳老师当然不会放过自己鼓动与施加影响的机会,他讲了两个观念:《纪律造就力量》、《团结力量大》的观念,这样一说,蒂姆就深深地受影响了。

第三天,继续趁热打铁。他提出班上的同学都穿统一的白衬衫上课,并且给这个组织起了个名称“浪潮”,这时候莱纳老师的影响力显出来了,很多同学甚至把自己的阿迪奈克也一把火烧了,换上白衬衫的同学被莱纳老师欣赏,而不换白衬衫的女生则被无视,更让蒂姆感到一定要投身于组织,拥抱组织,只有组织才能给予他更强大的力量。

并且,他还真的在受欺负时被同学们帮助,这更让他感受到了融入组织所带来的勇气、力量,觉得这个组织才是自己最需要的,最值得加入的。

仅仅只有三天的时间,蒂姆就完成了由不相信、半信半疑到深信不疑的转变,他相信自己有了依靠,即使出了事之后,也会有人替自己扛着,也会有人帮助自己。

于是,接下来的行为就可以理解了,他敢于与小混混起冲突,拿枪吓退黑组织,敢在大楼上喷漆,就是深深受到莱纳老师团结就是力量的影响。

在外人看来,这就是一个破坏性超强的组织,是被恶魔控制的组织,跟人打架,毫不留情,打的别人头破血流,可是在这些学生看来,却是让他们倍加依赖、信任的组织,这种组织内与组织外截然不同的认知又是如何形成的?

这不得不提到一个重要的心理:从众心理,或者也可叫集体迷失。心理学研究发现:人是有从众心理的。像我们中国人,在传统文化中,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思想,就是不要强出头。

因为强出头必定会受到损失,比如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既然不要强出头,那就跟人家学,人家咋样自己也就咋样,中国是这样,德国也一样,这就形成了疯狂所需要的第一个条件:社会环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从众,尤其是加入一个组织,会给人带来安全感、认同感、荣誉感,甚至是勇气,《浪潮》中为什么一向胆小的蒂姆,在遇到小混混时,竟然敢掏出手机,吓退小混混,这种勇气来自哪里?

就是因为他相信,这个组织是强大的无敌的!当大家都认同一件事情时,大家就会产生一种心理的愉悦,而自觉自愿地去做这件事情,即使这种事情在外人看起来是错的。

比如说,《浪潮》影片中的打架事件,外人看是明显的错误行为,但莱纳班级的同学却都纷纷叫好。这是形成疯狂的第二个条件:加入组织的好处非常多,同学们向往这种组织。

该班同学们加入独裁组织,加入的疯狂,退出的不甘,一是因为社会环境对人从众心理的影响;二是因为进入这个组织,尝到了甜头,有认同感。

这两个条件一旦具备,就像干柴遇到了空气与烈火一样,必定疯狂燃烧,一旦燃烧起来,想阻止怎么阻止得了。独裁的形成,就是干柴遇上烈火的过程。

莱纳老师最后后悔了,如果当初他知道,有些事只能说,不能做时,估计也不会引起影片中的那种悲剧来。

别看不让你去做,实际上真的是一种保护,做了,实验了,有时候想会陷入疯狂而最终无法自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