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 |
妇人妊娠病脉证 |
第一条 |
师曰: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于法六十日当有此证,设有医治逆者,却一月加吐下者,则绝之。 |
|
原文分析:平脉——正常脉。 |
|
阴脉小弱——尺脉,胎元初结,经血归胞养胎,胎气未盛时,阴血相对不足,尺脉弱小(正常早期的生理变化)。 |
|
其人渴,不能食——冲为血海,冲脉隶于阳明,阴阳失调后,冲脉之气犯胃。(其人渴——阴血相对不足,“血主濡之”的功能受到影响而表现为渴) |
|
无寒热——瘀血和寒热有关,排除了瘀、寒、热的情况。 |
瘀血的认识 |
“气主煦之,血主濡之”。 |
|
瘀血:由寒而生,由热而生,痰,水(湿),毒,气虚血滞,阴虚,阳虚,冲任虚寒,气血不和。 |
|
1.桂枝汤(桂枝3两、芍药3两、炙甘草2两、生姜3两、大枣12枚) |
|
分析:本方调和营卫,平冲降逆。 |
营卫不和 |
感外邪;营卫自病。 |
|
①行经前后,气血入胞宫,体表的气血相对亏虚,营卫二气一时性的偏盛偏衰,表现为不和。 |
|
②妊娠期间,阴血有所耗伤。妊娠期间经血去养胎而导致体表营卫相对减弱不和。 |
|
③产褥期或产后,最易耗伤气血。 |
|
④哺乳期,没有经血,却要以血化为乳汁,影响营卫充实。 |
|
⑤更年期,肾气渐衰,由于体质的因素表现不同,或损于阴,或损于阳,肾气渐衰之后,对阴阳的虚衰有直接的影响,反映到体表而出现营卫不和。 |
|
桂枝汤方的使用(与妇女的生理特点结合): |
|
用于妇科,侧重于养阴和营(营血不足,影响卫表,营卫不和),白芍的用量可稍大于桂枝(不可倍于桂枝),(白芍、桂枝)酸甘化阴。 |
|
经期:为保血液通畅,桂枝汤可配四物汤。(流血过多,则应去掉川芎、当归;血量少,经色浅,用熟地、当归身,滋阴养血,用量不宜多)。 |
|
妊娠反应的时候,加橘皮竹茹汤,姜竹茹更好,(清降胃热),并可加紫苏或苏梗安胎。 |
|
产后,气血亏虚,或瘀血腹痛,桂枝汤合生化汤(养血化瘀),能使恶露能够正常净止(正常情况产后三周内止)。 |
|
更年期,桂枝汤配左归(饮)、右归饮,以调补肾阴肾阳,治其本。(左归补肾阴、右归补肾阳) |
|
气虚明显,桂枝汤加黄芪以增加补气作用。 |
癥痼害 |
|
第二条 |
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衃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当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 |
|
原文分析:癥痼害。论妊娠期间癥病的鉴别及癥病治法。 |
|
2.桂枝茯苓丸(桂枝、茯苓、牡丹皮、桃仁、芍药各等份)炼蜜丸如兔屎大(量小,丸药,缓治),每日食前服一丸,不知,加至三丸。 |
|
分析:本方活血化瘀,消癥散结,利水渗湿。 |
|
(桂枝、芍药)通调血脉,和阴养营。 |
|
(丹皮、桃仁)活血化瘀。 |
|
(茯苓配桂枝)通阳利水。茯苓,健脾利水。 |
|
妊娠期间,如果癥未出血,无腹痛,可与胎儿共存,则可在产时手术去除解决。 |
应用 |
|
|
桂枝茯苓丸(桂枝茯苓丸与当归芍药散合方,汤剂比散剂效果更理想): |
|
死胎不下,包衣不下,中止妊娠, |
|
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与当归芍药散配合,节育环造成的月经不调,月经过多,从水血互患上考虑,局部异物刺激造成的局部瘀血和水肿, |
|
用桂枝茯苓丸,化瘀消癥利水,当归芍药散,化瘀利水。 |
|
子宫肌瘤2cm以内,桂枝茯苓丸与当归芍药散合方,配软坚散结药:穿山甲、海藻、昆布、荔枝核、橘核,化痰类的白芥子、南星,化瘀化痰利水相结合。 |
|
癥积出血,炭类、固涩止血无效,应考虑可能内有瘀血,新血不生,在该方基础上化瘀、利水,反而能起到止血效果。附件炎的炎性包块,可随症加减。 |
|
男子前列泉肥大、甲状腺肿、慢性肝炎,都可以在该方的基础上辩证用方。 |
妊娠恶阻 |
|
第六条 |
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半夏丸主之。 |
|
3.干姜人参半夏丸(干姜1两、人参1两、半夏2两)生姜汁糊为丸,梧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 |
|
分析:干姜、半夏理论上属于孕妇禁忌,但在病情需要,适当配伍,可以使用,方中配人参固胎不碍胎,是“有故无殒”的一种配伍。 |
介绍 |
用法(妊娠恶阻):①药得让她喝下去,可以浓煎量少;②少量频服;③要温服;④嚼着小食品姜,渴着汤药。 |
|
桂枝汤与干姜人参半夏丸比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