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个为肖战“死去活来”的“抑郁症患者”,作出了5大贡献

 一杯咖啡心理 2020-09-29


用生命影响生命 · 一杯咖啡活动组织和社群管理团队招新

公益心理科普自媒体团队招募:编辑|翻译|校对|美编

自我成长专刊

AC专栏

适合大众的心理书单(2019-2020版)

给专业人士的心理书单(2019-2020版)


作者 | Arthur Chen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简介:心理圈稀有性别男颜值高咨询师,长相年轻、内心成熟的代表人物。座右铭:惜时惜人。咨询小时数:3000小时,研究方向:职场心理、婚恋两性、身心疾病、朋辈心理辅导。近期关注:要事第一、正念减压、网络时代人际沟通。

编辑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  

联系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邮箱 coffeepr@qq.com

先允许我用一些篇幅让点击进来一脸懵逼的你,叙述一下到底发生了什么。

前两天,有网友发现某个已经去世的抑郁症大V突然之间“复活”,在微博上转发支持明星肖战的文,并且删除了之前跟抑郁症有关的信息。有人就说,这是有人买了抑郁症患者的号,为明星投票。为此处在风口浪尖上的肖战和肖战粉丝又一次成为众矢之的。

不少人纷纷下场,特别是该大V之前是一款游戏玩家,游戏玩家等站出来要求新浪微博解释,怎么有人可以买到这样的号,并继续大声斥责肖战及其粉丝,激烈者不断刷屏“肖战去死”并点蜡烛。那个“买号”的粉丝,也站出来,为自己脑残粉丝行为道歉。

新浪微博介入调查的时候发现,原来这个号一直由一个手机登录,这就戳破了“买号”的指责。这名“买号”的“粉丝”表示,是因为抑郁症患者曾经委托他管理,所以他就一直在登陆状态。

不过,这还没有结束。进一步调查之后才发现,不仅抑郁症账号是这一个人操作的,连指出这个账号“复活”,以及率先指责这个账号支持肖战的账号,竟然是同一个人所有。

当然,更神奇的是,这个所谓“去世”的抑郁症患者,其实就没有死。而他之前还有一个自称死了的抑郁症患者的账号,也就是有两个在互联网上赫赫有名的抑郁症死者,其实都是“假死”。

他们表面上为了粉肖战而“复活”,实质上为了黑肖战而“复活”。

这件事让新浪微博的负责人来去之间也感到大吃一惊,可见其情节之离奇。

就在许多人谴责这名网友的同时,我倒是想指出,他的这番“死去活来”并不是没有积极作用,他至少给社会带来5点贡献。

1、宣告黑肖战运动的破产

今年2月份以来,针对明星肖战的网络攻击战,可以说绵延不绝,持续至今。这股浪潮首先是以批评他粉丝的过分行为开始的,并暗指或直指他本人需要为粉丝的行为负责。

进而,有人挖出了一些所谓他的一些黑料,如过去在互联网上的不严谨表达等。不过实在是也没有挖出些什么,所以重点还是继续回到关注他粉丝的行为。

在不少人表示,明星要为粉丝的行为负责是违背常理之后,他本人也表示粉丝和明星“不是管理与被管理关系”,我觉得这件事应该告一段落了。但是,还是继续有人放大某些粉丝的行为,特别是教师群体在学校里安利自己喜欢的明星,又增添了一桩“罪证”。

先不说明星本不需要为教师粉丝的行为负责这个常识,老师哪怕在课堂里面宣传明星,我觉得也不是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事情。我读书的年代,很多老师都会谈论明星,当年的媒体是以积极的角度去报道此事的。因为这意味着老师不是那种不近人情的人,而是可以接近年轻人喜好的,是接地气的,北大前校长还唱过《隐形的翅膀》,当时是作为正面典型进行宣传,放在今天不知道会不会被人喷成是借毕业典礼安利张韶涵的“脑残粉”?

不过在有些人做文章,教育部门也秉持“不得罪”态度的时候,我知道说这些也是白说,所以当时也不提这些话头了。不过事情就变成,只要肖战粉丝不消停,肖战的粉丝总是他的软肋。不管怎么说,一个具有这么强影响力的明星,总会有千奇百怪的粉丝,他也没有办法预测谁在什么地方会做些什么。

最近,甚至有一个外媒,都在借这件事情报道中国的粉丝是这么疯狂。

不过,要感谢这个“复活”的抑郁症患者,他的举动事实上让这场黑肖战运动告一段落了。

1、不管如何,黑了半天,他们也只能黑肖战粉丝,这反过来证明,肖战本身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否则早就可以拿他落户问题、高考报名、论文查重等问题大做文章了。

2、黑了半天的粉丝,结果发现,是自己在自导自演。这说明,其实粉丝被扒了那么久之后,也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了,必须要制造问题,才能给别人扣帽子了。

在群众心中,这一场以反对肖战为名的运动,如果说当初还有那么一点点“正义”,到现在已经完全“黑化”了。

如果继续有人以肖战的粉丝做了什么,去责难肖战,我想大家也会首先质疑:

你这个人真的是肖战的粉丝吗?

是不是联手其他人一起做的局呢?

由于已经失去信用,这场黑肖战运动已经实质破产了。即便真的有肖战的粉丝做了什么,我估计也没人相信了。

而且,有人进行深入思考的话,说不定还会去想:

当初发酵肖战事件的缘起,是不是也是有人从中做了什么文章呢?

2、有助于重新认识粉丝群体,也教育了年轻人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很多人心中的粉丝就等于脑残,是一群没有自己思想,总在做出疯狂出格行为的人。

因为肖战是最近内陆最火的明星,所以肖战粉丝成了一个符号,充当许多人心中脑残粉丝的代名词。我想,如果今年最火的不是他,而是其他人,估计也就是其他人的粉丝来承受这样的骂名。

然而这件事情告诉我们,其实没有这么简单。

“粉丝”也是有很多类型的:

有的人是真的喜欢,有的人是假的喜欢。

有些人表面上无脑支持,实际上是低级红高级黑的娱乐圈版。

还有些人,是把喜欢当做一门生意,背后有着自己的算计。

他们可不是你心中的“傻白甜”。

这些人从一开始,就不可能像有些网友幻想中的那样,肖战说什么,他们就会听什么。所以从这个角度看,那种让明星去管自己粉丝的提法,是多么单纯幼稚。

今后,再有人自称“XX粉丝”,我想都要擦亮眼睛,不要被这个表象所蒙蔽。否则,谁都可以用“XX粉丝”来栽赃陷害了。

当然,我觉得这件事对于很多年轻人也是一种教育。

他们常常会因为在某些方面的立场一致,所以就一边倒去支持这个人。这是年轻人“讲义气”的表现。

比如,这个“买了”抑郁症网友号的“粉丝”,就让很多肖战的粉丝感到惭愧,因为觉得他是跟他们一伙的,站出来替他道歉。

我想经过这事情,他们就会发现这种“讲义气”不值得提倡。

这个世界其实是很复杂的,表面上看起来跟你是一伙的人,可能心里面跟你不是一条心的。他们可能“身在曹营,心在汉”。甚至可能就是打到内部的“潜伏者”。在“组织”需要他的时候,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千万不要光以立场去判断一个人。一个人有立场,就很容易被别人利用。因为你总是以立场来决定是非,别人就会利用这点,和你保持立场一致,让你不得不支持他。即便犯错,也要为他们擦屁股。

但是,一个人有原则,就不太容易被别人利用。因为你总是以事情对和错来决定是非,他做得对,就支持他,做错了,就批评他,而且,下次他如果改正错误,你还是可以支持他。这就叫以一个人的行为来判断你的选择,你是处于中立的位置的,这就不会被立场所绑架。

当然,就这件事来说,当初因为被人误导,所以一股脑骂肖战和其粉丝的人,其实也是用立场站队的。现在既然已经真相大白,我个人建议他们能够勇敢地对肖战和其粉丝道个歉。一个人会被人蒙蔽不是什么大的过错,但是如果不肯为自己的过失道歉,就是人品问题了。

3、 有助于大众,特别年轻人了解真实的娱乐圈

大众,特别是年轻人,对于娱乐圈的了解和认识总体还是比较肤浅的,总是以一些新闻报道、营销号的段子来理解娱乐圈,以及明星和明星之间的互动。

然而,事情可能没有那么简单。

至少年龄在30+以上,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看黑肖战这件事的走向,就比较清楚,这件事实质上就是针对肖战本人的。针对肖战的粉丝,实质上也是为了黑肖战,是打击肖战所使用的手段罢了。否则其他人的粉丝也有类似的行为,为何不一视同仁,就针对肖战的粉丝呢?

类似用账号做这样的事不会是一个人的突发奇想,也不会是一个平凡无奇的普通人可以办到的。而且,这样的黑,持续时间这么久,没有庞大的经济投入也很难办到。如果从这个角度去看问题,有这个动机的,一定是把肖战弄倒后,能够获得更多利益的人,而这就是幕后黑手,当然也就同处演艺圈。

对于二十几岁,特别是十几岁的青年人来说,他们的生活是比较单纯的,职场的尔虞我诈他们还没经历过,对于人性的卑劣也没有深刻的认识。对他们来说,提前了解这些,多少是有点残酷的,颇有在读“黑童话”的味道。

但是,在竞争激烈的职场环境,这种表面上看起来你好我好大家好,但是私底下,就会有人想办法把自己的竞争对手或潜在竞争对手通过“下作”手段搞掉,无所不用其极。

最近,很多人在关注仝卓工作室的发言,大多数是从搞笑的角度审视的,不过我倒是觉得,这一顿操作可以说是把娱乐圈的这种恶性竞争赤裸裸地袒露在大众面前。

仝卓事件的本质,和肖战事件其实本没有太大区别,都是希望用一些“黑料”搞掉一个人,主要差别就是肖战经受住了放大镜的考验,自身没有什么问题,而仝卓经受不住。

当然,仝卓有一点是令人佩服的,他被人干掉后,并没有选择投降认输,而是选择了战斗:既然你们把我打翻在地,那么我也不能让你们得逞,这对于那些习惯于上述操作的人来说,可能是没有想到的,因为更多人面对这样的局面,还是会选择举手投降,并不会在明面上反击。毕竟这种“同归于尽”,从长期看,对本人并没有什么好处。这或许是他本人还没意识到的,这也是他个人的悲剧。

不过还是要感谢他这种“螳臂当车”的行为,把娱乐圈中利用舆论,去放大他人的问题或者甚至是制造他人本不存在的问题打击异己的现象,放在明面上了。

如果你还不相信这点,昨天抑郁症事件,也应该看得明明白白了。

当然,对所有善良的人来说,人们本能的还是希望文艺界,既然都在表演一些真善美,那最好你们也都是真善美的代表。然而,娱乐圈的恶性竞争至此,实在是亵渎了文艺的美好,也带坏了很多其他的圈子,着实令人可悲。我个人悲观判断,娱乐圈如果要变好,要打破这种靠放“黑料”、制造“黑料”,而不是注重在文艺作品的品质提高(唱好歌,演好戏等)的恶性竞争循环,已经很难靠自我净化,到了需要一些外力来整顿的时候了。

4、有助于理性看待网络舆论

这件事情还有一个好处,即有助于社会大众更好认识各路网络舆论。

自媒体的存在,当然是一个好东西,所有人都能在平台发声,流量明星也才能成为流量。但这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那就是:有一些声音可能就是虚假的,而且这些声音可能会被人利用,成为打击他人的工具。

像这起“抑郁症事件”,目前看还是一个个体户所为,就已经可以掀起这么大的风浪,假设背后是一个公司,掌握着可能成千上万类似具有影响力的号,那它对舆论的掌控能力是不可设想的。

当铺天盖地的人都告诉你“鹿就是马”的时候,你说不定也会信以为真。

这些人利用了人性的弱点,就是我们没有那么坚定地相信自己,即便是我们亲眼所见的,也可能因为害怕被人当做少数,或者以为自己“眼睛”真有问题,而选择去相信他人所说的那个版本。

有些人在发生社会热点事件后,喜欢用“粉转路”、“路转黑”来体现自己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其实很可能也是中了这些人的圈套:你的“转”,其实就是别人希望引导你这么做的。只是,不管如何,你不会想到,会有人刻意引导你,而你比自己想象中更容易被人引导。

然,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网络怪象也值得关注。

互联网上往往会存在敌对的双方。可是双方不会想到的是,可能幕后有一个人或团队在操控着这两支队伍,而且,他就是要制造对立,对他而言,你们杀的血流成河,才是他最开心的地方,因为他在两边都能收割流量。

对他们来说,可能还真的很害怕你们能够握手言和。所以,你们要做的是不能给他们机会,离间你们。

还有一点,也是值得引以为鉴的。

有些人会说,这个网友可能只是为了寻求关注,我判断这种可能性实质上是非常小的。

一个人要筹谋这么多,是需要很大动力的。

粉丝为明星做这么多,是因为爱他,爱就是一种动力。

当然,有些人可以因为恨,恨也是一种动力。

我比较怀疑,他们对肖战和肖战粉丝,有这么强大的恨意吗?

如果并不是,那么还有一种动力,也可以实现,就是这里面有自己的利益。

这件事情当然也不是纯粹一个人想做,就能够发动成功的。有不少大号也是他的支持者,在其中也发挥了不少作用。那这些人,又有什么动力去支持他呢?这就不用我明说了。当然,因为这些利益存在,这条产业链,不黑肖战,也会去黑其他什么人的。

总之,这件事情不是坏事,至少让不少人接受了一次互联网舆论的教育。热点事件不要太快站队,先看看风向,特别看看谁在带风向,看看你们怎么演戏。

5、重新认识了抑郁症群体

很多人都会说,这件事是给抑郁症群体抹黑。

我倒是觉得,这是让社会大众重新认识抑郁症的一个契机。

长期以来,抑郁症群体在社会中的刻板印象是弱者,病人,需要关爱的群体。

这一点没有错。但这只是观察抑郁症的一个维度,事实上抑郁症是精神类疾病之一,有许多的抑郁症患者可能同时也患有其他的心理疾病,在学术上这叫“共病”。

有很多会对社会造成巨大危害的心理疾病,如反社会人格障碍、偏执性人格障碍等,这些重点人群可能也会患有抑郁症。

也就是说,一个制造连环凶杀案的人,在犯案之前,可能也就是一个抑郁症患者。

从这个维度上看,有些抑郁症的患者可能并不弱势,他们甚至非常的“厉害”,手段也非常的歹毒。

就拿这件事来说,抑郁症是不会让这个人做坏事的,会让这个人做坏事的,要么是他的人品有问题,要么他就是人格障碍的患者,是这个病而不是抑郁症让他去做这些事。

当然,如果我们的社会把抑郁症当做天然弱者的代名词,那一定会被某些人利用,因为他是抑郁症,所以是弱者,所以要让着他、支持他。然而,其实你可能是在助纣为虐。

必须指出,我们对于抑郁症患者的同情和善待,是基于他们本身不伤害社会为大前提的,同时也是基于最基本的人文关怀精神。准确的说,我们不是在支持他们具体的言行,而是体现我们自己的文明水准。

哪怕是一个犯罪分子,我们也要给予他最基本的人权,如果他的家人孩子发生不幸,我们也会悼念。但这绝对不代表支持犯罪分子的做法。

我相信,通过这次事件,抑郁症患者,只要不危害社会,依然会被人善待,但是只要打着抑郁症患者的幌子,为所欲为的话,大众应该提醒他,你可能有着比抑郁症更严重的心理疾病要去看看了。


END
都看到这里了,请动动手指
给本文打个分
一杯咖啡读者调查时间

您还想看到“自我成长”、“社会热点事件心理分析”什么方面内容?或者,想看一杯咖啡编辑部推送关于其他什么方面、主题的文章?

也欢迎底部留言告诉我们(我们会保护您隐私,不会公开出来,请您放心留言。)

再推荐你几篇好文章

为何封闭情感,让自己看起来无懈可击?|隐匿性抑郁症的9大来源

躺在伊能静怀中的梅艳芳,可曾想做一朵孤独的“女人花”?

《隐秘的角落》:请不要抛弃走上自我救赎之路的朱朝阳们

被控制的丈夫 VS 被忽视的妻子:如何打破夫妻矛盾常见模式?

人际格式塔:如何在第一次谈话中,简易区分出人格障碍类型?

“为何要做一个分享权力的父亲”|访谈14位“男主内”男性之后

几个很可能适合你参加的活动

用生命影响生命 一杯咖啡活动组织和社群管理团队招新
按图画影视组要求,增加声优和戏精招募

To 想脱单的你|参加访谈,让心仪的人主动来找你!

开启夏季阅读计划:《熙琄叙语》了解一个心理咨询师的成长历程

公益招募|<学会评价:赞美和批评如何恰到好处>心理研修课报名

一杯咖啡会员社群加入攻略(2020最新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