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活禅与茶

 博搜茶文化 2020-09-28

  作为茶人,首先要修习煎茶技艺,诸凡汲水、备器、煎水、涤器、备茶、瀹茶、奉茶、饮茶等,都要认真对待。不可粗疏,不可懈怠,日久天长,自然能功夫纯熟,心手相应,也就会与“道”相合了。

  

  茶中含有的药物性,对排困解乏、振作精神有很好的作用。茶的这一药物作用自古被中国佛寺的僧人看重,茶被当做读经坐禅的伴侣。在日本传说达摩大师在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时,一日,由于积年的疲劳,终被睡魔所袭,翌日醒来,达摩大师悔恨不及,将两眼挖出摔在地上。不久,两只眼珠变成了两株植物,食其叶精神振奋欢喜,勇猛精进之心倍增。达摩大师立即将其叶的用法传授给弟 子,这便是后世的茶。

  美律——美是茶的事物,律是茶的秩序。洁身的要求及于衣履,正心的要求见诸仪容气度。事由人为,治茶事,必先洁其身,而正其心,必敬必诚,才能建茶功立茶德。从洁身、正心,至于环境、器具,务必须知品茗有层次,从层次而见其升华,否则茶功败矣,遑信茶德。

  

  融合了道家“天 人 合 一”的思想。茶文化与道家的渊源久远而深刻的,“茶禅一味”的哲理概括所浓缩的深刻涵义,成为茶文化发展史上的思想精蕴。道家“天 人 合 一”的思想使人们体悟到,人必须顺应自然,符合大道,才能获得身心的自 由。茶人认为,烹茶的过程就是将自己的身心与茶的精神相沟通的过程;“道”的性格象水,茶是吸收了天地精华的灵芽,茶处水之间才是最 好的发挥。茶道是“自然”大道的一部分,茶文化从自然取得精华,在这里与老庄信徒们的求得长生不死的“仙道”,发生了原始的结合。“自然”的理念导致道家淡泊超逸的心志,它与茶文化的虚静恬淡的本性自然吻合。

  敬是对自己谨慎,对他人尊敬。在茶道中,对一切器皿,如裱挂的字画、茶的道具,都抱着敬意接触。将这种心境扩大,就可对一切事物都保持着尊敬的态度。

  

  喝茶喝的不是水,而是滋味,时间长了,甚至喝的都不是茶的滋味,而是内心和人生。不同季节或一日之中不同的时间,对应着不同的茶,像极了生命中或凉或暖的时光。不同的是,生命中的平淡时光占大多数,而心静下来,茶里却总有滋味。

  茶性平和,茶是不霸蛮的。酒是莽汉,有可能强着干;茶是佳人,不会那么硬着来。劝酒的,才一杯又一杯,不喝也得喝,不喝?往鼻子里灌;劝茶的,只是轻言细语:请君静坐片时,得安闲处且安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