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追寻自我到放下自我 |《少有人走的路4》共读精华04

 一杯咖啡心理 2020-09-29

一杯咖啡心理成长研修组

2018年 线上共读 精华

《在焦虑年代获得精神的成长》系列04

讲授 | Arthur Chen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简介:心理圈稀有性别男颜值高咨询师,长相年轻、内心成熟的代表人物。座右铭:惜时惜人。咨询小时数:2000小时,研究方向:职场心理、婚恋两性、身心疾病、朋辈心理辅导。近期关注:要事第一、正念减压、网络时代人际沟通。

讲授 | Gene Wu

简介:一杯咖啡聚会研修成长工作组成员,一杯咖啡教研团队成员,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中科院心理所研究生。

整理 | Lily 商 一杯咖啡聚会研修成长组

编辑|Rosie 罗 一杯咖啡聚会研修成长组

回顾篇

在复杂中选择,动态中调节 |《少有人走的路4》共读精华03

培养自我意识,通过学习完成成长 |《少有人走的路4》共读精华02

想要反抗焦虑,先反抗草率思考|《少有人走的路4》共读精华01

《少有人走的路4》第四课:

在社会中抉择,从追寻自我到放下自我

 ----------------------------

在社会中抉择

 --------------------- 

在矛盾中选择正真合适自己的成长方式,是我们成长之旅

在社会中抉择所必须面对的矛盾之处:善与恶,人性,人人平等,责任,时机与金钱。

个人团体到社会,从小到大,我们的团体,包括家人,公司又被更大的系统所包围,社会政府乃至全人类。

从另一个角度看,社会就是人与人的关系是关系的总和。其实就是一种生态。没有人能独立于社会之外,因此我们相信什么,如何认识善与恶,决定了对待社会的态度。

作者认为我们应该承担某些义务,不管是工作还是家庭。不管身处哪个行业,我们都是在付出劳动,为了生存,和享受社会的保障。同时社会也提供有公益的组织,子女教育,家庭结构,以及便捷的生活之处。

我们如何期待他人?我们又是如何的?我们有没有过高的期待,而自己秉持这最低付出的原则呢?如果有这样的心态,就已经有抉择了。心理学上称自我服务偏差,其实绝大部分人都会有的。

 善与恶的矛盾

对待自己和社会的希望是相等的么?是匹配的吗?

我们做某些事,是从自己出发,从对方角度出发,还是从更大的角度社会出发?

选择服务社会或冷漠都是一个人选择的自由,但是人们总部不想自己活在一个处处有敌意的社会。因此,原则善与恶是首先考虑的问题。

何为善恶呢?战争,屠杀,种族歧视种种现象都是邪恶,来源于哪里?不考虑宗教角度,从心理学角度做解释,邪恶是个人和团体缺乏意识。看不到对方,看不到未来,不那么善良的种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性之中就是既有善又有恶的,因此,我们自身的惰性自恋,恐惧,自以为是都是一种恶的体现。当一个人有这样的惰性,那么就看不到自己的阴影。如果一个组织有这么一个人,就不会有正直完整的意思,因此组织就呈现出一种邪恶。

另一方面邪恶就是分化。一个组织所有的部门,只为自己负责和只为上级负责,而把以上综合起来就是一种邪恶。当任何机构变大过细过于分化,就出现潜在的邪恶,一旦与现实中为恶共鸣,就产生了极大的邪恶。而这种制度化的邪恶,我们如何对抗呢?用善对抗恶,就是对大多数人有利,而不是单单对自己有利。在日常中就是对自己的错误宽容,对他人的错误严厉指责,那就是潜在的恶。

如何发展善

1,不能只注重关注阴暗面,还要关注光明面。辩证的看事物看世界两面都有强大的影响力,世界不是十全十美,也不完全邪恶,因此要发展平衡的观点,因为当中潜藏着乐观,而非绝望。

2.提升意识,觉察邪恶的事实和自己的邪恶倾向,越来越多的发掘和欣赏人世间的善与美。两者等量并行的,从社会的进步的角度出发,社会背后有善的力量在推动,我们应该相信善。个人,团体,社会都起到作用。我们会有意识地靠近邪恶,也能做一些善良的事。

3.既要看到恶也要看到善,每个人都有恶的一面,我们可以选择面向善。看不到恶就会伪善。伪善会压抑善,放大心中的恶。有了善恶才是人性,存在与人本身的,才完整。因此我们在矛盾中选择是正直,完整而不是尽善尽美。保持平衡,不压抑任何一方,这就是作者给我们的抉择

人性的矛盾


什么是人性?共同特质(社会共有)和个人特质(个人独有)。每个人有首要特质和次要特质。这一章讲的是改变与不改变的矛盾。阻碍成长和改变的东西都是潜藏着邪恶的种子。成长和改变就意味着我们要走的路不是有简单的答案,或者是没有其他人走过的路。

这样面对未知和那么多不确定性,崭新的自我,虽然很难,但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我们必须抵抗这种矛盾。不断改变,超越,升华,这才是人性。很多人为了简单点,放弃了思考,那么我们永远无法成长和改变,这种状态一定不是你希望的。维持现状或是成长改变这就是一种矛盾。虽然需要相对固定的方面,但是还是需要某些改变来面对善与恶。察觉自己的行为模式,感受,认知之间的不协调之处。获得成长,这也是大家学习这本书的初衷之一吧。

----------------------------------------

从追寻自我到放下自我

-------------------------------------

自我,就是我自己。我到底想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我该怎样在现实生活中生存。这个命题很大,整个心理学往往就是在追寻这个过程,值得探讨。

自己什么时候就找不到自己了呢?是一件比较困难的问题,其实更多时候是比较从众的,没有自己,依附于他人,这是第一阶段。总觉得别人做的总是不会错的,可以规避很多痛苦。但是细想一下,其实是规避恐惧。人生为什么难以改变,其实是要寻求一种方法。表面上是方法不对,但大家都不太会根据方法做,那背后是什么呢?其实是一种恐惧,往往便表现出焦虑。我们总是希望淡化,不去面对。但人们有意识潜意识层面,所以依然感觉到痛苦。

我们会逃避,但是失去了自己,当发现这点的时候,往往自己就开始一些独立思考,开始找寻自己,为自己考虑。很多人在这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有了自己的见解,冲突会很多,这是第二阶段。在这过程中也很痛苦,我们会觉得很自豪,我们找到了自己,但不是终极阶段,其实达到当下自我的阶段才是最终的目标。

什么是放下自我的阶段呢?这个阶段我们又可以保留自己、追寻自己,又可以看到别人的存在,和他人融洽相处。不局限在自己的部分,又能看到自己的局限,这是第三阶段,比较少人能达到

当我们体验到痛苦时想要逃避,当不逃避面对时就是超越,这就是心理成长的道路,每一步都不易。

方法:观察别人和观察自己

观察别人是客观的观察,观察自己比较难,人是有情绪的。

提升:观察性自我

是从一个“上帝”的视角来观察我到底发生了什么?

       我为什么会有这种情绪?

       我为什么会说这句话?

       为什么会要做这样的选择呢?

       以此更好的掌握情绪,行为(语言)和内心世界。

自我意识发展:一件事物的发生,通常产生想法(认知层面)+做一些事情(行为层面),但忽略自我觉察和感受处理,这两层也很重要。

自我追寻一定阶段会自私,所以超越这个阶段就是放下自我。放下虚假的自我(要掌控不能掌控的,得到不能得到的),得到真正的自我(放下执念,寻求自己正真想要的生活)。专注于自己能掌控的部分,更好的驾驭,然后超越自己。对于别人,我们要以宽容的态度来理解他人。

几个可能非常适合你的好活动

今天我想慢下来:一杯咖啡换一次正念减压|6月场报名中

成为孩子心中理想的父母|加入家庭亲子心理研修组

做积极改变生活的人|加入自我成长研修组

更好认识你自己|王牌专业心理测验“罗夏墨迹”测试及解读

快到碗里来:一杯咖啡英语编译组组员招募中(2018版)

花一年时间破解《101个心理治疗难题》!|持续招募中

一杯咖啡会员社群加入攻略(2018最新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