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中的思想与企业管理七、规则是什么?是创造有价值的人

 背后国文 2020-09-28
每个企业都有其规章制度,用来管理和规范工作职责和流程,规范和约束企业、员工行为,提升企业形象。规章制度制订的目的是建立秩序,避免和杜绝不合标准、规定的活动产生,这就像古时候的礼,它有种种的规定,一个社会人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然而,不论是规章制度还是礼,都有人违背,都有人僭越。因为国家的法律法规都有人挑战,何况是单位的制度规定,所以古往今来,遵守秩序是每一个历史发展阶段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为什么要守礼?对企业来说,守礼就是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因为它可避免人犯错。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里仁篇第四·二三》),意思是,孔子说:“因为自我约束而在做人处事上有什么失误,那是很少有的。”
人都有情感表现,都有欲望追求,如果不懂得约束,情感和欲望无节制地表现出来,就很可能出错。
人在成长过程中,总会受到这样那样的约束,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好像有一条无形的枷锁套着。有人视枷锁为无物,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无所顾忌,这种人犯错的概率就大。而有的人,却把枷锁当作他们行事的原则、底线,不去触碰、不去逾越,所以这种人很少有错。规则就是杜绝错误和过失的出现。
即使我们具备了一些好的品质,也要无条件地遵守规章制度。(《泰伯篇第八·二》),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蒽。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意思是,孔子说:“一味谦恭而没有礼的节制,就会流于劳倦;一味谨慎而没有礼的节制,就会显得畏缩;只知勇敢行事而没有礼的节制,就会制造乱局;只知直言无隐而没有礼的节制,就会尖刻伤人。政治领袖对待亲族厚道,百姓就会渐渐走上人生正途;他们不遗弃过去的友人,百姓就不会刻薄无情。”
谦恭、谨慎、勇敢、率真是人后天修养的一些好的品德,但如果没有规则的节制,也会出现如上的一些流弊。所以人在职场,对企业的规章制度必须要特别注意和遵守。

1、无违
(《为政篇第二·五》),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意思是,孟懿子请教什么是孝。孔子说:“不要违背礼制。”樊迟为孔子驾车时,孔子对他说:“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不要违背礼制。’”樊迟说:“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依礼的规定来侍奉他们;父母过世后,依礼的规定来安葬他们,依礼的规定来祭祀他们。”
当然,为企业工作服务不是行孝,但可以有行孝的心,把企业当作需要事奉的对象,严格执行领导下达的各项任务,全身心投入,通过自身努力,保质保量完成。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首要的是无条件接受工作任务,不推诿,不置之不理,不公然违抗,不带情绪工作。如果做不到,就与规则不相符了,就有可能得到惩诫。
完成工作任务和绩效是最基本的规则,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应该做到“无违”,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的时候却阳奉阴违,有的时候却出工不出力,有的时候甚至出现消极怠工等现象,这些都与规则是相违背的,理应杜绝。应当尽心尽职地完成分内之事。在行有余力的情况下,还可以协助或配合他人完成任务。

2、不犯上不作乱
在接受任务指派和完成工作时,要做到不犯上,不作乱,在《学而篇第一·二》,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意思是,有子说:“如果一个人孝顺父母顺从兄长,就很少会去犯上;一个人不喜欢犯上,反而去作乱的几乎没有。君子要善于抓住根本,根本抓住了许多问题就解决了,而孝顺和顺从就是仁的根本。”
实际上对今天来说,“孝”的外延很大,不仅对父母和长辈,而且还可以是领导、师傅、前辈等。儒家要求做人“入则孝,出则悌”(《学而篇第一·六》),“出则悌”就是在外做事对待领导、同事、朋友要懂得敬重,因此,每一个人在企业上班时,都应该懂得像对待兄长一样尊重别人。即使和领导、同事有私人矛盾或龃龉时,但职场不是个人泄愤或报复的地方,每一个都要有敬业精神,把企业当作家,把领导和同事当作兄弟,尽职尽责。
但每个企业少不了犯上作乱的人,而每个犯上作乱的人基本上都没有好结果,因为他们首先违反了企业的规则,再次违反了做人的原则。说到底,犯上作乱的人从来没有为企业着想,只想着个人的得失,个人的恩怨,尽早会尝到自己种下的苦果。

3、领导更应以身作则
在企业中,表面上看,领导可以颐指气使,随意安排他人做这做哪。但从深层次看,没有哪一个领导为所欲为,尤其是制度文化相对较好的企业,因为领导在行事时也要遵守规则。
在《八佾篇第三·十九》,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意思是,鲁定公问:“君主使唤臣子,臣子服侍君主,要怎样做才好?”孔子回答说:“君主按照礼制来使唤臣子,臣子尽忠职守来服侍君主。”
“君使臣以礼”,领导安排下属工作必须按照制度、要求来,不可以随心所欲。首先企业规章制度的制订不是针对哪一个人,哪一个层面,它适用于企业的所有员工。而一个领导为了完成企业目标和工作绩效,也必须在规则的范围内进行。只有这样,下属有士气,自己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
因此,作为领导更应以身作则,只有他们有更强的执行力,才能上行下效。当一切正常化,一切成为常态化,企业管理就如鱼得水游刃有余。而当企业领导游离于规则以外,就有可能出现“上梁不正下梁歪”的状况,那企业也就岌岌可危了。

4、不断修订完善适应企业快速发展
当然制度的制订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要根据企业的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准确把握企业发展脉络,与时俱进。
在《子罕篇第九·三》,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意思是,孔子说:“大夫的礼帽以麻织成,这是礼制的规定;现在大家都戴以丝织成的,这样比较节省人力,所以我赞同大家的做法。臣见君时,先在堂下磕头,升堂后再磕头,这是礼制的规定;现在大家只是升堂后再磕头,这样显得不太恭顺。所以,虽然与大家的做法不合,我还是赞同要先在堂下磕头。”
孔子对礼帽和拜下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表明了他与时俱进的思想。制度在不断修订完善过程中,有的可以作适当调整和改变,而有的却必须长期固定,不容修改。每个企业的企业文化不尽相同,有的企业制度繁琐而事无巨细,有的企业却高效精简,这都不要紧,关键是看企业规章制度是否适应企业发展,为企业提供有力保障,因此每个企业都要制订出与之相适应的规则,而且这些规则中要明确哪些可以调整和变化,哪些可以作为铁律永不可改。

5、锻炼和修养仁德
如果从做人的角度看,做企业和做人一样,做人追求完备、圆满,达到至善。做企业一样要达到强大和长远,为员工谋福利,为社会作贡献。所以规则的设立不是目的,它只是手段和方法,目的是让员工敬畏和遵守规则,在规则的约束和规范下,逐步修炼成为一名合格和优秀的员工,即有价值员工。
但是,在企业是一个合格的员工,在实际生活中不一定是个完人。但在生活中是一个完人,他就完全有可能是一名合格的员工。有人要问为什么?很简单,当一个人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并且不断实践修行,他就慢慢具备了仁心仁德。而具备仁心仁德的人要遵守规则当然毫无问题。
《八佾篇第三·三》,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意思是,孔子说:“一个人没有真诚的心意,能用礼做什么呢?一个人没有真诚的心意,能用乐做什么呢?”
规则的本意是约束和规范人,但它的最终目标是培养人,让员工不断培养良好的品行,它和我们个人的修养相辅相成。
诺基亚有一句经典广告语,叫“科技,以人为本”,很似非常简单,实则内涵广博深远。它的关键在“人”,它是企业最根本的组成,是企业制度的制订和执行者,是人才发展和企业发展的决定因素。规则是什么?是创造有价值的人。
当一个人在企业成为了有价值的人,如果他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他就会逐渐修炼自己,成为一个有能量的人。这是一个质的飞跃,是一个人生的觉醒。
好的企业运行,员工感觉不到规则的存在,因为规则成了习惯,成了每天像吃饭穿衣一样的习惯。如果不吃饭,不穿衣会感到相当难受,相当别扭,所以规则有,但感觉不到有。而一些差强人意的企业,每天还要三令五申地去宣讲规则,不仅员工感到束缚,而且企业运转也相当不润滑。
作为企业领导,都有一个美好的愿望,那就是希望员工能自觉自愿地遵守规章制度,完成工作绩效。那怎样把规则从被动地遵守变成主动地践行呢?
《述而篇第七·二六》,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意思是,孔子钓鱼时,不使用绑着许多钩子的绳,以附带生丝的箭射鸟时,不针对在巢中休息的鸟。礼制没有讲不允许有粗绳捕鱼,不允许射杀宿鸟,但孔子为什么能做到主动放弃?因为他能约束自己,控制自己的欲望。这是他的品行,他懂得节制、不贪婪。
品行和规则有什么关系?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篇第十二·一》)意思是,颜渊请教如何行仁。孔子说:“能够自己做主去实践礼的要求,就是人生正途。不论任何时候,只要能够自己做主去实践礼的要求,天下人都会肯定你是走在人生正途上。走上人生正途是完全靠自己的,难道还能靠别人吗?”颜渊说:“希望指点一些具体做法。”孔子说:“不合乎礼的不去看,不合乎礼的不去听,不合乎礼的不去说,不合乎礼的不去做。”颜渊说:“我虽然不够聪明,也要努力做到这些话。”
说白了,规则以外的东西不看,不听,不说,不动,如果长期这样坚持,主动践行规则,修养仁德就上了正途。

7、立身、立足,志存长远
规则是企业立身之本,如果没有规章制度,人无法立足,企业也就无法长足发展。
《尧曰篇第二十·三》,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意思是,孔子说:“不了解命的道理,没有办法成为君子;不了解礼的规范,没有办法在社会上立足;不了解言词的使用,没有办法了解别人。”
没有规则,不懂规则,当然无法立足,孔子多次重申“礼”的重要,同样的话出现在《季氏篇第十六·一三》章,“不学礼,无以立”也是说明了规则的重要。所以后世大家钱穆先生说:“孔子一生,车辙马迹环于中国,行止久速,无不得乎时中。而终老死于阙里。其处乡党,言行卧起,饮食衣着,一切以礼自守,可谓谨慎之至,不苟且,不卤莽之至。”
“一切以礼自守”,试问现代有多少人能做到?有多少人能主动地修身?如果企业员工个个能“一切以礼自守”,试想能为企业节省多少管理费用?又能为企业创造多少价值?因此一个有抱负的企业,在规则的制订时要考虑到企业的立身,立足和志存长远,以规则为手段和方法,培养员工成为有价值的人,锻炼员工逐步成为有能量的人。不要为规则而规则,而是让规则成为员工成人,企业成长的一个动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