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寓言“农夫和蛇”的故事妇孺皆知,这一故事告诉了人们好心没有好报的道理。在现实中,这样的事例也比比皆是。比如在清朝年间,我们就曾遭遇过这样的对待,真实上演了一场现代版的“农夫和蛇”。 ![]()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1762年,乾隆下旨,对东北实施封禁政策,尤其是鸭绿江和图们江一带,更是禁区,不经允许私自闯入,会被判为死刑。禁令下达之后,东北纵深处成为了一片荒芜之所。 但是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开始,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原本处于封禁状态中的东北地区,戒令慢慢松弛了,大量内陆的民众纷纷涌入东北,史称“闯关东”。 但在我们的邻国韩国,看到清廷不再采取严格的封禁措施后,他们借助地利之便,一大批韩国人纷纷越过边界,来到东北开垦荒地。他们大多集中在今天的括延吉、汪清、和龙、珲春等几个县市。 越来越多韩国人的到来,让清廷也倍感不安。1882年,吉林将军铭安上奏清廷,提出对这批韩国人的管理办法:“依云南苗人例管理。” 一年后,敦化地方官直接给他们的国王写信:“越垦流民……务于今秋采稼收割以后,即行依限回国。”清廷的政策很有人性化,虽然他们非法入境,但允许这些韩国人在秋收之后再返回他们的国内,这也算是给足了对方的面子。 面对清廷的施压,国王高宗也坐不住了,作为清廷的藩属国,他只好给清廷的礼部这样解释:民众生活困顿,并没有越过海兰江,因此希望清廷不要强行遣返在这里生存的韩国流民。清廷一时心软,便搁置了这件事情。 谁知随着甲午战争的爆发,日本获胜,清廷失去了对朝鲜宗主国的地位,沙俄趁虚而入,在他们的支持下,朝鲜王国改称为“大韩帝国”,而在沙俄的支持下,他们开始打起了居住在清朝境内流民的主意,公然宣称延吉、汪清、和龙、珲春这几个地方由于居住的韩国人多,所以应该属于他们的地盘。 为此在1904年的4月,韩国所谓的“垦岛保护使”李范允率领数千士兵,越过图们江,一路攻打到延吉一带。延吉同知陈作彦临危不惧,沉着指挥,将这股入侵力量给赶了出去。 这一年的日俄战争,沙俄败于日本,日本则取代沙俄,获得了对韩国的全面控制,在他们的挑唆下,韩国和清廷谈判,要求将延吉、汪清、和龙、珲春划为己有。 清廷自然不肯答应,当年的藩属国,此时“翅膀硬了”,实在是太令人气愤。因此当徐世昌出任东三省总督之后,采取了强硬的措施,下令“凡韩国垦民必须剃发改服表示归化,否则一律驱逐。” 幸运的是,在此期间,清廷官员柏文蔚来到韩国,意外地得到了《大东舆地图》,这份绘制于1861年的地图,明确标明了延吉等地区属于清朝,由此在1909年清廷和韩国谈判时,占据了主动权,双方签订《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 ,至此终结了对方的非分之想。 参考资料: 【《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清史稿》《间岛事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