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期推送分类→【热文新说】 相信读者朋友们在经过几年的临床工作或求学受教后都对针灸有了或多或少不同以往的认识和感受。 小编整理了过去几年评论较多的推文,将这些关注度较高的热文再次发出来,希望能帮助大家有新的启发和感悟。 热文新说,重在一个“说”字,大家看了推文有什么感想和理解,欢迎在下面评论区留言,畅所欲言,交流起来~ 让针灸人的公众号热起来! 梅花针叩刺治疗面瘫后遗流泪症43例 43例均为2011年8月至2014年8月无锡市中医医院针灸科门诊就诊患者,其中男28例,女15例;年龄最小24岁,最大71岁,平均55岁;病程3~12个月者33例,13个月~24个月8例,25个月 以上2例,其中1例患者病程最长达36个 月。全部患者面瘫前均无自发流泪情况,自面瘫后出现流泪较多,经治疗后症状缓解不明显,吹风或凝视时流泪加重。患者诊断均为周围性面瘫,且经 针灸治疗后口眼歪斜症状痊愈或好转,但流泪症状持续或超过3个月,并经眼科荧光素钠检测排除泪道堵塞情况。 面瘫侧下眼睑处皮肤用75%乙醇棉球消毒,稍等片刻待皮肤干燥后,以左手拇、示指绷紧下眼睑处皮肤,右手持梅花针,运用腕部弹力,垂直叩刺在皮肤上并立即弹起,轻叩至皮肤略见潮红即可。隔天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操作时下眼睑皮肤需绷紧,叩刺宜轻,不应对眼球产生刺激,且嘱患者当天勿洗脸、洗头。 临床痊愈:流泪症状消失,计20例,占46.5% 显效:流泪症状基本消失,计9例,占20.9% 有效:流泪症状较前改善,计8例,占18.6% 无效:流泪症状无改善,计6例,占14.0% 总有效率为86.0% 面瘫后有部分患者会产生流泪后遗症。《诸病源候论》名为“目风泪出”,《儒门事亲》谓“风中泣下”。其病因病机,《素问·解精微论》曰:“见风则泣下”,认为流泪与风有关;又《圣济总录·目风泪出》曰:“肝开窍于目,其液为泪,肝气既虚,风邪乘之,则液不能制,故常泪出,冲风则甚也。”指出流泪症内因肝虚,外因风乘。西医认为发病原因是面瘫后眼轮匝肌收缩功能丧失,加之下睑重量使之下坠而发生麻痹性睑外翻,使泪点离开泪湖,泪液泵作用减弱或消失,引起泪溢。梅花针为丛针浅刺法,通过叩刺下眼睑皮肤、腧穴,经由皮部-孙络-浮络-络脉-经脉通路,起到调整脏腑虚实、运行气血、通经活络的作用,促使机能恢复。梅花针叩刺病灶局部,刺激眼轮匝肌收缩,改善睑外翻症状,使泪液泵的功能恢复,泪液通过正常途径流入鼻腔,从而治疗流泪症状。常规针灸治疗面瘫后遗流泪症起效慢、恢复时间长,而采用梅花针叩刺起效较快、恢复时间较短。本研究中,无效的6例病程都在18个月以上,提示病程越短,疗效越好。 来源:王惠国.梅花针叩刺治疗面瘫后遗流泪症43例[J].中国针灸,2015,35(01):6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