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修园医学三字经,中医妇科

 昆山同德堂邹医 2020-09-28

妇人经产杂病第二十三

【原文】妇人病①四物(1)良与男子同,唯经前产后异耳。《济阴纲目》以四物汤加香附、炙草为主,凡经前产后,俱以此出入加减。

【注释】 ①妇人病:即妇科病。

【语译】 治疗妇科病,四物汤是一个很好的处方。妇人病,唯独经前、产后与男子不同。《济阴纲目》用四物汤加香附、炙甘草,凡经前、产后疾病,都用它加减治疗。

【原文】月信①准 体自康经水一月一至,不愆其期,故名月信。经调则体自康。

【注释】 ①月信:即月经。因其按月来潮,信而可验,故名。

【语译】 月经正常,一月一至,不错过日期,身体自然就会健康。

【原文】渐早至 药宜凉血海有热也,宜加味四物汤(2)加续断、地榆、黄芩、黄连之类。

【语译】 如

月经逐渐提前,这是由于血热引起的,应当用凉性药物治疗。可用加味四物汤加续断、地榆、黄芩、黄连等。

【原文】

渐迟至 重桂姜血海有寒也,宜加味四物汤(2)加干姜、肉桂之类,甚加附子。

【语译】 

倘若月经逐渐推迟,这是由于血分有寒引起的,应当用温性药物来治疗,一般多用加味四物汤加肉桂、干姜等,甚至可以加用附子。

【原文】

错杂至 气血伤经来或早或迟不一者,气血虚而经乱也,宜前汤加入人参、白术、黄芪之类。

【语译】 如果月经或早或迟,错杂而至,是气血不足引起的月经紊乱。应当用加味四物汤加人参、白术、黄芪之类。

【原文】归脾法 主二阳①《内经》云: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为女子不月。宜归脾汤(3)。

【注释】 ①二阳:指心脾。

【语译】 

归脾汤主治心脾两虚。《内经》说,二阳之病发于心脾。是心有隐事,精神忧郁,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导致气血两虚,月经不来。应该用归脾汤治疗。

【原文】兼郁结 逍遥长郁气伤肝,思虑伤脾,宜加味逍遥散(4)。

【语译】 如兼有肝气郁结,应该用加味逍遥散治疗。




【原文】种子者 即此详种子必调经。


以归脾汤治其源,以逍遥散治其流,

并以上诸法皆妙,不必他求。

唯妇人体胖肥厚者,恐子宫脂满,另用二陈汤(5)加川芎、香附为丸。

【语译】 为了使妇女怀孕,必须根据上述的方法调治各种月经病。

用归脾汤补心脾,益气血,治其根源,用逍遥散治其伴发症状。

以上各种方法都很好,不必用其他方法。唯有妇人身体肥胖的,恐怕子宫脂满,另用二陈汤加川芎、香附,制丸药服。

【原文】经闭塞 禁地黄

闭塞脉实,小腹胀痛,与二阳病为女子不月者不同。虽四物汤为妇科所不禁,而经闭及积瘀实症,宜去地黄之濡滞,恐其护蓄,血不行也。加醋炒大黄二钱、桂一钱、桃仁二钱,服五六剂。

【语译】 瘀血引起的闭经,应当禁用地黄之类的滋腻药物。

月经不通,脉实有力,小腹胀痛,与心脾两虚,气血不足不同。虽然四物汤为妇科常用方剂,而瘀血引起的实证,应该去滋腻的地黄,以免使瘀血不得运行。还可以加醋炒大黄两钱、桂枝一钱、桃仁两钱,服五六剂即愈。

【原文】孕三月 六君(6)尝得孕三月之内,多有呕吐、不食,名恶阻,宜六君子汤。俗疑半夏碍胎,而不知仲师惯用之妙品也。

高鼓峰云:半夏合参术为安胎、止呕、进食之上药。

【语译】 怀孕3个月,常有呕吐不食的情况,称为妊娠恶阻,可服六君子汤。一般人怀疑半夏有碍胎元,而不知道这是张仲景经常应用的妙品。高斗魁(鼓峰)说,半夏配人参、白术是安胎、止呕、进食的好药。

【原文】安胎法 

寒热商四物汤去川芎为主。

热加黄芩、白术、续断,

寒加艾叶、阿胶、杜仲、白术。

大抵胎气不安,虚寒者多。庸医以胎火二字惑人,误人无算。

【语译】 安胎的方法,应当辨别病因之寒热。如属热证,当用四物汤去川芎,加黄芩、白术、续断;如属寒证,加艾叶、阿胶、杜仲、白术。一般胎气不安的病因,虚寒者多。那些庸医用“胎火”二字来迷惑人,误人太多了。

【原文】难产者 保生方横生倒产、浆水太早、交骨不开等症,宜保生无忧散(7)。

【语译】 横生、倒产、羊水早破、交骨不开等难产者,可以服保生无忧散。

【原文】开交骨①归芎乡交骨不开,阴虚故也,宜加味芎归汤(8)。

【注释】 ①交骨:指耻骨联合部。

【语译】 交骨不开属阴虚者,宜服加味芎归汤。

【原文】血大下 补血汤胎,犹舟也。血,犹水也。水满则舟浮。血下太早,则干涸而胎阻矣,宜当归补血汤(9)加附子三钱。欲气旺则血可速生,且欲气旺而推送有力,加附子者取其性急,加酒所以速芪、归之用也。保生无忧散治浆水未行,此方治浆水过多,加味归芎汤治交骨不开。三方鼎峙,不可不知。

【语译】 如出血过多引起的难产,又应服当归补血汤。胎儿就像船,血液就如水,水满则船浮。如果血出的太多、太早,则阴道干枯,胎儿受阻,应当用当归补血汤加附子三钱,以达到气旺血可速生,有力推送胎儿的目的。加附子的目的,急于取效;加酒是增强当归、黄芪的作用。保生无忧散治羊水不行,此方治羊水过多(当为出血过多),加味归芎汤治交骨不开。三方鼎立,不可不知。

【原文】脚小指 艾火炀①张文仲②治妇人横产手先出,诸般服药不效,以艾火如小麦大,灸产妇右脚小指头尖,下火立产。

【注释】 ①炀:熔化。此处是灸的意思。

②张文仲:唐代医家。【语译】 治难产还可用艾火灸产妇小脚趾的方法。张文仲治妇人横产儿手先出者,服各种药物不效,用艾火如麦粒大,灸产妇的右脚小趾尖,火下,立刻产出。

【原文】胎衣①阻 失笑匡胎衣不下,宜以醋汤送失笑散(10)三钱,即下。

【注释】 ①胎衣:即胞衣。

【语译】 如胞衣阻滞,可用醋汤送服失笑散三钱,即可产下。

【原文】产后病 生化将时医相传云,生化汤(11)加减,治产后百病。若非由于停瘀而误用之,则外邪反入血室,中气反因以受伤,危症蜂起矣。慎之!慎之!

【语译】 当时的医生相传以生化汤加减可治产后百病。如果不是瘀血所致者而误用它,则反而使外邪深入血室,中气受伤,危证蜂起。慎之!慎之!

【原文】合诸说 俱平常以上相沿之套法,轻病可愈,治重病则不效。

【语译】 以上各种学说,都是很平常的以前相延续的套法,轻病可以治疗,重病则没有效果。

【原文】资顾问 亦勿忘商治时不与众医谈到此法,反为其所笑。

【语译】 以上治法,可供临床应用时参考,也是不应该忘记的。在与众多医生商讨治疗这些疾病时,不谈到这些基本方法,反而会叫他们耻笑。

【原文】精而密 长沙室《金匮要略》第二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二十二卷,义精而法密。

【语译】 欲求治疗妇产科疾病的精密方法,应当深入研究张仲景的著作。《金匮要略》第二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二十二卷的论述精深而周密。

【原文】妊娠篇 丸散七妊娠篇凡十方:丸散居七,汤居三。盖以汤者,荡也。妊娠以安胎为主,攻补俱不宜骤,故缓以图之,即此是法。

【语译】 《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篇中共记载10个处方,其中丸剂、散剂有7个,汤剂3个。汤者,荡也。丸者,缓也。汤剂的作用猛烈,丸剂的作用和缓。妊娠期间的治疗以安胎为主,力求缓和稳妥,采用攻下或补益的方法都不应过于峻猛。

【原文】桂枝汤(12)列第一此汤表证得之为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为化气调阴阳,今人只知为伤寒首方。此于妊娠篇列为第一方以喝醒千百庸医之梦,亦即是法。师云: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注:阴搏阳别为有子。今反云阴脉弱小,是孕只两月,蚀下焦之气,不能作盛势也,过此则不然。妊娠初得,上下本无病,因子室有凝,气溢上下,故但以芍药一味固其阴气,使不上溢。以桂、姜、甘、枣扶上焦之阳,而和其胃气,但令上焦之阳气充,能御相侵之阴气足矣。未尝治病,正所以治病也。

【语译】 妊娠篇中的方剂,桂枝汤被列为第一方。桂枝汤治疗表证为解肌合营卫,治疗里证则为化气调阴阳,今天的医生只知道它是伤寒的首方。其实,它在妊娠篇也被列为第一方,足以用来唤醒千百庸医沉睡之梦。张仲景说:“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阴搏阳别为有子”,今反“阴脉弱小”,是因为怀孕只有两个月,削弱下焦之气,不能呈现强盛之势,过了两个月就不一样啦。妊娠刚开始,上焦、下焦本来无病,因为子宫与以前不一样了,气溢上下,所以只是用芍药一味保护阴气,使之不上逆;用桂枝、生姜、甘草、大枣助上焦之阳气,调和胃气,使上焦之阳气充足,能抵御相侵的阴气。目的本不是治病,而起到了治病的效果。

【原文】附半姜 功超轶①时医以半夏、附子坠胎不用,干姜亦疑其热而罕用之,而不知附子补命门之火以举胎,半夏和胃气以安胎,干姜暖土脏使胎易长。俗子不知。

【注释】 ①轶:超过。

【语译】 附子、半夏、干姜三药,妊娠时若使用得当,可以收到非同一般的效果。一般的医生,认为半夏、附子堕胎而不用,也怀疑干姜太热而少用;而不知附子补命门之火而保胎,半夏和胃气以安胎,干姜暖脾土而长胎。

【原文】内十方①皆法律②桂枝汤(12)治妊娠,附子汤(13)治腹痛少腹如扇,茯苓桂枝丸(14)治三月余漏下、动在脐上为癥瘕,当归芍药散(15)治怀妊腹中[插图]痛,干姜人参半夏丸(16)治妊娠呕吐不止,当归贝母苦参丸(17)治妊娠小便难,当归散(18)妊娠常服,白术散(19)妊娠养胎,方方超妙,用之如神。惟妊娠有水气、身重、小便不利、恶寒、起即头眩,用葵子茯苓散(20)不能无疑。

【注释】 ①内十方:指《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篇内所列的10个处方,即桂枝汤、附子汤(有方名,无药物组成)、桂枝茯苓丸、当归芍药散、干姜人参半夏丸、当归贝母苦参丸、当归散、白术散、葵子茯苓散、胶艾汤等。

②法律:此处系法则、准绳之意。

【语译】 妊娠篇内所列的10个方剂,处方用药严谨,都可以作为妊娠病的治疗准绳。桂枝汤为妊娠篇第一方;附子汤治腹痛,小腹如扇;茯苓桂枝丸治妊娠三月余漏下,动在脐上,为癥瘕积聚;当归芍药散治妊娠腹中绞痛;干姜人参半夏丸治妊娠呕吐不止;当归贝母苦参丸治孕妇小便难;当归散妊娠常服;白术散妊娠养胎,用之如神。唯有妊娠水肿,身重,小便不利,恶寒,站起就头晕,用葵子茯苓散治疗不好理解。

【原文】产后篇 有神术①共九方。

【注释】 ①神术:高明的办法。

【语译】 《金匮要略》产后篇,对于产后病提出了神奇的治疗方法和九个方剂。

【原文】小柴胡(21)首特笔妊娠以桂枝汤为第一方,产后以小柴胡汤为第一方,即此是法。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①,三者大便难。产妇郁冒、脉微弱、呕不能食、大便反坚、但头汗出者,以小柴胡汤主之。

【注释】 ①郁冒:指郁闷昏冒或血虚昏厥。

【语译】 《金匮要略》产后篇,首先特别列出用小柴胡汤治疗产后病。治妊娠病以桂枝汤为第一方,治产后病小柴胡汤是第一方,这是正确的方法。新产妇人有三病:一是痉病,二是郁冒,三是大便难。《金匮要略》说:产妇郁冒,其脉微弱,呕不能食,大便反而干燥坚硬,只是头部汗出,用小柴胡汤治疗。

【原文】竹叶汤(22)风痉疾①《金匮》云:产后中风、发热、面正赤、喘而头痛,竹叶汤主之。钱院使注云:中风之下,当有病痉者三字。按:庸医于此症,以生化汤加姜、桂、荆芥、益母草之类,杀人无算。

【注释】 ①风痉疾:中风发痉的疾病。指产妇遭受风邪而引起痉挛抽搐的疾病。

【语译】 用竹叶汤治疗产后中风,发为痉病。《金匮要略》说:产后中风,发热,面红,咳喘,头痛,用竹叶汤治疗。钱院使注解说:“中风”之下,应当有“病痉者”三字。庸医看到这种病,便用生化汤加干姜、桂枝、荆芥、益母草之类治疗,杀人无数。

【原文】阳旦汤(23)功与匹①即桂枝汤增桂加附子,《活人》以桂枝汤加黄芩者误也。风乘火势,火借风威,灼筋而成痉,宜竹叶汤。若数日之久,恶寒症尚在,则为寒风,宜此汤。二汤为一热一寒之对子。师云:产后风续续数十日不解,头微痛、恶寒、时时有热、心下闷、干呕、汗出虽久,阳旦证②续在者,可与阳旦汤。

【注释】 ①匹:匹配,相等。

②阳旦证:病证名。一指《伤寒论》的桂枝汤证。一指桂枝汤证兼见心烦口苦等里热证者,《外台秘要》记载:“《古今录验》疗中风伤寒,脉浮,发热往来,汗出恶风,项颈强,鼻鸣干呕,阳旦汤主之方。”

【语译】 阳旦汤治疗产后中风而致的痉病与竹叶汤功效相似。阳旦汤就是桂枝汤增加桂枝用量,再加附子。《活人书》用桂枝汤加黄芩是错误的。风乘火势,火借风威,灼热伤筋,而成痉病,应该用竹叶汤治疗。如果数日仍旧恶寒,则是感受风寒,应该用阳旦汤治疗。两方是一热一寒的一对方子。张仲景说:产后受风,连续数十日不解,头微痛,恶寒,时时有热,心下闷,干呕,汗出,虽经数日,阳旦证仍在者,可以用阳旦汤治疗。

【原文】腹痛条 须详悉此下八句,皆言腹痛不同,用方各异。

【语译】 对于《金匮要略》中有关腹痛的条文,必须详细全面地研究。以下八句,都是叙述不同原因导致的腹痛和相应的治疗方法。

【原文】羊肉汤(24)[插图]痛①谧②痛者,痛之缓也,为虚症。

【注释】 ①[插图]痛:指产后血亏,腹中绵绵作痛。

②谧:平安的意思。

【语译】 当归生姜羊肉汤能止产妇腹中绵绵痛。

【原文】痛满烦 求枳实满烦不得卧,里实也,宜枳实芍药散(25)。二味无奇,妙在以麦粥下之。

【语译】 若腹痛兼见烦满不得卧,是里实证,可用枳实芍药散治疗。枳实、芍药这两味药并无神奇之处,妙在用麦粥调理。

【原文】著脐痛 下瘀吉腹中有瘀血,著于脐下而痛,宜下瘀血汤(26)。【语译】 如果腹中有瘀血,痛处固定在脐下,此为腹中有干血着脐下,应该用下瘀血汤来治疗。

【原文】痛而烦 里热窒①小腹痛虽为停瘀,而不大便、日晡烦躁、谵语,非停瘀专症也。血因热裹而不行,非血自结于下,但攻其瘀而可愈也。《金匮》以大承气汤(27)攻热。

【注释】 ①窒:阻塞不通。

【语译】 产后小腹痛,发热,大便不通,傍晚烦躁,谵语,这是由于里热阻塞,不是瘀血的表现。血因热邪包围而不能运行,不是血自己干结于下,只要攻其瘀热就可以。《金匮要略》用大承气汤来治疗。

【原文】攻凉施 毋固必攻有大承气汤,凉有竹皮大丸(28)、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29)。《金匮》云:病解能食,七八日更发热者,此为胃实,大承气汤主之。又云: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安中益气,竹皮大丸主之。又云:产后下利虚极,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主之。读此,则知丹溪产后以大补气血为主,余以末治之说,为大谬也。

【语译】 实证、热证就要用攻下、清热的方法,不要固执地认为产后病一定要用补气血的药来治疗才行。攻下有大承气汤,清热有竹皮大丸、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金匮要略》说:病好了,能吃饭了,过七八天又发热,这是胃家实的原因,用大承气汤治疗。又说:妇人乳中虚(给孩子喂奶,致气血不足),心烦呕吐,用安中益气的方法,选竹皮大丸治疗。又说:产后大便泄泻,虚弱之极,用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治疗。陈念祖认为,读到这些,就知道朱震亨(丹溪)主张产后以大补气血为主的说法是非常错误的。

【原文】杂病门 还熟读《金匮》云:妇人之杂病,以因虚、积冷、结气六字为纲,至末段谓千变万端,总出于阴阳虚实。而独以弦紧为言者,以经阻之始,大概属寒,气结则为弦,寒甚则为紧,以此为主,而参之兼脉可也。

【语译】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篇也是应该熟读的。妇人杂病以“因虚”、“积冷”、“结气”六字为纲。篇末论述疾病虽千变万化,但不外乎阴阳虚实。而唯独谈脉弦、脉紧,是因为病邪阻滞经络之初,大多属寒,气结可见弦脉,寒甚则为紧脉。以此为主,脉症合参就可以了。

【原文】二十方 效俱速

【语译】 杂病篇中共有20个处方,疗效都很迅速。

【原文】随证详 难悉录

【语译】 这些方剂在原书中都详细地说明了它的适应证,这里不再一一列举了。

【原文】唯温经(30)带下①服十二癥、九痛、七害、五伤、三痼共三十六种。因经致病,统名曰带下,言病在带脉,非近时赤白带下之说也。温经汤治妇人年五十,前阴下血、暮发热、手掌烦热、腹痛、口干云云。其功实不止此也。

【注释】 ①带下:泛指妇科疾病。

【语译】 只有温经汤可以治疗一切妇科疾病。妇科疾病有十二癥、九痛、七害、五伤、三痼,共36种,因在不同的经发病,统称带下病(妇科病)。带下病是说病在带脉,不是现在说的赤白带下。书中说,温经汤治妇人年五十许,前阴下血,傍晚发热,手掌烦热,腹痛,口干等等,其实它的作用不止这些。

【原文】甘麦汤 脏躁①服《金匮》云:妇人脏躁,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31)主之。

【注释】 ①脏躁:病名,出《金匮要略》。

【语译】 甘麦大枣汤是专门治疗妇人脏躁的处方。《金匮要略》说:妇人脏躁,悲伤欲哭,如有神灵支配,哈欠连作,用甘麦大枣汤治疗。

【原文】药到咽 效可卜闽中诸医,因余用此数方奇效,每缮录于读本之后,亦医风之将转也。余日望之。

【语译】 只要照方服药,就会取得较好疗效。福建一带的医生,因为我用这些方剂有很好的效果,都抄录于书本之后。这说明医风将要转变,也正是我所期盼的。

【原文】道中人①须造福

【注释】 ①道中人:即医道中的人,这里指医生。

【语译】 希望我们做医生的都能好好地研究和掌握这些经验,更好地为患者祛病谋福。

【按语】

要旨

陈念祖在本节主要介绍月经病、妊娠病、难产以及产后病的病因、病机、治疗方法、所用方药。陈念祖推崇《金匮要略》之说,并视为准绳。指出治疗妇科疾病,四物汤是一个很好的方子。分析了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不定期的病因,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方法和药物。详细阐述了助孕、安胎之法以及难产的治疗。为妇科疾病的治疗提供了良好借鉴。

病案举例1(温经汤)

李某,女,45岁。1995年5月5日初诊。十年前因做人工流产而患痛经。每值经期,小腹剧痛、发凉,虽服“止痛药片”而不效。经期后延,量少色黯,挟有瘀块。本次月经昨日来潮,伴见口干唇燥,头晕,腰酸腿软,抬举无力。舌质暗,脉沉。证属冲任虚寒,瘀血停滞。治宜温经散寒,祛瘀养血。处以《金匮要略》“温经汤”。处方:吴茱萸8g,桂枝10g,生姜10g,当归12g,白芍12g,川芎12g,党参10g,炙甘草10g,丹皮10g,阿胶10g,半夏15g,麦冬30g。服五剂,小腹冷痛大减。原方继服五剂,至下次月经,未发小腹疼痛,从此月经按期而至,俱无不适。(陈明,刘燕华,李方.刘渡舟验案精选.北京:学苑出版社,2007:158-159.)

病案举例2(竹皮大丸)

王某,女,50岁。1994年8月29日初诊。近半年来感觉周身不适,心中烦乱,遇事情绪易激动,常常多愁善感,悲恸欲哭。胸闷心悸气短,呕恶不食,头面烘热而燥,口干喜饮,失眠多梦,颜面潮红,但头汗出。月经周期不定,时有时无。某医院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服“更年康”及“维生素”等药物,未见效果。舌苔薄白,脉来滑大,按之则软。刘老辨为妇女50岁乳中虚,阳明之气阴不足,虚热内扰之证,治宜养阴益气,清热除烦,处以《金匮要略》“竹皮大丸”加减。处方:白薇10g,生石膏30g,玉竹20g,丹皮10g,

竹茹30g,炙甘草10g,桂枝6g,大枣5枚。服药五剂,自觉周身轻松,烦乱呕逆之症减轻,又续服七剂,其病已去大半,情绪安宁,睡眠转佳,病有向愈之势。守方化裁,共服二十余剂而病愈。(陈明,刘燕华,李方.刘渡舟验案精选.北京:学苑出版社,2007:157-158.)

【附方】

(1)四物汤(见虚痨附方)

(2)加味四物汤:《济阴纲目》方。主治妇人血少胎痛。

当归 川芎 白芍 熟地黄 香附子各等分 为末,每服9g,紫苏汤调下。

(3)归脾汤(见虚痨附方)

(4)加味逍遥散:即丹栀逍遥散,见心腹痛胸痹附方。

(5)二陈汤(见中风附方)

(6)六君子汤(见隔食反胃附方)

(7)保生无忧散:《妇科玉尺》方。妇人临产,先服一二剂,自然易生,或遇横生倒产,连日不生,服二三剂,神效。

当归5g川贝母3g生黄芪3g艾叶3g酒炒白芍5g(冬月3g)菟丝子5g厚朴2g荆芥穗2g枳壳2g川芎5g羌活2g甘草2g加生姜3片,水煎服。

(8)加味芎归汤:系《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芎归汤加龟甲而成。治妊娠伤胎,腹痛难产,胞衣不下。

川芎9g当归身15g龟甲9g水煎服。

(9)当归补血汤:《内外伤辨惑论》方。功能补气生血。主治劳倦内伤,气弱血虚,身热面赤,烦渴欲饮,以及妇人经行、产后血虚发热头痛等症。

当归6g炙黄芪30g水煎服。

(10)失笑散(见心腹痛胸痹附方)

(11)生化汤:《傅青主女科》方。功能活血化瘀,温经止痛。主治产后血虚受寒,恶露不行,瘀血腹痛,产后风等。为产后常用方。

全当归25g川芎9g桃仁6g炮姜2g炙甘草2g水煎服。

(12)桂枝汤(见痢疾附方)

(13)附子汤:《伤寒论》方。有温经助阳,祛寒化湿之效。主治阳气不足,寒湿内侵,关节疼痛,恶寒肢冷。

炮附子3g茯苓9g人参6g白术12g芍药9g水煎服。

(14)茯苓桂枝丸:即桂枝茯苓丸,《金匮要略》方。有活血化瘀,散结消癥之效。主治妇人宿有癥块,妊娠胎动,漏血不止。

桂枝 茯苓 牡丹皮 桃仁 芍药各等分 蜜丸如兔屎大,每服一二丸。

(15)当归芍药散:《金匮要略》方。主治妊娠腹中痛。

当归27g芍药90g茯苓 白术各36g泽泻 川芎各45g为末,每服6g,酒调送下,日3次。

(16)干姜人参半夏丸:《金匮要略》方。功能温中补虚,降逆止呕。主治妊娠呕吐及脾胃虚寒之呕吐。

干姜 人参各9g半夏6g以生姜汁糊为丸,如梧桐子大,饮服10丸,日3服。

(17)当归贝母苦参丸:《金匮要略》方。主治妊娠小便不利,饮食如故。

当归 贝母 苦参各36g三药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每服3丸,加至10丸。

(18)当归散:《金匮要略》方。功能养血安胎。主治胎动不安。

当归 黄芩 芍药 川芎各90g白术45g共为末,每服6g,温开水送下,日2次。

(19)白术散:《金匮要略》方。功能养胎祛寒湿。主治胎动不安。

白术 川芎 蜀椒 牡蛎各等分 共为细末,每服3g,日3服,夜1服。

(20)葵子茯苓散:《金匮要略》方。主治妊娠有水气,小便不利,身重头眩。

冬葵子90g茯苓27g为末,每服3g,日3服。

(21)小柴胡汤(见咳嗽附方)

(22)竹叶汤:《金匮要略》方。治产后中风病痉,发热面赤,气喘头痛。

竹叶40片 葛根9g防风3g桔梗 桂枝 人参 附子 甘草各3g大枣5枚 生姜3片 水煎服。温覆使汗出。头项强,加附子1g;呕者,加半夏6g。

(23)阳旦汤:一指《伤寒论》的“桂枝汤”异名。一指《外台秘要》引《古今录验》方,主治中风伤寒,脉浮,发热往来,汗出恶风,项颈强,鼻鸣干呕。

大枣12枚 桂枝9g芍药9g生姜9g炙甘草9g黄芩6g水煎服。渴者,去桂枝,加瓜蒌9g;利者,去芍药、桂枝,加干姜9g、附子一枚(炮);心下悸者,去芍药,加茯苓12g;虚劳里急者,加胶饴半升。

(24)羊肉汤:即当归生姜羊肉汤,见心腹痛胸痹附方。

(25)枳实芍药散:《金匮要略》方。主治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

枳实 芍药各等分 共为末,每服3g,麦粥送下,日3次。

(26)下瘀血汤:《金匮要略》方。有活血消瘀之效。主治产后腹痛,有瘀血著脐下,亦治经水不利。

大黄9g桃仁6g土鳖虫3g水煎,分4次服。如服药后血去痛止者即停服。

(27)大承气汤(见心腹痛胸痹附方)

(28)竹皮大丸:《金匮要略》方。有安中益气之功。主治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

生竹茹二分 石膏二分 桂枝一分 甘草七分 白薇一分 上五味,末之,枣肉和丸弹子大,以饮服之一丸,日三夜二服。注:上之用量“分”,当为“份”。

(29)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即白头翁汤加甘草、阿胶。白头翁汤见痢疾附方。

(30)温经汤:《金匮要略》方。有温经散寒,祛瘀养血之效。主治冲任虚寒,瘀血阻滞,月经不调,虚寒不孕等,为妇科常用方。

吴茱萸9g当归9g川芎6g白芍6g人参6g桂枝6g阿胶9g牡丹皮6g炙甘草6g麦冬9g半夏6g生姜6g水煎,分3次服。

(31)甘麦大枣汤(见心腹痛胸痹附方)邹羿摘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