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血压患者三大误区,很多人都在犯

 昵称P2u81 2020-09-30

来源:基层医师公社    作者:米乐

高血压患者3大疑问,一文搞清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显示,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2.7亿人,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5.2%。

一直以来,高血压呈知晓率低、治疗率低和控制率低的“三低”局面。

近三年,笔者每遇到高血压患者都会和他们多聊上几句,发现患者对于高血压主要有三大方面的疑惑。

疑惑一:血压诊断标准是个准数,为什么患者自身血压不是准数?

追求血压的准数是很多高血压患者的渴求,用患者的话说因为血压没个准数一会儿一个值,每次测都不一样。

有时候怀疑自己的血压表坏了,也有时候怀疑自己把降压药吃错了,每天都很焦虑。若自己的血压像诊断标准一样是个准数,监测来就会方便很多,用起药来也规律些。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之所以是个准数是因为它是人为制定的,是根据血压增高对CVD发病风险高低情况人为设定的,而这个准数也是会随着科学的发展而变。例如,美国曾将高血压诊断标准由原来的血压≥140/90 mmHg改为血压≥130/80 mmHg

人的血压之所以不是准数是因为人体受生物钟影响会带来血压波动,24小时里一般人会呈现“两峰一谷”的波动,即在上午6点-8点血压升到第一高峰,下午4点-6点是第二高峰,夜间睡眠状态下的血压较白天平均水平低10%~20%。

另外,人的血压也受情绪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在情绪激动和嘈杂的环境里人的血压就会升高。

由此可见人的血压不可能是个准数。

疑惑二:高血压患者没有感觉不舒服,为什么脏器就受损了?

高血压定义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血管综合征,血压高只是它的主要临床表现,它的本质是心血管综合征,是重要的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它病理生理的主要靶器官是心脏和血管。

长期高血压对心脏的改变主要是左心室肥厚扩大;对血管的影响主要是使壁/腔比值增加和官腔内径缩小,从而使心脑肾组织的缺血。另外,长期的高血压还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

高血压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攻击了你的脏器。

疑惑三:吃了降压药血压正常了,再吃血压会不会降没了?

这是所有高血压患者最担心的问题,尤其是血压较高的患者。他们认为服用降压药后的血压正常了是不会再升上来的,再吃降压药的话就会把血压降没了。

这是错误的,首先任何降压药,都有自己的降压幅度。一种降压药物使血压下降的幅度取决于药物剂量与基础血压水平。

患者基础血压水平越高其降低幅度就越大。有学者曾推导出关于肯定一个常规剂量降压药物的降压幅度的方程:

① 收缩压降幅=9.1+0.1(基础血压-154)
② 舒张压降幅=5.5+0.11(基础血压-97)

当一位患者基础血压为154/97 mmHg时,服用一片降压药可使血压降低9.1/5.5 mmHg。

其次,降压药的降压效果都有自己的持续时间,即使长效降压药物也仅能平稳控制24小时的血压,如果停服血压肯定会上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