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识别伴侣沟通中的“魔鬼式对话”,看看你是哪一种?

 一杯咖啡心理 2020-09-29

用生命影响生命 · 一杯咖啡公益团队招新贴@上海

婚姻两性专刊

本文系一杯咖啡心理读书小组第75篇文章

整理 | Arthur Chen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简介:心理圈稀有性别男颜值高咨询师,长相年轻、内心成熟的代表人物。座右铭:惜时惜人。咨询小时数:2000小时,研究方向:职场心理、婚恋两性、身心疾病、朋辈心理辅导。近期关注:要事第一、正念减压、网络时代人际沟通。

编辑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助理  企鹅



识别伴侣沟通中的“魔鬼式对话”,

看看你是哪一种?

当我们不能与伴侣有安全联结的时候,通常会陷入三种基本的互动模式,称之为“魔鬼式对话”。

01

揪出坏蛋

揪出坏蛋的目的是自我保护,主要行为是互相攻击、声讨或责备。“问题不在我,而在你”。多数人都是习惯于责怪他人,想要吵赢并证明对方是罪魁祸首的欲望实在太大,但实际上没有任何一方获胜,两人都是输家。

而一旦陷入消极的互动模式,就会预期并等着它出现,甚至在认为它就要发生的时候,提早作出反应,而这么做的结果当然只会进一步强化这个模式。

如果这种模式成为习惯,那么会形成一个强而有力的循环:你越攻击,于我而言你便越可怕,我越防着你,我的反击也越有力,如此一来一往地持续下去。伴侣双方若要简历真实的信任感与安全感,首先必须停止这种消极的互动模式,而其秘诀就在于承认没有人是“坏蛋”,唯有相互的指责抑或说相互指责的模式本身才是罪魁祸首,身处其中的两人其实都是受害者。

三点建议

1、把焦点放在此时此刻,留意彼此间发生的状况。

2、观察两人相互批评的循环,找出他们都绕着什么议题打转。循环本身并没有真正的“起点”。(即,没有人是始作俑者)

3、将两人的互动模式视为共同的敌人。

02

抗议之舞

“我试着跟他讲话清楚一点,结果却彻底不理我了!”

伴侣一方往前一步,另一方就会往后一步,这种模式不断重复。通常,一方会不断要求,实则是对两人的疏远提出抗议,另一方不断退缩,实则是在抗议对方的批评。于是,两人都得不到满足,也接收不到对方抗议的信号,从而抱怨彼此沟通不良,导致长期关系紧张。

往往一方试着想解决问题,但是这么做容易变得有些强迫,甚至咄咄逼人,接着对方听到自己搞砸了,于是对方就做的更少了:我什么都做的不对。

于是,越是僵住不动,另一方越是想指挥对方。僵持不动,是因为担心自己再次做错,让对方失望,动摇并搞砸彼此的关系。一动不如一静,然而这对情感关系而言实在很糟糕。

多年来,不少咨询师受到误导,通常从争论和权力斗争的角度来看待这类互动,所以都尝试通过传授解决问题的技巧来化解冲突,而忽视了互动模式下所隐藏的热切的依恋需求。从情感依恋的观点来看,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冲突或停止冲突,而在于情感上的距离。木然、缺乏回应的行为,似乎是筑起了墙,会引发另一方内心的怒气与攻击性。

03

冻结与逃离

双方都自我封闭,进入冷酷的防卫与否定中,都没有感觉、也没有期待。

往往这是由抗议之舞发展而来的冻结与逃离的互动模式。一旦批评指责的一方放弃争取对方的关注并开始沉默以对,就会出现这种情况。如果互动继续下去,较为强势的一方就会哀悼这段关系,然后切断、离开。尽管表面上看起来风平浪静,但此时两人之间已经完全没有任何情感联结。

这种恶性循环的主要问题在于“绝望感”。两人都认定自身的缺点是问题所在,因此本能地躲避,目的则是为了隐藏不可爱的自己。依恋理论创立者鲍比表示,我们会由所爱的人眼中去建立自我形象,我们所爱的人正是我们的镜子。

你会发现,如果挖掘他们的过去,都会谈到自己成长在冷酷而理智的家庭中,在那里情感疏离是常态。在彼此疏远的过程中,逃避感受就成为最终的结果:如果保持冷酷,就永远不会谈论感情的事情,不想打开潘多拉盒子。

一旦你能辨认出这些恶性循环,并承认它将你们双双困住,你就已经开始学习如何摆脱他们了。

本文整理自

依恋与亲密关系:伴侣沟通的七种EFT对话

作者:【加】苏·约翰逊 

译 者:黄志坚 李茜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年:2018年04月

(本系列将陆续在一杯咖啡公众号等平台更新,请持续关注)

再推荐你几篇好文章

咪蒙婚姻的失败,宣告了“忠犬理论”的破产

“为什么你听不见我要说的话?”

你能否克服自己将愿望强加给伴侣的倾向?|投射的负面作用

几个很可能适合你参加的活动

我想听听真心话:一杯咖啡情感问答聚会报名中

公益线上学习|“关于精神分裂症”的那些心理科普知识

仅剩1个名额!朋辈咨询:普通人学习帮助身边人的心理课

共同践行《爱的极简法则》|帮你追求所爱、维持高品质关系

王牌专业心理测验“罗夏墨迹”测试及解读|咖啡咨询系列

一杯咖啡会员社群加入攻略(2018最新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