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思潼|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1233465 2020-09-30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从伏羲到孔子,前者开创,后者发挥。仓颉造字,使得文字的作用开始突显;大舜后开始唱和歌词,发出了唱叹的情志;伯益和后稷陈进的计谋,传下了敷陈进奏的风气;也正是因为子曰诗云和兰亭隽永,才让中国的文化能够四海飘香,能够光华永世

天下之道依靠圣人而表现于文章著作中,圣人也通过文章著作才得以阐明天下之道,到处通行无碍,每日运用也不觉匮乏。正如《周易·系辞上》中所说:“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能够鼓动天下的东西,主要在于文辞,而文辞之所以能够鼓动天下,是因为它符合了自然之道的缘故,而这“道”又来自于我们内心最真挚的情感。

《大学》开篇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思是说大学教人的道理,在于彰显人人本有,自身所具的光明德性,再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去除污染而自新,而且精益求精,做到最完善的地步并且保持不变。

岁月之水虽然无情流淌,却在石上留下了生命的痕迹。我们的生活画卷终究要依照着前人的步伐进行学习和修正,从而走上明朗幸福的康庄大道。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墨竹图题诗,是他在山东潍县知县任,上赠给署理山东巡抚包括的,约创作于乾隆十一、十二年间。当时山东大涝,潍县尤烈,饿殍遍野。郑板桥即令“大兴修筑,招远近饥民赴工就食”。有人提出应先上报朝廷,他断然拒绝道:“此何时?俟辗转申报,民无子遗矣。有谴,我任之!”

苟立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

何为家国情怀?对于我们每一个国民来说是一种身于斯长于斯的深刻情感,它自然在召唤,它神圣去皈依。它有时如小雨淅淅,有时如长河浩荡,它所滋育的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田,它把我们心中的小小种子,对华夏文化的那种眷恋铺央开来,让它散发世界。

《原道》:“赞曰:‘道心惟微,神理设教。光采元圣,炳耀仁孝。龙图献体,龟书呈貌。天文斯观,民胥以效。’”

如是。

作者简介:安思潼,甘肃张掖人,现就读于山西大学,担任山西大学宣传部校报学生编辑喜欢文字,至于原因是什么或许是内心孤独的缘故,轻易便可从他人的故事里看到自己的影子又或许是它能感知不一样的温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