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活动问题的设计

 基础教育研究 2020-09-30

大丰谷庄小学 刘福洋

纵观近年来的小学语文课堂,在提问中存在着一种普遍现象从上课开始,教师设计了琐碎繁多、深浅不适的问题,结果使满堂灌变成满堂问,看上去热热闹闹、思维活跃,实际效率低下,失去了提问应有的价值和作用。西方学者德加默曾说:“提问得好即教得好。”

 无论是我们开平区“智慧课堂”模式(教学流程),还是崔成林教授的“思维碰撞”课堂模式,优质的问题都是一堂课的核心。可以说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只有设计优质问题,才能在教学中有效地发挥作用。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要掌握好“提问”这门艺术,教师就应努力优化课堂的“问”,“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科学合理的问题设计能调动学生通过阅读思考,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发展潜能。下面我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问题设计谈四点体会:

 

一、问题的设计要具有目的明确性

问题设计的目的要明确,要紧紧扣住新课程标准。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入手,设计明确的活动要求。

在讲《长城》这节课时,主问题下我设计了几个小问题:这三个问题的设计都有明确的活动要求(学生知道干什么),而且都是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方面提出的。解决完这几个问题后,到了课堂的结尾,我又提出了这几个问题:这是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提出的。

二、问题的设计要激起学生的兴趣性

所谓兴趣性,就是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新意、有价值,出乎学生的意料,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能激起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恰当的提问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学生沉浸在思考的涟漪之中,成为好知者”;又如柳暗花明又一村,让学生在探索顿悟中感受思考的乐趣。

我讲《将相和》时,出示提问:司马迁爱的是“奇”什么呢? 之后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的蔺相如和廉颇身上去寻找答案,之后在以群文阅读的方式拓展《史记》中另外四人的故事,深度挖掘他们身上的“奇”。这样就使枯燥乏味的“文史”变得生动有趣,学生自然兴趣高涨,积极地去阅读探究。

三、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开放性

问题的开放性,即问题的答案并非唯一的。这样的问题设计既能打开学生思维的广度,也能激起学生不断探索的意识,从而进入思维的更深层次,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由于开放性的问题产生的是多元解答,学生能通过调动自身的知识、经验、阅历、素养等去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我讲《普罗米修斯》时,先问普罗米修斯是怎样的神,讲完后拓展另外一篇文章《阿里山的传说》提问最后我提出了一个这样的问题:……这个问题不仅使两篇文章进一步整合在了一起,也使两个主人公的命运联系在了一起,也给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插上了丰满的羽翼……

四、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

问题的可操作性是指提出的问题要求要明确,学生知道如何去操作,且要体现思维的层递性。

我讲《将相和》时,分析廉颇特点时,小组分工:这样每个人该做什么,怎么做,一目了然,各有分工;而且思考的深度也有递进性。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关注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应成为我们每个语文老师必须重视的问题。今年已经是我参加教师工作的第五个年头了,我还记得五年前刚当老师的时候,刘主任给我们做了培训,她说的一句话我还记忆犹新:教育就是一群不完美的人带领着一群不完美的人,走向完美的过程。我有幸能够参加这走向完美的过程,虽然做的不够尽善尽美,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带着追求完美的心,我们的教育终有一天会走向完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