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范仲淹: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林歌作品 2020-09-28

范仲淹,名字来自南朝著名文学家江淹,即被人称作江郎才尽的那位。

他幼年丧父,从记事起,便与母亲相依为命。

后来,母亲改嫁朱氏。

朱氏男子不久家庭富裕,心地也不错。

他不仅接纳了范仲淹的母亲,还接纳了范仲淹。

他说,只要范仲淹改姓朱,以后就是朱家血脉。

于是,年幼尚未懂事的范仲淹,就变成了朱说。

这是他在朱家所用的名字。

范仲淹从此也就成了富裕家庭的朱家公子。

可是,范仲淹并没有沉湎于“富二代”的优渥生活里胡吃海塞,而是告诫自己,要不断磨砺意志,他日一飞冲天。

为了避免优渥的生活让自己丧失斗志而流于平凡,他搬到了一座古寺里,寄宿读书,每天过着苦行僧一样的日子。

那段时间,他也曾迷惘过、徘徊过。

他曾不止一次地追问自己:“我是谁?我的出路在哪里?我将来能封侯拜相吗?”

神像静默不语,似在回答:“不能!”

“既不能当良相,那就作良医吧。”

良相、良医虽然地位悬殊,但都以造福百姓为宗旨。

小小年纪,他就有了一颗济苍生的心。

于是,他披衣起身,继续夜读。

清苦的生活没有将他击垮,可另外一件事却差点儿称为压垮他的那根稻草。

二十二岁那年,他意外得知了自己的身世:原来,他这个朱家的儿子,并不姓朱,而是姓范。

意识到这一点后,少年范仲淹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他不顾母亲和继父的苦苦阻拦,坚决一个人赤手辞家而去。

他不想再接受继父的接济,决心要自立门户,靠自己闯出一片天地来。

他先是改回了原来的名字,然后携琴背书,只身前往应天府求学。

历经艰辛,范仲淹如愿进入了当时大宋设置在应天府的官方高等学府——应天书院。

这里精英云集,藏书颇丰,学习氛围浓郁。

在这里,范仲淹仿佛获得了天底下最富有的宝藏。

他废寝忘食,整日徜徉于书和知识的海洋。

他觉得此刻的自己幸福无比,而光辉灿烂的前程仿佛就在眼前。

吃饭的时候,范仲淹还保持着自己之前在寺院的传统,即每天熬上一锅粥,等晾凉凝结之后,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拌着咸菜吃。

这就是范仲淹“划粥割齑”典故的由来。

这让书院的很多官家和富家子弟子弟受不了。

有人出于怜悯,私下分给他一些精美的食物。

范仲淹却是从来不动这些饭菜,依然吃着别人难以下咽的东西。

很多人觉得他不识抬举。

他却只是说:“我并不是没有领会你们的好意,只是我怕自己吃惯了这些珍馐玉馔,就再也过不了吃糠咽菜的日子了。”

旁边的人听了,都感到无比震撼。

范仲淹曾经写过一首明志诗给晏殊,里边有一句:“但使斯文天未丧,涧松何必怨山苗。”意思就是,出身贫苦的学子就像山涧深处的松树,长得再高也不如那些出身富贵的人,他们一出生就如长在山顶上的小草,接受着阳光雨露的滋养。但是,只要上天的道义没有彻底沦丧,松树就有出头的日子,那又何必抱怨天道的不公呢?

他知道,改变自己命运的唯一机会,就是读书。

期间,当朝天子,真宗皇帝的御驾经过应天府。

皇帝陛下驾临,所有人都去围观,一睹天子真颜。

但范仲淹却不为所动,一如往常,仍待在书院里读书。

同学问他为何不去。

范仲淹说,今后有的是面圣机会,不差此一时。

果然,在二十六岁那年,他登蔡齐榜,中乙科第九十七名,由“寒儒”成为进士。

之后,他便在地方上任职,官虽小,却兢兢业业。

直到遇到了他人生中的贵人,才真正进入朝廷的中枢。

这个人就是晏殊。

当时,范仲淹在应天府为母守丧。

应天府知府晏殊早就听说过范仲淹的才名,就邀请他到府学任职,执掌应天书院教席。

范仲淹一听回母校任职,便愉快地答应了。

期间,他勤勉督学、以身示教、创导时事政论,书院学风亦为之焕然一新。

范仲淹声誉日隆。

几年后,晏殊回京任参知政事,便向朝廷推荐了范仲淹。

于是,范仲淹被任为秘阁校理,来到京城。

转眼到了仁宗年间,西夏屡犯边境。

以“先天下之忧而忧”为座右铭的范仲淹主动请缨,出镇边塞,任延州知州。

范仲淹到任后,显示出他非凡的军师才能,整顿军备,加固城池,演习兵马,打造出一支颇具战斗力的康定军。

庆历二年,元昊袭击定川,泾原路马步军副都总管葛怀敏阵亡。

消息传至京城,朝野震惊。

仁宗闻讯,展开边塞地图,对左右说:“若是仲淹出援,我无忧矣。”

时隔不久,果然有奏章到,范仲淹率兵六千,由邠、泾两路出援,元昊兵已经远遁塞外。范仲淹因此备受皇帝赏识。

范仲淹久镇边陲,与所有成边将士一样,身在塞外,心系故乡。

某个黄昏,西风萧瑟,北雁南飞。

秋色里,鼓角铮鸣。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孤城紧闭。

范仲淹独酌于大帐之中。

夜色里,泛起悠悠羌管,眼前已是满目秋霜。

思念故乡的伤感与壮志未酬的遗憾撞击于胸。

他夜不能寐,饱蘸着边塞的酒意与思乡的泪水,挥笔写下了一首边塞绝唱: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首词,就是被欧阳修誉为“穷塞主之词”的《渔家傲》。

范仲淹镇守边塞数年,多次打退西夏的进攻。“西贼闻之惊破胆”,西夏军方高层觉得他“腹中有数万甲兵”。

同时,他还提拔了狄青、种世衡等名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