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国旅:我其实是个做“代购的”

 旅游地产观察 2020-09-28

回复「2019」

送你《2019中国旅游地产趋势预判》

本文作者:林志愿

全文共 3283 字 ,阅读需要 7 分钟

彭辉、陈国强、薛军、王轩、赵凤、王延光,这六个名字2019年8月30日这一天同时出现在了中国国旅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国旅”,601888.SH)的公告之上。

这一天的公告显示,彭辉被选举为中国国旅第三届董事会董事长;陈国强被聘任为中国国旅总经理;薛军为中国国旅第三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候选人;王轩、赵凤、王延光被任命为中国国旅公司副总经理。

查看这六人的履历会发现,他们有一共同点:皆是中国免税品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免集团”)的资深员工。据公开资料显示,彭辉曾是中免的董事长;陈国强曾任中免(北京)公司总董事长;薛军曾任中免集团策划发展部总经理;王轩曾任中免(柬埔寨)董事长;赵凤现任中免公司副总经理;王延光现任中免公司副总经理。

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而人才往往会握着企业前进的方向盘,中国国旅高管大动荡,这些新晋高管皆是免税行业的资深从业人员。

而这也意味着在去年12月24日中国国旅公告里宣布“要退出旅行社业务,聚焦免税主业”的战略更进了一步了。

对此,有专家表示,“高管全是免税商品行业的人才,中国国旅这是要在做‘代购’的一条道上走到黑了,不给自己留余地,以后这家企业的价值就集中在免税牌照上了。”

转卖拖后腿的“旅游”

2019年8月30日下午,在发布高管人士变动公告的同时,中国国旅发布了2019年上半年的业绩报告,据报告显示,2019年上半年中国国旅实现营业收入243.44亿元,同比增长15.46%;净利润32.79亿元,同比增长70.87%;扣非后净利润25亿元,同比增长30.86%;每股收益1.68元。

这是去年12月24日中国国旅将其全资子公司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有限公司(简称“国旅总社”)100%股权转让给公司控股方中国旅游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旅集团”)后的首份半年报表,值得一提的是,在这笔交易之后,国旅总社不再纳入中国国旅合并报表范围。

据了解,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出境旅游是国旅总社的三大主业。将国旅总社转让也就意味着中国国旅将退出旅行社业务。

查看以往的财报可知,此前中国国旅的主要营收来自于免税业务和旅行社业务两块,但近些年来旅游业务不断出现负增长,并且盈利能力差。据中国国旅2018年半年报显示,转卖国旅总社之前,旅游服务业的收入比例仅占25.77%,利润比例仅占6.42%,并且旅游服务业的毛利率(%)仅为10.26%不及商品销售业51.67%的五分之一。

而在转卖国旅总社后,据2019年半年报显示,目前旅游服务业务只占据中国国旅2.46%的收入比例,免税商品商品的收入比例达到94.10%,也就是说这家企业如今基本上已经成为了一家“代购”公司。

对此,中国国旅还在半年报中解释道,“为调整优化业务结构,解决公司与控股股东中国旅游集团之间的同业竞争问题,2019年1月,公司股东大会批准将全资子公司国旅总社100%股权转让给中国旅游集团公司未来将聚焦免税主业,进一步提升公司在免税行业的市场地位与盈利能力。

而在此前,中国国旅也曾表示过,“随着在线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居民旅游消费模式的转变,传统旅行社行业面临较大的发展挑战,市场竞争激烈,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政策优势逐渐衰减。

将中国国旅的话语“翻译”过来即是其“嫌弃”旅游业务拖后腿了,对此,有专业人士表示,“对于中国国旅来说,由于国旅总社和中免内部绩效和盈利模式差异较大,同一主体下相对不利于市场化运作,与总部旅行社业务整合反而可以更好地发挥规模效应做大做强。

“不过,此后的中国国旅的命运就直接跟免税行业挂钩了。”该人士表示。

不稳定的护城河

 

如今的中国国旅已经基本转型为免税商品型企业,而免税行业在运营技能需求上没有很高的门槛,但需要“牌照”的钥匙来开门,而在免税牌照稀缺的优势下,牌照成为了中国国旅的护城河。

在国的免税店主有两类,一类即是中国国旅这样的免税店运营商,二是具有开放免税店资格的机场。中国国旅已是全国最大的免税店运营商,中免、日上中国(51%控股)、日上上海(51%控股)皆是中国国旅旗下,深免、珠免、中出服和海免等企业与中国国旅毫无可战之力,而机场的免税店运营模式是招标,最终运营还是落在中国国旅身上,也就是说中国的免税商品市场,已是中国国旅一家独大。


例如,即将在今年11月开始运营的京大兴国际机场未来十年的免税经营权就在今年3月份就被中国国旅拿下了。

所以,未来能影响中国国旅前景的只有两只黑天鹅:免税商品市场下行或牌照不再稀缺。

首先在行业层面。根据穆迪报告 2019 年 8 月 6 日公布的排名,2018年,全球排名前 25 位免税运营商营业额总计530.34亿欧元(4,162亿元人民币),约占全球免税及旅游零售业销售额的80%。2018 年,中国国旅中免公司实现销售额345亿元人民币,排名跃至全球第4名,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

根据Generation Research 预测,2019年全球免税行业销售规模将达到818.22亿美元,同比增长7.8%。2019年上半年,中国免税市场保持快速度增长,预计全年中国免税市场增速将达到18%以上。


而中国国旅也已占据了大半个中国市场,据公开资料显示,中国国旅旗下的中免公司在全国33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和澳门地区)、涵盖机场、机上、边境、外轮供应、客运站、火车站、外交人员、邮轮和市内九大类型场所建立了200多家免税店。

另外据数据统计,目前国人国内免税消费仅占其奢侈品消费的5%,且外流严重,未来若海外尤其日韩免税消费有效引导回流,则国内免税业成长空间广阔。

所以,于行业层面,中国国旅有持无恐,但基于牌照层面,中国国旅的“垄断”一直是投资者不放心的一个点。

在去年10月份之时,一条“海南省将发放更多免税牌照”就曾让中国国旅的股价直接杀跌,一周之内市值蒸发了200亿元。

对此,有专业人员表示,“免税牌照是市场对中国国旅长远利益的忧虑,目前从政策以及行业集中度来说,中国国旅的垄断优势还不会消失,但迟早有一天为了迟到的良性发展,这个垄断总会被打破。

“而中国国旅要做的就是在失去免税牌照这条护城河之前,建立起自身独一无二的竞争力,但目前来看中国国旅并没有。该人士表示。

多业务扩张

  

实际上,在剥离旅行社业务后,在专注免税的同时,中国国旅也在做泛旅游化的业务。

近日,中国国旅发布公告表示拟参与发起筹建中国旅游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旅财险”),中国国旅及股东中国旅游集团形成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33.33%。对于设立中旅财险,中国国旅表示能够促进旅游保险与其主营业务相互嵌入,同时丰富和创新旅游特色保险产品及服务。

 

对于为何要进入保险行业。中国国旅方面表示,“发起设立中旅财险,是为进一步落实国家产业政策,促进旅游保险与公司主营业务相互嵌入,有利于丰富和创新旅游特色保险产品和服务,同时推进产融协同,有利于公司免税业务的发展。

 

而有业内专家表示,“对于中国国旅等旅游产业来说,保险会成为其重要的获客渠道,达成与其余领域的协同,因为中国国旅自带旅游场景,旅游保险能够在其自身所处的旅游产业中进行取值并反向输出到保险业,从而形成旅游保险的闭环链条,成为其延伸性业务。

 

并且,另有专家表示,“作为国字头的旅游企业,中国国旅发起的保险更容易获得消费者信赖,这是一个市场机会,也是给予消费者一个保障。


 

此外,在泛旅游化上,中国国旅还开始做起了“开发商”,虽然目前还未见成效。据了解,于去年末,中国国旅竞得海口市六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作为建设海口市国际免税城项目的商业配套用地。目前中国国旅已经完成了项目整体可研报告编制、产品策划定位、概念方案设计等工作,8月1日,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该投资项目,目前该项目一期已完成现场临水临电临排、施工道路及办公区建设等施工准备工作;另外河心岛项目工程施工在全面推进,招商工作按计划开展,目前已完成 75 个铺位,55 个品 牌,19,000 余平米的招商工作,预计今年年末实现开业。

目前,对于中国国旅来说,具有“垄断性”的成长空间,未来的极具看点,但发展的路上一点点关于牌照将开放的风吹草动都会影响着这家企业的“市场稳定性”。

不过排除这些不确定性,我们可以看到目前的中国国旅已经跻身全球旅游零售商排名前四,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且高层换届注入新力量,公司未来发展可期。

只是,还没有做好好失去牌照“垄断性”时,会如何应对的准备而已。



对于全球旅游零售商排名第四的中国国旅来说,极具“垄断性”的成长空间,能都经受住国家关于“牌照发放”的考验吗?欢迎你在留言区踊跃发言,留下你大胆的预测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