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霍光想废掉皇帝刘贺,他问田延年,历史上真有“臣废君”的例子吗

 历史解密坊 2020-09-30

昌邑王刘贺继皇帝位后,一直胡作非为,令大将军霍光十分不满,由此生出了要废掉刘贺的想法。于是他便找来长史田延年,询问臣废君是否显得大逆不道?长史田延年的几句话,顿时令霍光下定了废除刘贺的决心。田延年究竟说了什么话?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公元前74年,汉昭帝刘弗陵驾崩,朝廷内一片大乱,大局只能暂时由大将军霍光主持。朝臣大乱的原因在于,作为一国之主,刘弗陵居然身后无子,无法根据父死子继的方式确定皇位继承人。霍光在主持汉昭帝丧礼后,与朝廷大员们进行商议,准备从汉武帝孙辈中选出一人,重新掌管帝国的方向舵。霍光与群臣经过商议,最终一致决定,将昌邑王刘贺接至京城,正式登基称帝。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刘贺之所以能成为皇帝,完全是源于幸运,否则的话,他一辈子也不敢做一次皇帝梦。

不过聪明一世的霍光似乎选错了人,刘贺在接到自己能够成为皇帝的消息后,立即喜不自胜,赶快吩咐下人安排车马启程前往京城。刘贺担心事情有变,便吩咐车夫一刻不停地赶路,一路上居然累死了几十匹马。更可气的是,刘贺一路上也没有专心赶路,反而还派人潜入民家搜集美女,供自己在车中享乐。

刘贺到达长安,受到了百官的尊奉,很快便被正式拥立为皇帝,成为新的领导者。但有一句话说得好,叫做“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刘贺在做昌邑王时就是沉迷于享乐的酒色之徒,如今做了皇帝,更是脱去束缚为所欲为。据相关文献记载称,昌邑王刘贺登位仅仅27天,便做下了1127件坏事,平均计算,这位不靠谱的皇帝每天都要做四十多件坏事,否则根本完不成“任务”,也正是他的胡作非为,致使首都长安乌烟瘴气,官员百姓叫苦不迭。

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大将军霍光在朝廷的地位有目共睹,群臣们眼见着刘贺做坏事却不敢谴责,完全是碍于霍光的面子,毕竟昏君刘贺是由霍光拥立的,贸然谴责刘贺,无疑是在给大将军的脸上抹黑。对于此事,霍光也深感自责,责怪自己没有擦亮眼睛选对帝国的继承人。为了令国家安泰,为了令百姓不受昏君迫害之苦,他决定要将刘贺彻底废掉,重新选择另一位皇帝。

不过霍光对此事心存忧虑,毕竟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中,即使霍光的权力再大,对于刘贺来说也终归是臣子。臣子应该完全服从于君王,这是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想法,而霍光提出废掉刘贺的想法等同于“臣废君”,在当时会被视作大逆不道,继而留下万古骂名。霍光自己拿不定主意,于是便找来长史田延年,向其询问此事。

田延年博学多才,早年怀才不遇,后被霍光提拔,成为其左膀右臂。田延年听完霍光的担忧后,便为其讲起了一个故事。相传在商代时期有一位昏君,名字叫做太甲。太甲残暴不仁、施行暴政,令天下百姓民不聊生。朝内大臣伊尹实在看不下去,便联合其他官员将太甲废掉,自己主持政事整整七年。七年过后,太甲幡然醒悟,对自己曾经的所作所为有所悔悟,伊尹才归政于太甲,二人的故事也终成佳话。

伊尹的故事令霍光茅塞顿开,原来君臣之礼在百姓安危面前显得并不重要,为了解救苍生而废掉皇帝,并不是以下犯上。接着,霍光命人草拟诏书,以皇太后的名义下旨,历数刘贺的罪状,将其皇位废掉,贬斥为“海昏侯”,规定他从此不得进入长安城。正是这一次“大逆不道”之举,避免了汉朝走向下坡路的危机,霍光也因此在历史上留下美名。

纵观我国古代历史,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君贬臣,而很少见到臣废君,霍光的这一次举动,也许就是封建社会中特有的“民主”。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