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三甲医院如何跳舞

 任之谈医学人文 2020-09-30

IBM公司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1991~1993年,它的累计亏损额高达168亿美元,股价跌到每股6美元。人们都认为IBM已经危在旦夕,但是就在1993年4月1日愚人节这一天,51岁的路易斯·郭士纳临危受命,成为了IBM的新总裁。在他上任三年后的1996年,IBM的总营收达到了171亿美元,股价回升到145美元,超过了历史最高点。《谁说大象不能跳舞》是郭士纳亲自撰写的一本回忆录。

郭士纳是计算机技术的外行,但是他却通过一系列战略性的调整让一家在国际经济舞台上举足轻重的IT企业重振雄风。有人评价,郭士纳的两个最突出的贡献就是:

一、保持了IBM这头企业大象的完整;

二、让IBM公司成功地从生产硬件转为提供服务,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一个不制造计算机的计算机公司。

或许我们的三级公立医院还没到这么艰苦的时光,也不存在退市的状况。而就国家医保局成立至今出台的政策来看,已经让众多医院院长挠头。面对新一轮改革,到底往哪个地方走,要如何走,都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不过,中文字“危机”本身既包含危险,同时也包含机会。

首先院长们就是要问问自己,从长远看,医院要做什么?治病救人当然是,不过不够具体,要收什么样的患者,提供什么样的服务,而这些又都可以区别于其他公立医院。

诺基亚相信大家都还记得,十几年前,估计多数人都有一台诺基亚手机。而现在大家还知道诺基亚的主营业务是什么?2019年是5G元年,转型为全球通信设备制造商的诺基亚,开始在新赛道上发力。什么?诺基亚是华为的主要竞争对手。

问起诺基亚董事长李思拓先生,他的回答是这样的:说我们缺乏软件人才,其实不是这样的,诺基亚本身就有数以千计的软件工程师,但是诺基亚老的领导层仍然以硬件时代的老式思维去管理他们。从硬件时代遗留下来的思维是什么?硬件为王,硬件比软件重要。所以其实并不是硅谷打败了我们,或者说硅谷的软件工程师更厉害,而是诺基亚的这种传统的领导风格沿袭了硬件时代思维,成为(失败的)一个原因。

拿公立医院来说也是这样,购买先进设备曾经是各家医院特别愿意做的事,在医院网站宣传上也是以有哪些设备为荣。似乎这些资产才是医院最重要的,这就有可能进入了诺基亚当年的误区。不信,可以看看医院内设备的使用情况调研。

当然诺基亚和当年的IBM一样做了转型,首先是把手机业务卖出去,这些员工也就跟着也转到了微软,地图的业务卖给了德国的车企,人员也随之转移出去,这是旧的剥离的业务。而新进来的部分,诺基亚收购阿尔卡特、西门子,随着这些收购带来新的员工。

如果说转型,院长们有没有开始考虑DRG、绩效考核等对医院未来的影响?譬如哪些科室要扩编,哪些要缩小?需要增设哪些科室,哪些科室要消减?甚至像内科,既没有DRG权重分高的项目,也容易被AI(人工智能)取代,那么内科的未来将是如何?

同样讲到手机企业,韩国三星也曾经是市场占有率高的企业。而到2017年底,三星手机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跌至0.8%,几近秃瓢。然而,去年上市的华为Mate 20系列,三星拒绝提供顶级手机屏幕,LG电子补位,不过Mate20出现绿屏事件。华为绿屏那几天,三星官博发了六个字:屏实力,不焦绿。

换句话说,三星掌握了手机屏核心技术,同样在手机存储方面,三星依然傲视群雄。因此,相对应公立医院来说,人才是核心竞争力,谁掌握了技术,甚至领导了某个领域,那么在竞争过程中才能获得优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