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奖不罚》: 难管的孩子, 如何拥有自控力

 骄阳飞雪 2020-09-28

点击加载图片

夜晚12点,筋疲力尽的你,正等着孩子快点入睡,可是,他们却依然踏着小脚,在客厅到卧室之间,瞪瞪的跑个不停,就像打了血鸡一般,兴奋得不得了。

一家人坐在餐桌上,快乐的吃饭,孩子却偏偏要把食物当玩具,始终不肯好好规矩的吃饭。

道理讲了百遍,奖罚的方式都试过,孩子依然没有办法自控,做一个讲规矩的孩子。

到底该怎么办呢?

美国作家凯瑟琳·雷诺兹·刘易斯在《不奖不罚》中,明确的给出了“如何让难管的孩子,拥有自控力”的方法。

点击加载图片

01自控力困难,是当今许多孩子面临的难题

书中开篇,作者就告诉我们,社会在不断朝着更加文明和进步的方向发展,孩子的自控力却越来越差。

甚至连能够一次静站3分钟的孩子,也越来越少。

更令人感到忧心的是,抑郁症和注意力缺失病症的数量,却直线上升。

作者通过大量的调查和心理学史料研究指出,造成这个结果的第一大原因是:

“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越长,孩子出现情绪障碍的概率也就越高,家庭关系的维护力更差,注意力问题也会增多。”

对此科学家有相关研究指出:如果孩子面对快速切换的屏幕时间过久,那就会令他们的大脑对于深层刺激产生预设,而等他们长大后渐渐发现现实生活比预期的无聊,就可能导致注意力下降的问题。

注意力严重缺乏时,就会导致自控力下降,难以正视内心,集中精力,注意力分散。

第二个原因是:焦虑。

比如,受到嘲笑或欺凌,不被团体接受,都会诱发孩子内心的焦虑。

焦虑的症状严重之后,孩子就会出现行为失调、情绪失调,继而不得不依靠药物或烟酒。

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自我管理能力”,也就是能否控制自身的冲动、情绪、想法和行为。

而自我管理能力差的孩子,都有一个普遍的特点:

父母把孩子当作成长中的人才来栽培,而不会把他们看作家庭重要劳力,不指望他们在家务、农活或是家庭生意上挑大梁。

简单来说,在家庭中,孩子只负责读书,不需要做其它任何家务,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把孩子培养成“高分低能”。

而结果往往是,分也不高,能也不高。

心理学中的自主理论认为:人要想把生活过好,就需要自主、有能力并且能够跟他人建立有效联系。

这一理论,就可以很好的解释,为什么不让孩子参与到家庭事务中来,会影响孩子的自控能力。

因为在做家务的过程中,既能锻炼孩子的自主能力,又能促进亲子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第三个原因:孩子的玩耍时间,被严重剥夺。

当今家庭环境,就像一个不断循环的链条,父母的焦虑,导致他们不断给孩子加压加码,为了提升个人素质和学习成绩,几乎占用了孩子所有的玩耍时间,都用来学习各种知识和培训各种技能。

彼得·雷格说过:“人类孩童天生就是要靠玩耍来学习的。无论是身体上的,智力上的,还是情感上的发育都需要玩耍来促进。”

很多时候,我们都犯了本末倒置的错误,原本希望孩子积极上进、全面发展,让孩子学习各种东西,其实,真正的学习,往往就在真实的生活,只需要把真实的生活,还给孩子,他们就有无穷尽的学习机会。

点击加载图片

最后一点:童年成长过程中,家庭环境不和谐,也影响孩子大脑发育,导致自控力不足,注意力不集中。

02培养孩子的自控力,这5步是关键

凯西·赫什派赛克表示:孩子在学校里能不能表现好的关键,就是看他们能不能坐得住,还有能不能跟别人处得来。

意思是告诉我们,决定孩子未来的有两点:一是自控力;二是人际关系。

那么,到底要如何提升孩子的自控力呢?

在这里,本书的作者提出了用“学徒型养育”代替传统的“命令服从式养育”。

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命令与服从式养育”就是父母站在威严和高高在上的角度,对孩子发出命令,要求孩子执行。

而“学徒型养育”则正好相反,父母和孩子,都是学习的主题,父母需要向孩子学习,孩子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学习。

就拿“奖和罚”的教育方法,就是典型的“命令服从式养育”,父母将孩子当成自己的下属、下级,低于自己级别的人,当孩子服从了命令,并较好的完成了任务,就给予奖励,孩子没有完成,或完成得不好,就给予惩罚。

这样的教育方式,或者能够起到一时的效果,但很难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让孩子始终处在他律的基础上,难以转向自律。

而我们教育孩子,最终的目的,是希望孩子能够产生自律能力。

点击加载图片

激发孩子自控力的第一个步骤是:缔造强健亲子之间的关系。

核心思想是:温和而坚定。

父母要把孩子当成一个完整的人来看待,也就是尊重他的一切权利和义务。

家庭决策、家务事务孩子都有参与权,一切规则的制定和落实,孩子都需要投入其中。

当然,遇到孩子想反悔违规的时候,父母也无需生气责备,只需要保证孩子安全的情况下,让孩子承担自然后果。

简单来说,就是不管教的勇气,孩子的人生,就由他们自己去做主。

当然,孩子之所以是孩子,很多时候,依然需要父母的支持。

当孩子失败时,父母在保证不责备的情况下,给予孩子情感上的支持,一个拥抱,一句理解,都可以给孩子温暖。

第二个步骤是:积极沟通,不包办、少命令,共情式聆听。

在亲子教育中,父母最应该学习的是:闭嘴的能力。

说给孩子听,不如听孩子怎么说。

关于这一点,《窗边的小豆豆》中,给了我们最直观的展示。

点击加载图片

一个淘气的孩子,往往需要一个很好的倾听者。

理解和倾听了孩子的想法,有两个好处:

一是感受到被理解的孩子,才会更好的理解父母;二是了解了孩子的想法,才能对症下药的帮助孩子。

第三个步骤是:提升自我管理能力,让孩子学会解决问题。

包办一切,是现代父母的通病。

嫌弃孩子无能,也是许多父母的焦虑。

两个矛盾点,根源在于,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剥夺了孩子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每一种技能的养成,都需要不断的练习,才能习得。

并不会因为人的身体长大,就会自然拥有的。

所以说,父母想要孩子独立自控自力,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孩子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哪怕当孩子需要帮助时,我们也只能给予引导,最终的结果,应该由孩子去探索。

第四个步骤是:确立界限,规范行为。

他律到自律的过程,中间隔着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界限”。

源源不断的他律,只会吞噬他人的自律能力。

他律的作用在于,让孩子感受到了“只有这样做,才会得到最好的结果”,从而激发孩子的自主行为。

但是,如果“他律”是被强迫的,没有激发孩子的“自律”,肯定就是方法出了错。

简单来说,就是父母的规则和管教,已经超出了孩子、父母两者之间的界限。

父母过多管教,孩子过于依赖他律。

所以说,父母要学会分清楚,什么是孩子的事,什么是父母的事,只要是父母的事,我们努力做好,只要是孩子的事,归还给他自己。

点击加载图片

一个人之所以会拥有超强的自控力,源自于他内心对自己充满了信心。

心中有一股力量在支持着他,让他相信自己,可以掌控一切。

而这一切,需要心里装着父母的爱,相信自己的能力,以及有强大的安全感和边界意识,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自控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