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观:全局观察和精准观察,同等重要!

 身体自愈研究者 2020-09-29

我们发现这个世界的规律,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观察。我在《客观,是最重要的生命观,真正做到者寥寥无几!》一文中,详细讲了这个观点。你的观察能力,决定着你看问题的能力。知名电影《教父》里有句经典台词:花半秒钟就能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这说的就是观察能力的不同。那如何提升自己的观察能力呢,从实际操作上看,你就是要观察一切。这又可分为内观和外观。内观,观自己的一切,包括想法、语言、行为、梦境等。外观,观外在的一切,整个世界的所有,看得见的、看不见的,都是你观察的对象。

老子说: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也。他也观察万物。虽然可以分为外观和内观,但二者本质是一体。根本上讲,万物是一体的,是统一的,更是唯一的,除了你没有别的,你就是你所在的一切,一切都是你。这需要你有终极的观察能力。

外观和内观,在根本上没有区别,因为没有内外之分。但是,在没有到这个境界之前,你最好是这两个方面同时练习。为了更好的观察,你需要静下心来,以确保自己专注于观察。心不静下来,你不专注,你什么规律都观察不到。也就是说,你需要的是静观。

有没有更细化的方法呢?除了每天坚持静坐冥想之外,我写了《如何提升自己的觉察能力?适合零基础的人!》一文,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观察的重要性,如何去观察,这类文章我已经写了好几篇了。本文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如何做好观察。

世俗的成功人士,一般有两种类型,一是观察全局。这样的人,能发现整体的规律,通常是管理者,他们认为,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这类人不拘小节,其实不是他们认为细节不重要,他们也知道,细节决定成败。

虽然知道,但是没有精力去做,他们要把有限的精力,放在大的方向上。在他们看来,大的方向不对,细节再好也没用。大方向和细节,这二者相比,他们认为大方向更重要,也更适合自己,于是他们作出了选择。

第二类人,他们喜欢观察细节,愿意在细节上下功夫,这类人,常被描述为干实事的人。他们的眼中,总是看到细节。看到的细节越精微,他们越有成就感。同样,他们也不是不知道大方向的重要性,只不过他们认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自己更适合做些精细的工作。

这两类人,都不彻底。他们只是在认为自己精力有限的前提下,作出了看似适合自己的选择。我要提醒大家,任何选择都不是全部正确,因为没有被选择的那部分,也同样重要。尤其是,当你习惯性的忽略了某一部分,那一部分对你就更加重要。

再以医学为例。中西医之争,由来已久。中医是整体的、宏观的医学,西医是细节的、微观的医学。很多传统文化爱好者,都认为中医更好,因为中医注重生命的完整性。可是,医疗要救急,要快速出效果,你必须非常精准。既能宏观把握,又能精准诊断,这样的中医有多少呢?

西医的问题也不小,我以前写了很多。其实,错的不是某个医学,不是某种文化,错的是人。中国文化很伟大,但是到现在断层了。现在一些人自认为是国学爱好者,动不动就是四书五经,大学中庸,其实很多人连最基本的汉字、词语,是什么意思,他们都没有搞清楚。

一切文化,都是经历的记录,你没有那个经历,你没有到那个层次,你就理解不了。道观,知道,意识,出神入化,得意忘形,意气用事,无中生有,一无所有,现在有多少人,能明白这些词语的意思。中医的中,到底是什么意思,恐怕大部分中医都不知道。假如你要学中医,你先不要急着学医,你把什么是中搞清楚。

也就是说,一件事你要真正做好,你既要有全局思维,观察全局,又要有精准思维,精准观察,这二者缺一不可。你不偏向于任何一方面,你站在中间,不偏不倚,将两者都观察到极致,这就是中道。中心,心在中央,所有的都一视同仁,没有任何偏向。

上面那两类人,为什么会只选择某一个方面,有一个原因是,他们自认为精力不够、能量不够,不能既掌握大方向,又去抓细节。那么,这个认为,就已经是开始有了偏向。如果没有偏性,不认为能量不够是无法解决的问题,那么去增加能量就是了。能量,是实实在在的可以增加啊。

作为个人修炼来讲,全局观察和精准观察,到了后期它们是一码事,是合一的。在前期,它们同等重要。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现有的偏性去纠正,让自己变得中正。假如,你是个非常注重细节的人,常常纠结于细节,这给你带来了烦恼,那么你要学会全局观察,多去户外,观察大自然和宇宙太空。

假如,你是一个粗枝大叶,不拘细节的人,常常犯一些细节上的错误,那么你可以从细节开始观察,做到精准观察。当然,不要忘记了,所有的观察,都必须静观,你能静到什么程度,你就能观到什么层次。静,是提升观察能力的前提。

此外,很多修行人,总是强调高维空间,强调高频率的能量,这是另外一种偏性,失去了中道、中心。他们总想着,我们是高维空间的投射,以为我们是从上天来的。他们不知道,当这么去做的时候,他们正在向那里投射。他们不知道,真正的自在,是你当下所在之处,不在任何别处。他们将高频等同于好,却不知道所谓的高频,其实只是全频的一部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