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魏延安:乡村的复兴与嬗变

 魏延安 2020-09-30


工业化、城镇化对农村的发展起着致关重要的影响。

在法国学者孟德拉期的《农民的终结》一书中,后工业时代法国乡村的历史演变让人感叹。

与曾经的担忧相比,乡村社会在轰轰烈烈的工业化、城市化浪潮中,并没有完全

\][[消亡,反而顽强地保留下来,而且出现某种程度上的欣欣向荣,这就是所谓的乡村复兴,但其实已经发生了质的嬗变,乡村最终成为一个既非城市又非乡村而是两者兼之的地方社会。



后城市化的法国乡村确实复兴了。

1975年的法国人口普查显示,乡村人口的数量不再下降。

1982年的法国人口普查再次显示,乡村人口开始回升,而且回升的速度明显比法国人口的其他部分快。

农业劳动者的数量在继续下降,但下降幅度很小。乡镇工人比城市地区的工人还要多。

乡镇在经过一个让人以为已死去的休克时期之后,重新获得了社会的、文化的和政治的生命力。

乡下人享有城市生活的一切舒适,所有的家庭都配备有浴室、现代化厨房、洗衣机、电冰箱、电视机和小汽车。



后城市化的法国乡村因何而复兴?

一是城市让乡村复兴。由于通信和交通工具的帮助,乡村社会完全改变了规模,城市和乡村的不断互相影响使一个有15000名居民的小城市完全变成了乡村,社会学家也证明小城市的社会与村民社会和乡村社会具有同样的结构。

二是人口的回流让乡村复兴。闲暇时间和退休时间的延长引起城里人向乡村和小城市迁移,有的是每周一次,有的是季节性的,还有的是终身的,从而导致“第二住宅”在乡村的兴起。

三是观念的改变让乡村复兴。乡村和小城市比在大城市玩乐得更好,年轻人从各个方面涌入乡村,参加乡镇的舞会、摩托车越野赛、烤全羊宴、旧货市场等,城里人逛乡村的次数甚至比城市的商场还多。

四是文化的反省让乡村复兴。在城市的大众社会里,个人很难确定自身的个性,不再有服装、习俗、阶级和信仰的区别来使个人通过与他人的对照感受自我的存在。

然而在乡村情况恰恰相反,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每个人都知道他的邻居是谁,了解每个见过或认识的人的立场,人们可以具有自我,并在与其他人一起生活的同时知道他们的区别。

这让许多人在经历了城市生活之后重返乡村,而孩子们可以在乡村辨识自身,寻到祖根或化为祖根。



那么回到中国,今天的中国乡村社会也正出现与法国似曾相识的场景:

首先,一批知识分子、大学生、城市白领开始转入乡村,形成一个“新农人”群体。其构成大体包括享受田园风光型、食品安全自给自足型、改造乡村实现理想型和看好产业寻求发展型等四类群体,出发点虽各不相同,但都同时来到农村,也让农民的成分也复杂起来,让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加快,并出现了新的气象。

其次,乡愁文化兴起,乡村旅游成为潮流。久居城市森林的人们开始厌倦城市生活,周末出城是多个城市共同的景象,农家乐、乡村旅游成为重要新兴产业。知识分子开始担忧古老的乡村文明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冲击下消失怠尽,从温铁军的《三农问题与世纪反思》到贾平凹的《秦腔》到熊培云的《一个村庄里的中国》再到梁鸿的《中国在梁庄》等,均表达了这样一种思潮。

再次,乡村的整合大幕开启。并非所有的乡村都会复兴,大量的村因为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而出现衰败,目前全国平均每天消亡一百个左右的村庄,一批边远的乡村通过移民搬迁等形式重新合并,一些地方将现有村庄格局整合形成农村新型社区的新形态,还有大量的城郊村在没有充分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匆匆进入城市。

最后,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大幅度提升,由早期的三通“通路、通水、通电”,早已演化为通视、通网,城里人能有的汽车、电动车等交通工具和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等现代化家电全部下乡进村,农村生活不再是过去的凄苦了,也为人们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奠定了基础。



那么到了今天的田地,后城市化的乡村又应该如何去定义?

从理论的角度看,复兴后的乡村确实给社会学带来了难题,这时的乡村已经不是传统的乡村了,生活方式已经完全城市化了!这便是学者们坚持认为农民已经终结、乡村已经终结的原因,此时的农村已经不再是文意义上、社会学定义上的农村了。

但历史前进的步伐谁能阻挡呢?更应该注意的是,乡村和城市之间的差别仍然如此之大,以致城市人一有可能就从城市溜走,以便回到乡村和小城市里,在差异中去重新找回城市的乐趣,仿佛只有这一点才赋予生活一种意义。

从社会学的意义上,又该如何解释这些现象?只能说,不是我不明白,是这世界变化快。



郑重声明

  一、作者对其所发表文章拥有版权等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   

  二、未经作者或作者委托法律顾问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文章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除注明文章原创作者的转发等传播行为外。   
  三、凡侵犯作者版权等知识产权的,作者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作者法律顾问受作者委托,特此郑重法律声明!   
  作者法律顾问:刘律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