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陆氏家族女性历史人物拾遗与思考

 luyuanls 2020-09-29

摘要:中国的历史以家族为传承,女性的家族地位相较于男性地位较低,甚至规定不能入谱。在男权社会礼制中,很多优秀的女性受制于封建枷锁,不得不忍受着无法摆脱的束缚,女性才能和权力被限制,悄然湮没于岁月的尘埃之中,成为这些陋习的牺牲品。周、汉儒家经典《仪礼·丧服·子夏传》说“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周礼·天官·内宰》以“教九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后来与“三从”连称,成为对妇女道德、行为、能力和修养的标准,即“三从四德”。这些桎梏像镣铐般的约束阻止了女性的思想,女性已适应毫无反抗,就连女性自己都以此为荣,东汉著名女史学家班昭在《女诫》指出:“妇德不必才明绝异”,甚是悲哀!历史上陆氏家族男性成员以“儒”为本,维护着传统礼法,家族女性成员亦不能跳出历史大背景,但有的即使低至尘埃,也开出花来。从父之附属到夫与妻齐再到女性尊长,陆氏家族女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已具有相对独立的人格,而非“无自专之道”[1]。本文借修谱之际,翻阅陆氏族记,摘录陆氏女性人物事迹,其人格魅力,聪明才智仍值得大家赞誉。

“女官”陆令萱

陆令萱(504-576年),又称陆媪,北齐宫廷女官。关于陆令萱的出身,史书没有明确记载。传说她是北魏贵族陆睿的孙女,于史无据。但一般还是认为,她属于八大鲜卑高门之一的步六孤氏(陆氏),并且是在西魏将领骆超投降东魏后嫁给他的[2] 她与骆超生一子提婆。后来骆超谋反伏诛,陆令萱配入掖庭为奴,恰又被分配给长广王高湛的儿子高纬当乳母,高纬称她为“乾阿你”、“姊姊”(北齐时称母亲为姊姊),高纬之母胡氏也对她很是赏识。公元561年,高演病死,弟弟高湛继承帝位,是为武成帝。 封胡氏为皇后,立六岁的高纬为皇太子。陆令萱的地位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抚养皇太子,也就是未来的皇帝,因此她对皇太子看护更是百般献媚。武成帝和胡皇后看到皇太子在陆令萱的扶养下,长得茁壮懂事,特别高兴,对陆令萱也更加恩宠,封她为郡君。从此以后历代唯皇族宗室公主及朝廷四品官以上官员之妻才有享受这一封号的资格。陆令萱以一个奴婢的身份能受此殊荣,足见她在北齐王朝的地位以及在胡太后和高纬心目中的地位。陆令萱得宠于胡太后,高纬任命她为女侍中。她先与侍中和士开密谋杀赵郡王高睿,复与侍中祖珽合谋先后说服高纬杀琅邪王高俨、太傅斛律光。等到祖珽执政,又向高纬进谗言,外放祖珽为北徐州刺史,以子骆提婆(穆提婆)入侍,使录尚书事,从此母子控制朝政。后收养穆黄花为女,使其被立为皇后,自己则被尊为"太姬",儿子亦改姓穆。武平七年,北周攻齐,齐军败于晋州(今山西临汾),穆提婆降周,陆令萱自杀,家属无论老少都被斩首示众。

陆令萱作为一个奴婢,在风云萧杀的后宫脱颖而出,足可见其足智多谋,纵横捭阖,善于察言观色。我们虽不着意提倡,但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其取得的成就显然不是任何人能够轻易取得的。

“义姑”陆郁生

陆郁生,陆氏家族21世孙陆绩之女,父亲陆绩是吴郡公认的才子,又是当时吴郡陆氏的领袖。陆绩赴任担任郁林太守,遂取此名。陆郁生年少的时候就定下坚贞的志向。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陆绩早亡,她与两个兄弟陆宏、陆睿当时都只有几岁,一起返回吴县,被他们的从兄陆瑁接回抚养。13周岁的陆郁生嫁给同郡出身的张白为妻。出嫁三个月后,张白因为其兄张温一族的案件遭到连坐,被处以流刑,后死于流放地,陆郁生成为了寡妇,其后公开宣言不再改嫁,困难于生计但拒绝了所有提亲,在艰苦中从未停止服侍、照顾张白的姐妹。事情传到朝廷,皇帝褒奖陆郁生,号其为“义姑” 。她的表侄姚信在文集中称赞她的义举。《姚信集》记录:“故王蠋建寒松之节而齐王表其里,义姑立殊绝之操而鲁侯高其门。臣切见故郁林太守陆绩女子郁生,少履贞特之行,幼立匪石之节,年始十三,适同郡张白。侍庙三月,妇礼未卒,白遭罹家祸,迁死异郡。郁生抗声昭节,义形于色,冠盖交横,誓而不许,奉白姊妹嶮巇之中,蹈履水火,志怀霜雪,义心固于金石,体信贯于神明,送终以礼,邦士慕则。臣闻昭德以行,显行以爵,苟非名爵,则劝善不严,故士之有诔,鲁人志其勇,巳妇见书,齐人哀其哭。乞蒙圣朝,斟酌前训,上开天聪,下垂坤厚,褒郁生以义姑之号,以厉两髦之节,则皇风穆畅,士女改视矣。”

     陆郁生代表的是“贞”与“义”的妇德,在父权社会中无疑是值得褒奖的,符合一贯的礼法,维持了基层社会运转的相对和谐。这种“贞”和“义”是以牺牲个人为代价的,但在当时社会来看,其具有优秀的人格,不是刻意而为之,不能以现今的妇女地位来武断的评价其义举,历史总是会不断的发展,人们也在不断的践中对原则的遵守和突破为两性位置的实际均衡奠定了基础[3]

“诗画”陆卿子

陆卿子,约活动于明嘉靖至隆庆(1522~1572)年间,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书画家陆师道之女,太仓赵宦光妻。宦光弃家与卿子偕隐寒山,手辟荒秽,疏泉架壑,善自标置,引合胜流。卿子工于词章翰墨,流布一时,名声籍甚,以为高人逸妻,如灵真伴侣,不可梯接也。卿子和徐媛并称“吴门二大家”,著有《考磐集》、《云卧阁稿》、《玄芝集》。以陆卿子为代表的江南闺秀才女文学作品中与以往女性创作不同的特色和体现出的矛盾性,透过女性创作与交游对晚明开放风气下不同身份女性间的交游酬唱和女性道德逐渐内化、节妇数量日增并存的种种矛盾现象,女性自我和女性意识在诗画中显现[4]

陆卿子曾为明代女诗人项兰贞的《咏雪斋遗稿》作序时说道:“我辈酒浆烹饪是务,固其职也。病且戒无所事,则效往古女流,遗风剩响而为诗;诗固非大丈夫职业,实我辈分内物也。”此序表明了女诗人的社会生活情景,并感受到当时这些女性诗人的心路历程。晚明女性诗坛崛兴,女诗人不仅振兴闺秀诗坛,而且争衡大家,以其卓绝的诗歌才华,创造了中国女性文学史上一段辉煌的历史[5]

蒙城陆石门之“陆老姑娘”

陆石门,建于明万历七年((1579),位于安徽省蒙城县小涧镇西陆楼庄(今小涧西有蒙城县岳坊镇陆楼庄)。石门上雕刻着“丹凤朝阳图”和各色花卉,两边有副对联:“山青水绿,一陌土掩百年浩气;玉质金镶,两肩头担万古纲常。”石门后有一大冢,葬的是女塾师陆老姑娘。陆姑娘即陆楼人,终生未嫁,立志在家乡办学收徒,弟子遍淮北。她精通经史子集,博古通今,所教弟子大部分有功名。73岁去世时,她的黉门弟子,翰林院学士,山东河泽人吴凤翔,专程从京都赶来祭奠。吴学士为报师恩,出资在坟前为陆老姑娘建造了一座石门,并亲撰挽联刻于石门上以示纪念。四百多年来,陆石门一直保存完好。“文革”时被当作四旧给拆除了,但陆古门对联却永远留在当地人心中。

“皇贵妃”陆氏

在皇室中通常都是母以子贵,一些妃嫔因为子女受到皇帝的喜爱,自身也能享有更多的恩宠。妃嫔们在后宫激烈的斗争中都明白这个道理,有些妃嫔虽然没有子嗣,但是在机缘巧合下抚养未来的天子,也能够获得崇高的地位,庆恭皇贵妃就是这样的妃子。乾隆二十五年令贵妃生下十五阿哥永琰之后,便交给了陆氏抚养,之后又将其晋封为贵妃,从而为陆氏下一步的追封奠定了基础,这一切,其实乾隆早就给陆氏铺垫好了。庆恭皇贵妃的出身并不高,她是汉族,不是满族八旗贵族的后代,父亲是陆士隆,她进宫是从最底层的女眷开始做起的。按照的清朝的后宫规矩,应该是从常在升级到贵人,再升级为庆嫔,然后是庆妃子,最后是贵妃。她并没有为乾隆帝生儿女,但是她有自己的养子,这个养子就是皇十五阿哥,他也就是在乾隆帝之后即位,打倒贪官和珅的那位皇帝。嘉庆年幼就被乾隆下旨由陆氏抚养,陆氏没有孩子,照顾嘉庆无微不至,犹如亲母。乾隆驾崩后第二天,嘉庆就以“朕自冲龄,蒙庆贵妃养母抚育,与生母无异”为由,追封她为“庆恭皇贵妃”,并恩赏陆氏娘家侄子官职,至此,陆氏才成为乾隆的皇贵妃。

探讨“皇贵妃”陆氏的经历并不是赞同其拥有的雍容华贵,而是在其卑微下的隐忍,这是千百年来女性的伟大之处。就如路边的不知名小花,过客匆匆,无人在意,当某天悠悠香气扑面,你才会惊讶其顽强的生命力,赞叹其树根雪尽催花发。“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也是对女性隐忍的最好诠释。

“粤西第一女诗人”陆媛

陆媛(18061834),宾州城内人。惯称小姑,清代女诗人。陆小姑自幼受儒学父亲的薰陶,尤喜爱诗词。16岁出嫁,因体弱不胜耕作,常遭辱骂,后遭夫弃,遣送回母家。小姑回家后,以写诗词自慰,并在家设私塾教学童,以所得酬金赡养母亲,当时宾州学署训导滕问海以“紫蝴蝶花”为题考录生员,陆小姑寄呈绝句一首:风子何来栩栩然,依依绿叶我犹然;隋家禁院多妹丽,丰韵端凝独紫烟。滕问海很赏识陆小姑的诗词,亲自探望她。小姑往来学署六年, 拜滕为师,所写诗词请滕修改,诗词日益工整。滕对陆小姑的凄苦身世深表同情,写有《赠陆小姑》诗一首。陆小姑居母家12年,因病逝世。著有《紫蝴蝶花馆吟草》一卷刊行。道光《三管英灵集》收有陆小姑诗30首。陆小姑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一定影响。今新宾西门外尚存陆小姑墓。

陆媛是一位很有代表性的封建礼法摧残下的人物,作为一位被休之妇,可以说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但她并没有自暴自弃,仍然不屈不挠,不向命运低头。中国古代的女性大多是柔顺于外而秀慧于中,其聪明才智并不输于男子。在中国历史上,从春秋时期起,女诗人就代有人出,绵延至清朝而达于极盛,如易顺鼎所言:“所传名媛,不少诗家,至于有清,遂臻极轨”[6]

才女陆小曼

陆小曼(1903年-1965年),翻译家、文学家、画家,祖籍江苏常州武进东郊樟村。陆小曼幼时是在上海度过的。6岁赴京,7岁进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读书,9岁到14岁在北京女子中学读书,后转入法国北京圣心学堂,同年,陆定为她请了一位英国女教师教授英文。陆小曼生性超级聪慧,过目不忘,又肯勤奋学习。十六七岁已精通英、法两国语言,弹得一手好钢琴,并长于绘画。学生时代的陆小曼,不仅才能出众,美丽含苞欲放,初露魅力。她既上海姑娘的聪明活泼,又有北京姑娘的秀丽端庄。在学校里,大家都称她为皇后。可以说是民国十大才女中最为传奇,最有才华,人生最为坎坷,名气也最大的一位。她一生追求自由、坚持正义、不屈苦难,哪怕被误解被争议也保持着自身独立的人格。陆小曼兴趣广泛、天文地理科学戏曲无所不通,精通英、法、德三国语言,天生丽质、美貌出众、气质如兰,而且性格高傲。陆小曼的一生,分成两个部分前半部分,从少女时代孤芳自赏众星捧月的公主皇后生涯到被人追捧、簇拥的社会名流生涯;后半部分,则是在徐志摩死后,整顿衣裳起敛容,荆杈布裙素面天,洗尽铅华,戒烟作画。这样的她,正是徐志摩生前所希望看到的。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多少前尘成噩梦,五载哀欢,匆匆永诀,天道复奚论,欲死未能因母老;万千别恨向谁言,一身愁病,渺渺离魂,人间应不久,遗文编就答君心”[7]胡适说:陆小曼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郁达夫说:陆小曼是一位振动20世纪20年代中国文艺界的普罗米修斯。刘海粟说:陆小曼的旧诗清新俏丽,文章蕴藉婉约,绘画颇见宋人院本的常规,是一代才女,旷世佳人。徐志摩说:她一双眼睛也在说话,睛光荡起的心泉秘密

常州名媛陆小曼一直是位颇受争议的女子,她的传记及相关经历颇受追捧,然而关于她的文艺作品和文艺思想的学术性研究却常常被人们忽略。从艺术特色的角度来看,陆小曼文艺创作可以概括为真纯自然、灵动细腻、唯美高雅,这三个方面分别对应她的三种情操——情、才和格。陆小曼本身富于天真之气,她的文艺作品中也自然而然地流露出真实的情感,博学多才也使得她的文艺作品显得格外出众,出生名门加上坎坷的经历又为这些作品平添了典雅与唯美的格调[8]

“南社女将”陆灵素

陆灵素,原名守民一作秀民,字恢权,号灵素,别署繁霜、华泾乡姑、黄叶遗孀,女,朱家角镇人,陆士谔胞妹。南社社友。自幼聪慧好学,喜吟咏,善俚曲。在黄炎培所办的广明师范毕业后,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去安徽芜湖皖江女校任教,与同校任教的苏曼殊相识。宣统二年(1910,与上海华泾刘季平结婚。刘季平曾于光绪三十二年清明葬烈士邹容于华泾,因此名闻海内[9]。陆灵素不仅能诗善文,而且长于昆曲,为南社诸人中有才气的女将。每逢宴客,灵素唱曲,季平吹箫,宾朋满堂欢腾。还爱植梅花,又擅于酿酒。季平在北京大学任教时,灵素亦在北京,与沈尹默等有来往;季平在南京任教时,灵素也与黄炎培、柳亚子有往还。民国27(1938秋刘季平病逝,陆灵素悉心搜集整理遗著,辑为《黄叶楼诗稿尺牍》,寄柳亚子校正,不幸遗失于战火中。直至民国35年才以副本油印分赠亲友。全国解放前夕,柳亚子在北京写诗怀旧:交谊生平难尽说,人才眼底敢轻量。刘三不作繁霜老,影事当年忆皖江。”19571215日病故于华泾故居,其诗文大多辑入《南社丛刻》。

鲜为人知的是,陆灵素还是我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巾帼先驱。19076月,陆灵素与南社同仁一起创办革命进步团体女子复权会,旨在推翻满清、争取女权。该会的机关报是《天义报》,陆灵素则是《天义报》的主要发起人。天义报》以破坏固有之社会,实行人类之平等为宗旨并提倡女界革命。不难看出,这些办报宗旨颇具马克思主义的观点。1908年,当陆士谔看到了其妹妹陆灵素带给他的《共产党宣言》时,使他眼界大开,难怪新中国的梦,立意如此高远、梦境如此完美[10]

中国的居里夫人——陆士嘉

陆士嘉 1911.3.18--1986.8.29), 原名陆秀珍,萧山城厢镇人。中国著名流体力学家、教育家。世界流体力学权威路德维希·普朗特教授唯一的亚裔女博士。被誉为中国居里夫人的她有着太多的第一,她是1929年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唯一的一名女生,是现代流体力学的奠基人普朗特的唯一亚裔女博士,中国第一个空气动力学专业的创办者。是中国流体力学奠基人之一,也是北京航空学院(也就是现在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筹建者之一。她长期从事空气动力学和航空工程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倡导旋涡、分离流和湍流结构的研究。

她是著名力学家、两院院士张维(深圳大学创办者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之妻,是晚清山西巡抚陆钟琦的孙女,还是著名音乐人高晓松的外婆!

1981年,中国科学院召开学部委员大会,在这次大会上将补选学部委员。由于陆士嘉德高望重,有高深的学术造诣,在第一轮讨论时被列入候选人名单。她得知后立即坚辞院士,向学校表示自己不宜作学部委员的候选人,认为自己回国多年来研究工作做得不多,且年老体弱,应该将机会让给杰出的中青年科学家。

总结:女性社会地位高低,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指标之一。毛主席曾说:妇女能顶半边天。女性对于社会地位程度的提高取决于对自身能力的认可以和对性别文化的认识。女性社会地位提高的一个重要的先决条件是对自己的能力树立信心,然后教育则是提升女性社会地位的重要步骤[11]。近代以来,中国女性逐步摆脱了男性附庸的角色。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不断进步,旧社会“男尊女卑”的思想逐渐被人们唾弃,女性的社会地位也得到了认可[12]。陆氏家族女性人物随着历史变迁和文明的进步,逐渐摈弃“三从四德”的束缚,释放女性的阴柔之美,追求男女平权。

陆伟

二零二零年八月二十九日

参考文献:

[1] 徐志强.中国古代庶民女性的家庭地位研究——对“三从”的再思考[J].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127-139.

[2] 《北齐书·卷九·列传第一》

[3] 崔应令.传统社会基层女性社会地位的再思考——恩施双龙土家族村女性研究系列论文之二[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6(5):29-33.

[4] 周云汇.徐媛诗歌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0.

[5] 李圣华. 论晚明女诗人群落分布与创作特征[J].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5.

[6] 陆草. 论清代女诗人的群体性特征[J]. 中州学刊, 1993(03):79-83.

[7] 赵淑敏.百劫红颜陆小曼[J].大众文艺,2017,(16):33.

[8] 岳芬.常州名媛陆小曼和她的文艺世界[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9,25(1):46-50.

[9] 吴晓.江南才女陆灵素与丈夫、义士刘三[J].安徽统一战线,2002 ,000 (009 ):41-42.

[10] 陈卫卫.南社传奇伉俪刘三与陆灵素[J].档案天地,2017,(008).

[11] 席春艳.浅谈影响女性社会地位的因素[J].山东青年,2019,(9):118-119.

[12] 张旖华.新女性与旧道德:中国近代女性社会地位变迁——以《良友》画报的女性形象为视点[J].视听,2019,(1):192-194.

[13] 百度百科“小涧镇”之“陆石门”

[14] 微信公众号“有识课堂”,“文迪”发布于2019-04-1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