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末读书︱魏延安:看北魏最大的冤狱是怎样炼成的--柏杨版资治通鉴夜读札记38

 魏延安 2020-09-30

公元450年,北魏发生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冤狱与大屠杀,三朝元老功勋卓著、上通天文下通地理、政治军事无所不能、皇恩浩荡无复以加、权威广树如日中天、君臣互信亲密无间的大臣崔浩被杀,而且因之兴起了让人恐怖的大屠杀,崔家灭族,与崔家联姻的另外3个家庭灭族,崔家的老家崔姓人灭族,若不是有直臣劝谏,差一点连崔家祖籍那个地方的所有人被杀光。

  怎么会突然如此?关于这件事情,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曾以经济历史学的角度解释过,不能让人满意。一般的历史典籍解释说,因为崔浩主持国史编辑,太真实太直白,而且将国史立碑供国人广泛瞻仰,结果各国人士得以众览,拓跋家族祖辈的不光彩事情公布于世,皇帝拓跋焘怒不可遏,遂痛下杀手。更有的说,这是崔浩倡导灭佛的报应。

但柏杨先生对上述的解释不能满意。就是秉笔直书也不至于此,只恐怕是不至如此,而是揭露了让皇家不能荣忍的伤疤。因为崔浩死后其编辑的史书被毁,因而谁也不知揭了什么伤疤。据柏杨猜测,就是揭了北魏的一任帝拓跋珪卖父求荣的疤。据柏杨考证,拓跋珪的父亲拓跋什翼健当初被前秦的苻坚打得走投无路,只好藏匿起来,而出卖其的就是其子拓跋珪,从而求得生存,这对一个开国皇帝来说是极其不光彩的,不由得其子孙不大动肝火。就是这样也不应该那样惨,柏杨认为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崔浩得罪了太子,只忠于当今圣上,而对太子交待的事置之不理,结果出了事,太子落井下石。因而,柏杨分析,露国恶、犯太子双重因素导致惨剧发生。

  在我看来,与崔浩个人的错觉也不无关系,就是太把拓跋焘说的所谓肺腑之言当回事了。拓跋焘曾对崔浩说,你太神圣了,就是你有时说的话我当时不同意,后来却发现完全正确,还要采纳,所以不管我当时对你态度如何,请你都不要在意,只管直言。君臣到了这般田地,崔浩拼了命为皇上负责,任何人、任何事都不例外,结果得罪人在所难免,特别是未来的皇上太子殿下,得罪的后果是严重的,一有机会,报复肯定加倍偿还。而皇上拓跋焘又是性急之人,当时圣怒之下杀人,过后虽后悔,可人命不可再生。更要命的是,皇上的话岂可当真,一旦翻脸,十分无情。崔浩就是着了这样的道。

这就是中国历史的一般悲剧规律,在封建专制的统治下,一切皆在并不可靠的而且无情的皇上手里掌握,却害得那么多人为皇上尽忠尽节死而后已,只落得身死族灭的悲惨结局,怎么不让人感慨万千,痛哭不已,为崔浩而哭,为和崔浩一样的历史人物而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